烟筒山山城

烟筒山山城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烟筒山山城位于盖州市徐屯镇韩家沟村,为高句丽时期所建山城。
出盖州市向东南行十公里,便来到了烟筒山前,烟筒山因山而得名,又有俗称如:灶突山、灶洞峪山、娘娘庙山、灶突峰、灶王峪山等。山周长约有四公里,海拔二百五十米。山颠为一南北走向的独峰,其两侧光滑似壁,山势极其险峻,在峰下半山腰平坦处有古城墙、古井、庙址及石刻等遗迹。
烟筒山山城选择了这处平坦地势居险而建,北、东、南城墙依石崖陡峻处叠砌而成,西城墙凭借自然山险。全城呈不规则的南北长形制。南北长140米,东西宽65米,面积近万平方米,包括外城、内城和主城。石筑城墙由大小石块组成,大者长一米有余,小块仅0.1或0.2米,墙高10米,宽2米,现在保存有5米高。城门一座设于西城墙中部稍偏北处,保存较好,宽2米,进深2.6米,高2.5米。铺顶石板长2.2米、宽0.78米、厚0.4米。山城中有两个高矗的石台,分立南北两端,此石台为战争时的指挥所,文化层厚约0.3米。
处在外围的外城墙,是山城的头道屏障。其内靠近西南方位为内城,为了利用地形,内城南城墙与外城墙合而为一。主城居于山城的中南部,将内城含于其中,也是山城的制高点,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城内平整,蔽风向阳,登临可遍览山城。山城文化层厚度达半米,相拌陶器残碎片,并有较多瓦片,说明曾有建筑存在。城内水源仅有一处,在城门东北8米处,现已干涸。庙址位于内城北端,今见墙基东西长10米,南北宽5米,原供有三霄娘娘。
石刻共有八处,石刻内容均为大小不等的文字。在西山坡东上北折时的东面石壁上,竖书“仙凡分界”四字,竖书为“明万历三十年二月农肃师心书”十三字,皆为阴刻,高2.5米,宽0.8米。在山门处,刻于三石之上为“灶洞峪山城”五字。在中心城北端登崖处,竖刻“天仙居”三字,阴刻,高0.86米,宽0.27米。在内城北端中心城下石崖上,竖刻诗赋一首为碧霞元君赞“天之始,青湛而去云,霞之燥烂,颖气氰氲,其色为何,非赤非白,四顾苍苍,瑶空一碧。天帝之子是曰:元君照临下土,主宰人群,齐明盛服,伟诚荐芬,博心一志,伯礼殷勤。有祈必应,泽及无垠,百千万亿照灵著□”?弟子张明孺齐,沐谨书,阴刻高0.85米,长1.4米。居此刻之南上方的石壁上,刻有“碧霞”二字,款为“黑际光书”,竖书阳刻,高0.7米,宽1.2米。在内城中东石壁上刻诗一首名“题灶突青峰”,竖书高0.7米,宽0.5米,阴刻浅陋,剥蚀难辩。另有两处刻于内城东南隅东石壁上的石刻,竖书皆阴刻诗字迹浅劣,剥蚀不清。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烟筒山山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办发[1986]51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山城内及墙外5米为保护范围;保护区外15米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韩家沟村:韩家沟村…… 韩家沟村
所属地区
盖州市总面积2928平方千米。总人口73万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15200。代码:210881。区号:0417。拼音:Gaizhou Shi。行政区划盖州市辖6个街道、21个镇:古楼街道、西城街道、东城街道、太阳升街道、团山街道、西海街道、高屯镇、沙岗镇、九垄地镇、九寨镇、万福镇、卧龙泉镇、青石岭镇、暖泉镇、归州镇、榜式堡镇、团甸镇、双台镇、杨运镇、徐屯镇、什字街镇、矿洞沟镇、陈屯镇、梁屯镇、小石棚乡、果园乡、二台乡。历史沿革盖县原盖平县,为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改明代盖州卫而设。据史料记载,盖县境内,汉时设平郭县。金、元、明代设盖州。“盖平”之名,是取“盖州”、“平郭”两...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