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宝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河南南阳人。
1901年10月2日生,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熏陶。1915年,杨廷宝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他在求学期间,多次获得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的优胜奖。1926年赴欧洲考察建筑,1927年回国加入天津基泰工程公司。他曾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东北边防长官张学良设计出营建公寓的方案,打破了外国设计师垄断中国建筑设计的局面。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设计有南京的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北京的交通银行、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京奉铁路沈阳总站等。1932年,他受聘于北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古建筑的修缮工作。由他主持的天坛祈年殿等古建筑修缮工程及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建筑整体规划和设计,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廷宝历任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名誉主席等职。1953年起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杨廷宝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威望,1957年和1961年两次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从事建筑设计50多年,主持和参加设计过众多的建筑物。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计的北京和平宾馆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颇有影响,此项设计曾受到-总理和中外人士的赞扬;他参加过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主持和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江苏省体育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机场候机楼等重大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他一生中主持参加、指导设计的建筑工程达100余个,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负有盛名。他在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视中国国情,注重整体环境,吸取并运用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对现代中国建筑风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杨廷宝不仅是中外闻名的建筑学家,还是杰出的建筑教育家。从1940年他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到1982年的40多年中,他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已成为中国建筑事业的领导人和著名学者、教授。他还曾17次率领中国代表团或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学考察和友好访问。杨廷宝主编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创作的《杨廷宝水彩画选》、《杨廷宝素描选集》、《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均已出版。他还撰写了有关中国的城市规划、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和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论文。
所属地区
宛wan,现河南省南阳市的简称宛城,古城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位于白河(古称淯水)北岸。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名称由来:“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 态环境。《说文解字》: 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①“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