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镇邦
岳镇邦(生卒年不详),字定寰,临洮府永泰堡(今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人,清初军事将领。原籍河南汤阴,岳飞第十九代孙,岳钟琪祖父。
镇邦之曾祖岳大舟于明万历年间随军屯临洮府;镇邦之祖父岳仲武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入军旅任职于庄浪卫(今甘肃兰州永登)永泰堡,遂携家眷定居于斯,始为岳飞后裔永泰支祖。镇邦之父岳文魁,先是因职任离开永泰堡安家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后又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举家迁返永泰故里,镇邦随父移居永泰堡。镇邦自小深受家风熏陶,秉性耿直,为防外族侵扰,变卖家私田产,招募乡间青壮年组成地方武装,抵御蒙族掠扰,维护一方安宁。蒙古会多尔吉部落聚众侵扰景泰川,水源、草场被会多尔吉侵占。镇邦率乡勇依据老虎山、沙河沟天然屏障和永泰城的坚固工事,会同守城官兵一道,与会多尔吉进行战斗,先后五次击退敌人,最后生擒敌首领会多尔吉,夺回了被掠的牛羊马匹和被占的水源、草场。从此以后,镇邦在永泰堡一带名声大振。官府也十分赏识他的义举和军事才能,破格授永泰营把总、千总。镇邦老母九十岁那年,他主动辞职,居家侍奉娘亲。
历史事迹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作乱,朝廷为启用人才,又召镇邦出山,初授西宁南川营守备、都司,不久又升调甘肃抚标中军游击。为了加强陕西汉中方面的军防,朝廷命平凉府组织甘陕军民在陇南一带修筑工事,镇邦也奉命在此驻军。当他看到那些日夜抢修工事、挨饿受冻、苦不堪言的军民时,于心不忍,大胆谏言朝廷,抚慰守军,免除百姓苦役,获得朝廷允准,改徭役为雇工。十三年,吴三桂手下大将王屏藩攻陷汉中,兵逼临洮、巩昌,朝廷派重兵驻守秦州(今甘肃天水)、阶州(今甘肃陇南)。镇邦奉命向前线押运粮草,一天半夜,粮草辎重途径乐门山区,与潜入该地的王屏藩手下大将李虎牙部遭遇。镇邦率五百官兵和数百民夫,凭借有利地形和夜幕,与李虎牙的二万人马展开激战,结果清军大胜,歼灭俘获敌军一万余。十八年,升洮岷协副将,继升浙江绍兴副总兵、山西大同镇总兵官加左都督。逝后葬永泰白土梁岳家坟掌。
所属地区
景泰县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万人。景泰县辖一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镇、草窝滩镇、红水镇、中泉乡、正路乡、寺滩乡、五佛乡、漫水滩乡。景泰历史悠久,早在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置媪围县,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交通重镇。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日照百分率62%...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