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曾
杨超曾(1694—1742),字孟班,谥文敏,清武陵(今湖南常德鼎城区)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选庶吉土,散馆,以第一授编修。雍正四年(1726)人值南书房。后出任陕西、顺天学正。九年,升任奉天府尹。时奉天各属除正供外,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诸如造册费、考试费、修缮公廨费、办理保甲费等不一而足。衙役、里正从中渔利,往往指一派十。超曾到任后,即疏请革除,为百姓减轻不少额外负担。十一年,内务府准御史条奏,增设锦州庄头百户,每户从原交百姓耕种的“退圈”中挑选3,900亩归庄头所有;超曾认为“退圈田”交百姓耕种,立业已久,一时难于安置;加之正值春耕季节,等到清丈完毕,旧户新庄都不能播种,大片土地必将荒芜一年。于是上疏请求暂缓执行,这事便因此搁置下来。
乾隆二年(1737)超曾授广西巡抚。原巡抚金供奏令废员官生垦荒报捐,不少官吏弄虚作假,将民间有余熟田,量给工本,作新垦田上报。超曾以广西田亩虽宽,而土地贫瘠,如将熟田报垦升科,势必加重人民负担。于是上疏奏免报垦加赋虚田数万亩。诏授兵部尚书。
乾隆五年,署两江总督,授吏部尚书。江淮各州郡多水患,每次发生水灾,超曾都发仓米种子,赈济灾民,帮助恢复生产。通州盐河因涨水停工,负责水利官吏下令开唐家闸泄水,当地百姓怕淹没麦田,纷纷- 。超曾奉命查办,回奏说:“民无挟制阻挠情状,似可无事深究”,百姓因此免遭究治。
主要事迹
任职期间劾罢-数十人,尤其注重裁汰庸懦无能官吏,认为这些人在地方一日,百姓就要受累一日,虽罪状不彰,而无形中造成的祸患却很深。六年,诏视部事,不久以父丧归里。七年(1742)病卒,谥文敏,著有《杨文敏集》。
所属地区
鼎城环抱常德市区,原名常德县,古称朗州,辖37个乡镇(场)。她地据武陵、雪峰两山,汇沅、澧两水,有控山锁河之险,襟江带湖之势。特别是武陵山余脉—太阳山,万木参天,流霞飞烟,被称为“玄天第一峰”;流经境内32公里的沅江,千载清风,一川明月,被誉为“仙源水”。故此,明朝诗人季元亨欣然赞美道:“朗水愈清颖,孤峰胜九嶷。”一方美丽的山水,润泽了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方智慧的人民。近年来,鼎城88万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放兴区、工贸强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取得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业绩,鼎城2451平方公里的大地不断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2004年,全区实现GDP59.35亿元...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