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麻坪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商洛市 > 洛南县 > 麻坪镇主页
〖麻坪镇简介〗
麻坪镇位于洛南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麻坪街,东南距县城20公里,东连石门镇,西邻保安镇,西北与渭南市华县毗邻,南与城关镇接壤,驻海拔1016米,区域海拔差在80米至700余米之间,日光照时间平均为5.3小时,属中温2类区域。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为主,素有“六山三水一分田”之称。全镇辖17个村,155个组,4506户,16474人,耕地面积19140亩,人均耕地1.16亩,林地面积116728亩,人均7.1亩。该镇山丘面积较宽,土质以红沙粘土为主,植被较好。全镇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主产小麦、玉米、豆类、杂粮。近年来培育形成了烤烟、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生产为主的支柱产业,全镇烤烟适生村9个,2006年烤烟面积1831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核桃年人均收入在200元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境内的云蒙山(又名书堂山),系秦岭支脉,呈东西走向,长约10公里,宽约8公里,主峰海拔1745米,为洛南群山之首,苍松翠柏,奇石独尊。相传神话人物神农雨师赤松子曾云游于此,据载汉代张良兴汉灭秦,辅弼刘邦称帝建国,功臣思退,在此隐居。清康熙初年,即在山顶建有古刹数座,其中万寿宫有正殿、中殿、前殿各三间,殿阁雕梁画栋,至今保存完好。每年阴历9月17、18、19三天为庙会日,香客如云。山上有舍身崖、马头峰、“书堂雪花”、“云蒙观华”等自然景观,山下有磨斧石、试斧石等奇石景点,四季游人不绝,留连忘返。
〖麻坪镇特产〗
洛南豆腐
洛南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豆腐是陕西商洛洛南县的特产。洛南豆腐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的洛南县,因县城境内有一条长河穿境而过,县城地处洛河的南边,故而得名“洛南县”。久居洛南的人或到过洛南的人都知道洛南出产的豆腐驰名省内外,早在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就久负盛名,曾被皇室御为进膳贡品
寺坡橡子凉粉
在洛南县,寺坡的橡子凉粉历史悠久。寺坡乡南山盛产橡树,人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去外壳,晾晒干,然后打成淀粉,再用淀粉做凉粉,每公斤橡子可以做2公斤凉粉。橡子凉粉制作工艺较复杂,尤其是对水的要求十分严格,寺坡群众多用本地南山里流出的无污染的泉水,凉粉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高塬村八组的李天民做橡
洛南锅盔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这就可以开张了。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
洛南酸菜
酸菜又称泡菜、渍菜,是选用大元白菜或圆白菜及其他调料等,经过渍泡,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而成。 营养功效: 酸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酸菜发酵是乳酸杆菌分解白菜中糖类产生乳酸的结果。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它
紫杉醇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九泉豆腐
九泉豆腐是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九泉村的特产。洛南九泉豆腐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和糖,除了白嫩香鲜,还兼入口甘甜,软滑耐品,后味无穷。辅以佐料,凉拌热炒,油炸酱焖,均鲜嫩可口,香荃味美。九泉村是三要镇(旧时称三要司)南边的一个行政村,旧时九泉南称解坪,北叫南湾。因九眼山泉而得名。据史料记载,19
〖麻坪镇景点〗
西寺墓群
西寺墓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寺墓群·春秋~战国·洛南县城关镇西寺村东岭子。保护范围:以已发现的5座墓为中心,东西400米,南北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城建局,西至西寺砖厂,南至西寺小学,北至塬下。2003年,西寺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寺村:西寺村…… 西寺村
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
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时代:旧石器时代地点:洛南县城关镇(老关梁村,八里桥村,曹洼村,窄口村,尖角村,马桥村,陶川村,庄塬村,杨底村,杨川村)、永丰镇(白塬村,周坡村,冀洼村,白洛村)、卫东镇刘村、保安镇眉底村、灵口镇(黄坪村,黄塬村,王岭村)、古城镇古城街
丁兰寺
丁兰寺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丁兰寺时代:清地址:洛南县石坡镇郝坪村保护范围:丁兰寺建筑群院墙外扩3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丁兰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郝坪村:郝坪村…… 郝坪村
瓮沟
瓮沟 瓮沟河地处洛南县城东五十公里的高耀镇西塬村。发源于丹凤县瘐岭镇的南、北炉道,北流穿蟒岭群山入高耀乡境汇入沙河注入洛河。翁沟河谷,两山相夹,山崖突兀,山路曲折迂回,有三瓮品列,自然天成,急流成瀑,神奇迷人。是春夏旅游的好去处。
核桃王
核桃王 位居全国之首的“核桃王”,生长在洛南县东约25公里古城镇蒋河村。据考,“核桃王”树龄约500年,树高18.6米,胸经(直径)1.54米,冠副25米,占地1.06亩,高耸挺拔,高插云表,云冠华盖,且果实累累,令人叹为观止。1980年国家林业部在内部核桃典型资料上报道命名为全国“核桃王”。
蟒岭绿道生态景区
蟒岭绿道生态景区 洛南境内蟒岭绿道绿道线路从307省道与城关镇唐村交界处经窄口村、薛村、腰庄村至洛南分水岭界,与商州北宽坪镇相接,全长10.3公里。沿河溪而上,河道景观独特别致,村落民居特色鲜明,花海景观美丽迷人,是一处绿色、观光、宜人、宜游的慢生活休闲度假区。
〖麻坪镇人物〗
岳新明
岳新明,1898年生于陕西省洛南县杨圪乡胡家湾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父亲岳锡奎,是一个忠厚老实、勤劳俭朴的人,辛劳大半生,却不得一饱。岳锡奎不愿孩子和自己一样地当牛做马终生,遂给还在襁褓里的岳新明起了个美好的乳名——钱娃,热切期望儿子以后能改换门庭,过上好日子。可是,夙愿未实现,岳锡奎便抛下妻儿老小,
李福忠
李福忠(1940~1980)陕西洛南县人,随父母逃荒来到黄龙,在范家卓子乡狼窝村定居。幼时好学,酷爱园艺。初中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武功农校。1961年因家贫辍学。1962年,本县农科所推荐他赴洛川县学习苹果栽培技术。结业回县时无车,福忠背数百棵良种苹果树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百余里返乡,其精神感动四邻
王伯楚
王伯楚(1903—1996) 名廷柱,字伯楚,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人。王伯楚幼年在其族兄王廷杰家私塾读书,后毕业于洛南县高等小学,考入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民国12年(1923)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文部就读。民国13年(1924)2月,王得知中国国民党正在广州筹备建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便约同乡陶进
刘世华
刘世华(1938—1990) 洛南县桑坪乡人。刘世华从小热爱体育,1958年10月代表陕西省田径队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打破马拉松全国纪录,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96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大体育系,被分配到洛南县巡检中学任体育教师。1981年12月,《光明日报》、《文汇报》、《体育报》联合授予刘世华
张照明
张照明(1931—1989) 曾用名张明,又名张新娃,洛南县庙湾乡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张照明在柏峪寺乡薛湾村负责河堤建设工程,带领群众奋战一冬春,修成河堤200多米,新造农田10多亩,成为当时全县治河造田样板。1964年张照明被任命为县计划委员会副
任志英
任志英(1922—1989) 又名江有、良英,化名陈智明,原籍商县,后迁居洛南县峰陵乡。中共党员。曾任游击队中队长、区干队队长等职。任志英出身贫苦农家,18岁时曾在国民党三十八军运输连等部当过兵,后回家务农。民国35年(1946),在商县北宽坪参加了游击队,后任商洛县大队第一中队长,曾带队到洛南活动
严敏
严敏(1904—1989) 山西省洪洞县南王乡人。民国26年(1937)3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山西省洪洞县牺盟分会、洪洞县-、中共太岳区委工作队工作。民国36年(1947),严敏随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十七师从山西进入商洛,后任中共商洛地委第三工作队队长。1949年5月洛南解放,严
谢苏
谢苏(1916—1981) 曾用名燕翼,洛南县尖角乡马鞍桥村人。谢苏出身富裕家庭。民国20年(1931)在洛南中学上学。民国23年(1934)考入西安高级中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双十二”事变后,受西安市联合会派遣,同洛南在西安上学的白映辉、陈登榜、李宗白等回洛宣传西安事变的
龚贤安
龚贤安(1903—1980) 乳名改娃,人称“龚胡子”。洛南县麻坪乡人。中共党员。民国23年(1934)12月,龚贤安组织贫苦农民150多人,到商县湘子楼迎接徐海东率领的红军,不料途中与尤奉三部相遇,在战斗中负伤回家,后被群众推选为甲长。龚一面种地,一面搞地下工作。民国33年(1944),龚辞去甲长
何秉三
何秉三(1901—1973) 又名三季,洛南县古城镇南河村人。何秉三小时曾在地主家打杂行差。民国21年(1932)出任洛南县中二区(景村)民团团长,不久愤然辞职,回乡买房办起私塾。后又担任古城中心小学名誉校长及资金理事会理事长。其间何积极筹措资金,广聘教师,兴办教育,还为当地青年赴外地求学深造资助钱
李宣
李宣(1879—1973) 字景阳,洛南县景村镇下墹村人。民国6年(1917)李宣求学燕京(今北京)。民国8年(1919)5月4日李宣随同校友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洛南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之一。李宣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镇嵩军某营担任书记官。面对军阀混战,争霸割据的局面,李辞职回乡,先后
王作庭
王作庭(1895—1970) 又名宾、家猷,洛南县城西街人。民主人士。王作庭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5年(1916)于西北大学毕业,民国11年(1922)与地方贤达创办洛南县乙种实业学校,并任校长,带领学生在西寺垦复义冢,栽桑养蚕,引进推广良种核桃和刺槐,为洛南培育农桑人才400余名。抗日战争中,王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