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佑民寺
南昌市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著名寺庙,也是佛教禅宗“洪州禅”的发源地。佑民寺规模约为八、九千平方米,主要分为主殿及侧殿两大建筑群。其中主殿内的建筑包含了山门、天王殿、铜佛殿、大雄宝殿、法堂等,而侧殿内的建筑有尊客寮、客堂、大寮、库房、观音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等。
别名:佑民寺
开放时间:9:00~18:00
适宜季节:春秋两季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所在地/隶属: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181号
基本介绍
佑民寺,佛教禅宗“洪州禅”的发源地,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寺庙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原为豫章王蔚综之师葛鲟之私宅,因“镇蛟龙”捐献为寺。唐大历年间,禅宗高僧马祖道一来寺说法,信徒云集洪州,形成“洪州禅”,佑民寺(时称“开元寺”)成为当时江南的佛学中心。后亦不断有新罗僧人慕名前来入寺修行,佑民寺的宗风心法被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此后佑民寺时毁时修,先后易称过承天寺、能仁寺、永宁寺等名。
佑民寺于195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以来,逐步重建,至1991年初,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钟楼相继竣工,延僧开放,香火颇盛。南昌“三宝”(佑民寺铜佛、钟鼓楼铜钟、普贤寺铁象)中仅存的铜钟(南唐铸,重10064斤)现置于钟楼内,近代南昌民谣有云:“江西穷又穷,还有三万六千铜”,即是指此。佑民寺历代香火鼎盛,享誉东亚、东南亚。从佑民寺发端的“洪州禅”,是与石头宗并列的唐代禅宗两大派系之一,并开启了后世的临济、沩仰、杨岐、黄龙等佛教宗派。
建筑布局
佑民寺规模约为八九千平方米,佑民寺内分为主殿及侧殿两大建筑群。主殿内的建筑包含了山门、天王殿、铜佛殿、大雄宝殿、法堂等,而侧殿内的建筑有尊客寮、客堂、大寮、库房、观音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等。
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兴盛于唐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辉煌时期的佑民寺,经历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更替,受战火的波及,佑民寺时毁时修。由于各种原因,佑民寺规模已不到唐朝辉煌时期的百分之一。原本佑民寺有主殿、左侧殿、右侧殿,后来右侧殿已不复存在。
寺内文物
铜佛
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像,铸于嘉庆年间末。在众信士的帮助下,在后殿铸铜接引佛一尊,高1.6丈,重3万6千斤。民国年间,南昌民谚“江西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铜”即指此。
铜钟
佑民寺铜钟(钟楼)位于南昌市环湖路37号(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宿舍)院内小花园东南角。钟楼座西朝东,4米见方,通高12.5米,半球形房顶,房顶一侧置一避雷针。钟楼的下面三层空置,仅设楼梯上可四楼,第四层为八方形,对角四面无墙,便于采光和通风,其内吊置铜钟。
佑民寺铜钟系南唐大将林仁肇(南唐南部留守、南昌尹,后被后主毒死)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铸,重10.064斤,高七尺,围长一丈四尺八寸,铸有“南唐乾德五年太岁丁卯重铸”字样,是南昌三宝(普贤寺铁像、佑民寺铜佛、宋代铜钟)中仅存的一宝。铜钟上铸双吊耳,肩部三道凸弦纹,中部以大块方格与竖条纹间隔装饰,中下部对称分置四个乳丁纽,再往下是大块长方格与竖条纹间隔和两道凸弦纹,下沿部铸成波浪形。
交通指南
南昌市内公交车27、30、230路可直达。
所属地区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全省有4处世界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