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所属地区:安徽省合肥市 发布时间:2023-12-12 13:21:37

安徽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是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等;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徽州古建筑等专题。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22万余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等。

别名:安徽省博物馆

官网:点击查看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博物馆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区级别:4A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怀宁路268号(新馆),安庆路268号(老馆)

基本介绍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 月14日,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三孝口,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28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安徽博物院。2011年9月29日位于政务新区的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独特风格。

建馆以来,安徽博物院以文物资源为基础,陈列展览为平台,文保科研为推力,宣教服务为保障,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获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油画修复基地等。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近现代文物及古籍善本、契约文书、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立足藏品,新馆推出基本陈列“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包括“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江淮撷珍”等专题。老馆同时对外开放,以“安徽古生物陈列”、“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及众多文化艺术类临时展览为主要内容。新老馆展览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并常年引进、举办多种临时展览,不断加强原创展览的力度,受到广大市民、媒体的广泛关注。2007年,独具地方特色的“徽州古建筑陈列”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3年,“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荣获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6年,“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6年下半年成功上线安徽省数字展览——徽州古建筑数字展览。

景点景观

陈列主题

安徽博物院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江淮撷珍

展示的江淮大地的金银器、玉石器、漆器、铁画、竹木牙角器。这里展示的数十件馆藏古代工艺珍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风尚和审美情趣。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清之际,是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绘画题材主要依据黄山和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其领袖人物均为明朝遗民,他们标榜气节、绝意仕途,专事绘画,用荒简的笔墨和高洁的画境表达内心的不屈,艺术境界超凡脱俗。本陈列精选了馆藏新安画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让观众领会到明清新安地区艺术风貌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使人身临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安徽文房四宝

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 齐全著称于世。本陈列展出了纸、墨、笔、砚四种主要文具,同时还展示了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笔搁、印章等各种辅助文具。此外,陈列中还设有互动区,观众可尝试造纸制墨等工艺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制作文房四宝的雅趣。

安徽文明史陈列

安徽文明史陈列以时间为线,分为史前时期的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明清时期的安徽五大部分。

安徽古生物陈列

安徽古生物陈列在普及古生物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安徽地区发现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为主体,结合有关资料,向人们展示生物进化的历史,是广大观众、尤其是大、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良好课堂。

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

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遴选出潘玉良各类代表性作品,分为序厅、油画、彩墨·国画、素描·版画·雕塑四大部分进行展出,同时展出潘氏生前所穿旗袍、展览海报、获奖证书及大量的生活照片等相关资料,全景式地反映出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馆藏文物

潜山安徽龟化石

1971年发现于安徽省潜山县,地质时代为古新世晚期。该标本为古生物学家叶祥奎教授1979年确立安徽龟属(新属)、潜山安徽龟(新种)的正型标本,对于研究龟类的系统发生和地史分布,以及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蚕形玉饰

年代:春秋

尺寸:长6.3厘米 宽2.2厘米米

1955年5月在寿县城西门蔡侯墓出土蔡国玉质装饰品。形状弯曲似玉

璜,两面花纹一样,通身刻带形纹7道,带纹上有6道是斜线纹,1道是人字形纹,表现出蚕的动态。头部以穿孔做为蚕的眼睛。中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养蚕,并把蚕的形状雕刻在各种器物上,但用蚕做佩饰的却不多。

“宜子孙”钟形金饰

年代:东汉

尺寸:长2.3厘米,宽1.71厘米,厚0.55厘米,重1.8克

1955年在合肥市西郊乌龟墩砖石墓出土梯形钮的中心穿一小孔,中部竖列“宜子孙”3篆书字,为汉代习用的吉语。边饰连珠纹,“子孙”两字外侧饰对称的瓣叶纹。和汉草叶纹镜的瓣叶纹相似,系用极细的金丝和金珠。作成花朵,与花茎瓣叶联为一体,联缀盘筑而成。金饰光彩夺目,显示了汉代的高度工艺水平。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年代:元

尺寸:高6厘米 直径14.5厘米

此盒底部边缘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据记载,张成和杨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过磨光,即为成品。此盒漆层厚约百道,深刻近底,斜面显露红黑线条。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此盒漆质坚密,光泽可鉴。

凤纹铜方鼎

尺寸:高22.8厘米

1965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纹饰相同,均为长冠垂尾的两只凤鸟,作隔棱脊相对。主纹突出,上下以粗细凸弦纹为栏,无地纹,简洁明快。短足作二箍节相叠,外圆内空,截面呈半环形。这种作法,亦属少见。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区的青铜文化特色。

唐三彩双系凤柄壶

年代:唐

尺寸:通高22.5厘米 腹径10.8厘米

1958年安徽省芜湖市出土,直口,伞状盖,盖上附乳钉小纽龙形柄。球腹,圈足。肩上堆贴对称双系。颈饰凸弦纹,形同竹节。肩饰凹弦纹三道。口外壁堆贴模印的葡萄叶,腹部贴模印葡萄和小鸟。造型庄重,装饰生动别致。胎色微黄,釉色美观雅致,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兽面纹铜鬲

年代:商

尺寸:高23.2厘米 口径15.3厘米

1944年安徽省阜南县月牙河出土。兽面纹铜鬲(lì,音历),圆口外卷,直颈窄肩,分裆,锥形空足。口沿置对称的弓形耳,一耳与一足对应,应是沿袭商代早期的作法。颈饰变形夔纹。腹饰扉棱三道,与足对应。并以扉棱为中轴,构成三组兽面纹。

云纹铜五柱器

年代:西周

尺寸:通高31厘米 柱高16.5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器上竖五柱,等高,间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长方形扁脊的两侧和方座四壁,均饰双钩云纹。此种器形,不见于诸家著录,用途待考。

白陶鬶

年代:新石器时代

尺寸:通高19厘米 口径8厘米 腹径42厘米

1960年安徽萧县花家寺遗址出土。泥质白陶。敞口,细长颈。扁带形鋬,三袋状足。腹中部有锯齿形堆纹一周,陶胎薄而细腻。花家寺遗址系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有陶鬲,石斧、石石奔、石箭镞、蚌镰、骨针、鹿角等遗物。属大汶口文化类型,该遗址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鬶是花家寺遗址中发现的较为精致的陶器。

原始青瓷尊

年代:周

尺寸:高17.3厘米 腹径13.4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西周墓葬出土。高岭土胎,胎色灰白,与著名的祁门瓷土近似。表里均施灰白色釉,有脱釉现象。器身刻划弦纹、斜方格纹和波纹等。口沿和肩部堆附卷云纹。器形端庄,纹饰简朴。

实用信息

交通路线

老馆:乘2、162、30、901路公交车到博物馆站下。

乘13、112、114、123、126、132、136、162、166、168、232、801、706路公交车到城隍庙站下,向南至安庆路再向西到博物馆。

乘1、3、9、13、17、110、112、115、116、122、124、126、132、133、162、701路公交车到三孝口站下,向北100米到博物馆。

新馆:乘13路到祁怀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129路到安徽合肥体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166路、20路、128路到平塘站(翡翠路)下,向东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新馆讲解服务

1. 语音导览器:租金30元/台,押金100元/台,并提供有效证件。

2. 人工讲解服务100元/小时。

3. 无线团队系统:在人工讲解的基础上可免费使用无线团队讲解系统,需押金200元/套,并提供有效证件。

4. 组团要求:为保证参观质量,每个讲解团队不超过30人,超过30人建议分成2个以上的团队讲解。

观众须知

一、本院常年对外免费开放,请观众合理安排时间,避开节假日参观高峰时段。

二、请携带个人有效证件(身份证、驾照、军官证、老年证、残疾证、社保卡、护照、港澳台同胞通行证等)免费自助领票入馆参观。

三、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入馆,参观者须接受安全检查方可入馆参观。

四、为确保文物安全,保持良好的参观秩序,安徽博物院将对观众流量实施限量、有序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控制在5000人次以内(其中含预约观众2500人次)。

建筑布局

安徽博物院新馆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安徽博物院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和四大特色陈列。新馆位于园区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东南、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整体布局突出公共空间从内部的中庭空间向建筑外部延伸连通的空间效果。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安徽博物院陈列展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以大楼为主体的整个馆区平面布局呈“中”字型。大楼为砖混结构,面南背北,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展览面积7826平方米,正中主楼五层(第五层为塔楼),两侧副楼两层为展厅。造型呈U形,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主楼高耸突出,回廊宽缓伸展,是合肥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三大建筑之一。

历史沿革

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陈毅为该馆题写馆名。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0年5月17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并亲笔题词。安徽省博物馆是毛泽东主席唯一视察过的并就博物馆事业作出指示的博物馆。2010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

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

2013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被国务院核定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闻名于世,城内淝水穿城而过,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有“绿色之城”的美称。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的省会城市,古称庐州,又名庐阳,因东淝河与南淝河汇合于此而得名,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闻名于世,城内淝水穿城而过,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有“绿色之城”的美称。合肥作为淮右首郡,吴楚要冲,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北宋时期,这里...安徽省合肥市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