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邦宪
胡邦宪,原名允恭,又名克波、萍舟,安徽省寿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早年留学日本,民国12年(1923年)秋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前,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从事地下斗争。民国21年因受“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挤与党失去联系。此后,他参加反蒋抗日福建事变,再度来福建谋职。民国27年任泰宁县长。民国28年任明溪县新 运动促进会主任干事兼国民兵团团长,翌年11月,任明溪县长。到任才几天,第二区夏阳乡发生大刀会杀死乡长赖宝华、县 局督练员张治清事件。他担忧事态扩大,接到电话报告后,立即派教育科郑督学同往处理。郑推说有病不去,他极为气愤,斥郑“怕死懦夫!”然后自己前往出事地点。经过调查,弄清原因是赖、张二人利用职权敲榨农民,为官不正。胡邦宪在夏阳召开民众大会,严正声讨赖、张两个人欺压百姓的罪行。下令大刀会徒都到县集中受训。胡邦宪从不袒护部属罪行,公正无私,是非分明,所以受到民众的信任。
当时,在明溪与泰宁交界处,常有一股人 百余的土匪,-,夺粮掠款,骚扰农民百姓,严重影响社会安宁。胡邦宪得知后,亲自率队清剿。不到2个月,就击溃土匪。
明溪是个山区县。当时鳌枫乡(今夏坊、枫溪2乡)的公粮,储存多年运不出来,甚至有少数在公仓里霉烂。胡邦宪即与江西省建设厅联系,招收来一批适合山区小路行驶的独轮车队,加强运输力量,使国家存粮免遭损失。
胡邦宪还体贴群众,热心办教育。
时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交通运输,日用百货进不来,明溪没有织布厂,老百姓用布紧缺。胡邦宪一方面发动当地农民种棉花;一方面从邻县请来纺织工人,筹办织布厂。
县立培英初级中学于民国22年停办后,县内高小毕业生要到连城、宁化等中学升学,为解决明溪升学难的问题,民国29年着手筹办一所初中,省教育厅以明溪“办中学经费无着,师资欠缺,暂不备案”。胡邦宪即亲自往省教育厅交涉。并从外地聘来教师,促成明溪县立初级中学顺利开办。
当时,县自卫中队军饷微薄、 艰苦、纪律差,队兵常偷农民蔬菜。胡县长向士兵进行军纪和爱民教育,规定训练之余,士兵挖地种菜,用以改善 。
有一次,胡邦宪到盖洋视察学校。盖洋中心小学罗校长办丰盛酒菜款待。胡邦宪当即批评他:“我是来看学校的,不是来吃酒菜,你只要把学校办好,请我吃杯茶我也高兴,假如学校办不好,请了酒席我还要法办你。”这事传开后,大家都知道胡邦宪的为人秉公,性格正直、豪爽。
胡邦宪衣着朴素,常穿一套灰色中山装。他鄙视一些华而不实的地方士绅。离任时两袖清风,而为其送行者几乎倾城出动。
民国30年5月1日,调任同安县长。1949年福州解放后,胡邦宪作为军代表接管福建师专,并兼任校长。1952年调南京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83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党籍。1991年患病逝于京陵,享年90岁。
所属地区
明溪县位于福建西北部,北纬26°08’—26°39’,东经116°47’—117°35’。面积1705.6平方千米。辖4镇,5乡。人口11.59万,通行闽西客方言清宁话。 明溪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重点林区县之一。农副产品有稻米,花生、黄豆,甘蔗、油菜籽、油桐籽、油茶籽、松脂、山苍子、烟叶、茶叶(枫溪华山茶闻名),香菇、红菇、笋干、棕片、苦竹、药材淮山、厚朴等),毛边纸,特产肉脯干。工业有森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化工、煤炭、食品、造纸、皮革、印刷等门类。公路以省道102、206线为主干,通车687.1千米。 主要城镇——雪峰:县人民政府驻地。盖洋:每年农历八月下旬有传统牛...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