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劳山乡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甘泉县 > 劳山乡主页
〖劳山乡简介〗
劳山乡北依湫沿山与宝塔区接壤,南邻甘泉县城,因劳山战役而弛名。全乡镇10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09 人, 其中农业人口5028人。总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 15.5万亩,荒山荒坡3.34万亩,有耕地1.57万亩,其中川台地3580亩。境内交通便利,210国道、西延铁路纵穿劳山乡,乡村道路实现了砾石化。地处210国道线上的“劳山烈士陵园”和湫沿山山腰的“周总理遇险纪念碑”,是对群众特别是青少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劳山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上千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8元, 乡财政收入41万元。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覆盖全乡,无线通讯网路健全,已建成移动、联通信号塔,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畜牧、蔬菜、经济林果三大产业,三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羊子存栏达到11700只,以村民王二喜舍饲养羊每只羊子生产羊绒1.2 斤为典型的舍饲养羊发展迅速,舍饲养羊已达150余户; 以林沟养鸡为典型的养鸡业已形成规模,现在共有养鸡专业户16户,养蛋鸡17500多只,温室大棚养鸡15棚, 并成立了养鸡协会;养猪初具规模,现存栏200余头。 大棚蔬菜发展势头较好,今年共建日光温室大棚102座,累计达到183座。 以葡萄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较快, 目前栽植苹果660亩,枣树100亩,葡萄300亩,仁用杏1.5万亩。退耕还林草力度加大,累计退耕2.9万亩,种草2. 3 万亩。210国道沿线的村庄全部实行封山禁牧。 拐沟村形成林牧复合型、川道村形成菜牧复合型农业经营模式。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该乡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面推形“四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全乡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劳山乡特产〗
腌酸白菜
甘泉县和整个陕北一样,有个古老的传统,即腌酸白菜。提起酸白菜,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往事。1970年,甘泉县革委会主任陈士甫随圣地汇报团赴京,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后,关切地询问延安人民的生活情况,气氛一下低沉了许多,大家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良久,陈士甫冒昧答到:“不怕总理见怪,延安不少
腌猪肉
腌猪肉,是甘泉县洛河川、府村川等地群众的看家本领,从古沿袭至今,具体年代无从考究。冬月临年,农家杀一口猪,除了留足春节食用和头蹄下水之外,剩余的根据家庭不同情况,适量腌制,以备来年食用。猪肉的腌制分熟腌、生腌两种。熟腌,将肉剔骨切块,在料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控水,晾冷、红烧,再入缸。入缸时,肉、盐隔
腌肉
腌肉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陕北大烩菜
陕北大烩菜是陕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风味,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陕北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陕北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延安)
子长凉粉
子长凉粉,为子长县传统风味小吃,驰名陕北。子长凉粉有绿豆凉粉、荞面凉粉、洋芋凉粉之别,以绿豆凉粉最受人青睐。绿豆凉粉采用优质绿豆,制成绿豆粉面,再加水兑矾至糊状,锅内搅至稠,熟后盛于器皿冷却。再浸入凉水,食用时切成条、块,拌以酸辣佐料。成品凉粉绿莹莹颤悠悠,灿如美玉、细如赋脂,看似柔嫩,实则筋韧,富
甘泉豆腐干
甘泉豆腐干甘泉豆腐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劳山乡景点〗
太皇山庙
甘泉县太皇山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美水街道太皇山村。
西北野战军六烈士遇难遗址
西北野战军六烈士遇难遗址位于延安市甘泉县劳山乡林沟村。1947年,西北野战军某部侦察班战士6人夜宿林沟村。因叛徒告密,被敌军一个连围困。当时,敌军叫喊着要6名战士缴-投降,但战士们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800部队在此处曾立纪念碑一通。林沟村:林沟村…… 林
中央陕北特委旧址
中央陕北特委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玉家湾镇新窑湾村和涧峪岔镇折老庄大队东沟湾村以及玉家湾镇阳岸村,共有3处地方。1928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召开陕北党代表会议,选举成立特委,并派中共陕西省委委员杜衡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杜衡到陕北后,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先后在绥德与冯文江、赵通儒接谈,布置了任务,然
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
位于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王家湾村。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5万余兵力,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4月上旬,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在甘肃南梁寨子湾召开联席会议,分析了红军主力北上陕北根据地后,陕甘边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面。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南梁,陕甘边党政军机关先行转移。13
石宫寺石窟
石宫寺石窟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宫寺石窟·北宋、明·甘泉县桥镇乡孟家坬村东。保护范围:窟址四边外延,东、西200米,南、北2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300米。2003年,石宫寺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桥镇乡:桥镇乡位于甘泉县西北部,距县城53公里,与志丹、富县
下寺湾毛泽东旧居
下寺湾毛泽东旧居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下寺湾毛泽东旧居位于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保安县(今志丹县)吴起镇(今属吴起县),进入陕甘边苏区。10月30日,毛泽东与中央机关离开吴起镇,沿洛河南下,于11月2日到达甘泉县
〖劳山乡人物〗
封霞光
封霞光,女,1920年生,陕西省甘泉县人,汉族,193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团校、陕甘宁边区党校、抗大学校学员,陕甘边区军团政治部文书、出纳,晋察冀军区商行十八旅后勤处出纳员,解放军六十八军二0四师留守处指导员,华北军区司令部、北京军区政治部、四十六军幼儿园副
涂生旺
涂生旺,陕西省甘泉县人,1912年9月出生,1935年11月参加革命,被推举为甘泉县石门乡乡长。后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低,将主动让出乡长位置,甘当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支边到新疆。先后在自治区机械厅农场当生产队长,在喀什、伽师县搞过社会调查,在新疆轴承厂保卫科从事门
惠毅然
惠毅然,陕西甘泉人,1917年11月出生,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进入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9月起历任八路军晋西支队组织干事,八路军教导旅八团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1945年6月起任冀鲁豫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9年4月起任二野十八军五十四师政治部主
霍毅
霍毅,1948年出生,陕西甘泉人。历任武警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968年入伍,历任副团长、团长、总队参谋长、副总队长,武警新疆总队总队长。2006年8月任武警部队副司令员。1994年晋升武警少将 。2005年7月14日晋升武警中将。
马占海
马占海(1921~1954) 甘泉县三区一乡杏子沟门人,国民党党员。1939年,马占海曾鼓动甘泉县人民政府警卫战士张凤才加入特务组织。当时,张凤才是中国共产党员,即向党组织揭发,使马占海及其特务组织全部落网,马占海从此怀恨在心。国民党侵占洛川后,他任本县洛河川区长。他向县长告密,张凤才是从迁安青训队
张耀增
张耀增(1906~1954) 甘泉县城内人,地主成份。1938年,张耀增赴西安医防训练班受训,结业后任国民党县政府卫生助理员,并兼任戒烟所长。1939年任城区联保主任。1940年,国民党县政府被驱逐出县,张耀增带着儿子张立志和侄子张立仁跑到洛川,仍任卫生助理员。同年,经王新安介绍加入国民党。1944
刘江
刘江(1965~1986) 又名小泉,甘泉县城关镇人。1982年毕业于甘泉县中学,在校期间加入共青团。1983年11月应征入伍,担任连卫生员。在艰苦的军事训练中,他的军事技术项目达到全优,受到团部表扬。1984年,刘江在部队卫生员教导队学习,并任一班班长,结业时被评为“全优学员”,一班被评为“全优班
白文彩
白文彩(1915~1981) 甘泉县石门乡王坪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文书、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地区贫协副主席等职。白文彩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在乡、区、县搞宣传、组织和青年工作,领导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宣传抗日,支援前线,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全国
袁存周
袁存周(1906~1974) 甘泉县东沟乡乔庄村人。从小家境贫寒,未上学。1941年,袁存周极积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领群众开荒种地,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达到了边区提出的“耕二余一”的要求。他勤劳吃苦、积极带头缴纳公粮,支援前线。1943年,他光荣的出
杨增其
杨增其(1941~1969) 甘泉县下寺湾人。1954年至1959年在本村上学,1963年加入共青团,曾担任大队民兵排长。1969年3月23日晨,本村几个小学生相伴着去上学,途经洛河桥时,一个9岁的男孩不慎掉入河里。正在担粪的杨增其路过发现,不顾河水寒冷刺骨,.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抢救。当他抱着孩子奋
王生海
王生海(1911~1956) 乳名二丑子,甘泉县桥镇乡葡萄沟村人。1934年春,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来甘泉洛河川一带宣传“闹红”,发动贫苦大众起来打富济贫,王生海毅然投身于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他虽然没有文化,但记忆力和理解力特别强,且有胆有识。在担任赤卫军贫农团团长期间,他积极组织赤卫军,宣传党的主
陈金铠
陈金铠(1901~1947) 又名陈仲威,汉中洋县湑水乡六联村人。幼年读书于本乡良马寺小学,后就读于汉中中学和省立成德中学。毕业后,受其长兄陈金藏(北大学生)推荐,赴省立延安四中,找到共产党员陈瑜廷、易厚庵。经他俩介绍到甘泉县立高等小学任教,改名陈仲威。期间,受陈瑜廷、易厚庵的帮助指导,思想进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