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然
陈卓然(1892―1928),原名阿超,曾用名去腐、亦凡。出生于揭阳县渔湖白宫村。就读于澄海大井华国公立高等小学时,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回村后,大力进行革命宣传,带头剪辫,创办初级小学。民国6年(1917年)考进榕江中学。民国8年在学生领袖杨石魂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学生-、-,搜查英日洋货;5月,被选为学生总会委员,兼官、渔分会主席。民国10年毕业后,根据杨石魂的意见,在汕头仁和街开设联兴旅社,作为各地进步青年联络点。民国14年3月,结束旅社业务,回揭阳筹组农会。第一次东征军回师广州时,被调往潮州负责情报工作,并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同年10月调回揭阳,11月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春成立中共揭阳县部委会时,任宣传部副部长兼印刷科长,常驻县部委机关,公开身份是县农民协会筹委会宣传部长、国民党县党部青年部副部长。民国16年(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卓然坚持斗争。9月,重建中共揭阳县委时,任宣传部长。11月,在中共揭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县委委员,继续担任宣传部长。民国17年(1928年)4月7日,卓然随潮梅特委书记沈青、省委巡视员徐克家等前往五房山参加干部会,途中驻宿顶坝村,遭国民党县警和地方民团的包围袭击,沈青等2人当场牺牲,陈卓然等8人被捕。在狱中,国民党许以利禄,遭卓然严词拒绝;继而连受酷刑,卓然坚贞不屈。9日被押赴刑场时,卓然高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刽子手气急败坏,用布塞住卓然的嘴巴,把布袋套在他的头上。卓然昂首前进,从容就义。
所属地区
榕城区地处潮汕平原中部,榕江流域中段,背倚黄岐山,周环榕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揭阳市的政治、文化中心。1991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榕城区(县级区),现辖仙桥、梅云、榕华、新兴、中山、西马、榕东、东升、东阳、东兴10个街道,共有111个社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约55万人。榕城区水陆空交通便捷。距揭阳潮汕机场20公里,国道G206线、省道S234、S236线和广梅汕铁路横贯区境,揭阳火车站坐落榕城。榕华大桥、南河大桥、北河大桥、梅东大桥横跨榕江,连接市区,形成纵横交错的陆上交通网络。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榕江南河、北河两河穿境而过,5000吨级货轮可由市区直航国内各大...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