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宸
刘尧宸(1894~1926)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祖籍霞浦,出生于福清。
人物生平
早年就读于仓前山培元书院。清宣统三年(1911年)初,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福州组织青年响应起义。此后,又先后入陆军小学、清河预备军官学校学习。民国6年(1917年)秋,考入保定军校第七期,编在骑兵科第三连。
民国8年秋,尧宸从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李厚基部任见习军官。后在福建靖-方声涛部任上尉副官、连长等职。民国9年,任粤军第六团团副、卫队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民国11年初,随粤军参加孙中山举行的北伐,在江西赣州同直系军阀作战。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反对孙中山。尧宸所部又奉命回师广州平叛,在韶关与叛军激战十余日,失败后撤至福建,改任营长。
民国12年冬,进驻福建的粤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刘任第六旅第十一团第一营营长。东路讨贼军奉孙中山之命进军广东,讨伐陈炯明。第六旅战败溃散。尧宸收集旧部700余人,重建第十一团,任团长。不久,该团又因部队哗变及遭土匪袭击而溃散。
民国13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尧宸被任命为军事教官。同年12月,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成立,刘任第二营营长。翌年2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6月,参加平定刘杨叛乱。7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10月13日,在攻打陈炯明老巢惠州的战斗中,第四团担任主攻部队。尧宸指挥全团官兵,连续猛烈攻城,遭到敌军顽强抵抗,部队伤亡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刘亲率奋勇队攻城,不幸膀胱中弹,壮烈牺牲。东征军攻克惠州后,为尧宸和阵亡官兵召开了追悼会。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宣读祭文并发表演说,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和苏联顾问也相继发表演说。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在演说中指出:“你的战斗功绩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它将成为中国青年的典范。”
逝后褒奖
尧宸牺牲后,广东革命政府发布褒奖令,特发恤金5000元,并追赠为陆军中将。
所属地区
是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县级市。位于福建东部,邻近城市有福州、莆田、长乐、闽侯、永泰,隔海与平潭相望。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福清别称玉融,简称融,因县城正南有座玉融山而得名。地理全境分大陆、半岛和岛屿三个部分。面积2429.7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518.24平方千米,海域911.52平方千米。市中心 纬度: 25°43'21.85"N 经度:119°22'38.29"E在古地质时代,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海峡曾经是隆起并相连的陆桥,而福清半岛亦为此陆桥的一部分。上古时代的生物包括古人类通过此陆桥进入台湾,当陆桥沉没成为海峡时,台湾成为一个岛。福清半岛岩层里的珊...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