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巨亭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市 > 宁强县 > 巨亭镇主页
〖巨亭镇简介〗
巨亭镇位于宁强县西北部,东濒嘉陵江与本县曾家河乡、代家坝镇相望,南与太阳岭乡相连,西与苍社乡接壤,北同略阳县毗邻。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横贯全乡,乡政府驻地巨亭火车站距县城28.2公里。全乡辖巨亭沟、茅坝子、罗家垭、龙岗坝、鸳鸯池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817户,3699人,总面积47.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587亩,林地46355亩。主产玉米、小麦、豆类及马铃薯。地下蕴涵丰富的铜、金、白铁、石棉等矿产资源,尤以嘉陵江河道沙金独具优势。盛产核桃、柿子、木耳、香菇、杜仲、天麻、银杏、蚕桑等土特产品。
〖巨亭镇特产〗
汉中浆水面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蔫,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黄色,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水面
青木川烤鱼
青木川烤鱼采用白龙江优质淡水鱼黔鱼烹制而成,也是青木川独具特色的美食,烤鱼味道极其鲜美,令不少游客赞赏。回龙烤鱼是去青木川必吃的菜肴,精选的鲜鱼用炭火架烤,之后再放入锅内调味加热,所以鱼皮是焦焦的口感,但鱼肉又很鲜嫩。
宁强热凉粉
宁强将红苕粉加食用碱少许,调成煳状,往开水锅中边倒边搅,倏忽变稠,颜色变暗,成半透明状,再搅,至坨状止,热凉粉即大功告成。取碗一只,放酱油、醋、盐、味精、胡椒粉、蒜汁、油泼辣子,吃时舀一坨热凉粉,用筷子夹着吃,或将凉粉用勺子挖成小疙瘩,用汤匙连同汤汁一起吃,解饥又解馋。之所以叫热凉粉,大概是因为主料
宁强豆腐脑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特色小吃——宁强豆腐脑将豆浆烧开,点入石膏水,不等凝固即舀入碗中,上笼略蒸即成洁白细嫩、有如凝脂的豆腐脑。另起锅炒哨子,原料有瘦肉末、碎花生等,吃时再加入豆腐脑碗中,并佐以葱花、姜末、榨菜、虾皮、酱油、醋、盐、味精、油泼辣子等调味。用汤匙舀着吃,香、辣、酸、
蕨根粉
是由一种多年生长张家界景区天子山的植物蕨根部研磨而成,成粉末状。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野生植物,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富含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多种必需氨基酸,其VC含量高达28.6毫克/百克以上。《本草纲目》载“蕨根祛热解毒,利尿道,令入睡,补五脏不足”。蕨根淀粉是人们历来十分喜爱的野生珍
宁强王家核桃饼
陕西省宁强县传统风味小吃。王记福兴老号核桃饼开业于清乾隆年间,其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油酥可口,久贮不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核桃还具有壮腰补肾、润肠通便的食疗作用。
〖巨亭镇景点〗
金牛古道文化旅游区
金牛道,又名石牛道,是古时进入四川最重要的通道,秦置金牛驿于烈金坝,五丁关、石牛铺等,历史悠久。金牛古道南北走向穿越宁强县,县境内有金牛古县城、五丁峡、五丁关等历史遗迹。该旅游区除遗址外,分布有祥龙洞、大鱼洞等天然溶洞以及泛珠泉、禹王古桂和陈锦章烈士故居等景点。【游览线路】宁强县城→五丁关→古汉源→
汉水源森林公园
汉水源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汉水源森林公园位于宁强县城西南12公里处,集森林景观、山峰景观、峡谷景观、水体景观、人文景观等景观于一体,林幽、峡峻、山雄、水秀。公园有金刚峡、公主坟、老林沟等5个景区34个主要景点,里面各种奥妙等你来揭秘,这里将会是您亲近自然有氧运动、休闲观光的好去处!1、景
羌族文化博览园
宁强是羌族故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羌族文化遗产遭受严重损失,国家为抢救保护传承羌文化,于同年11月设立国家级羌文化保护生态实验区,陕西宁强县被列入保护范围。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宁强在县城东山观实施了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了陕西唯一一家羌族文化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
青木川辅仁中学早期建筑
青木川辅仁中学早期建筑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青木川辅仁中学早期建筑时代:民国地点:宁强县青木川镇保护范围:以早期建筑大礼堂、教工宿办楼为保护主体,辅仁中学四周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青木川辅仁中学早期建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青木川镇:青木川位
七盘关遗址
七盘关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七盘关遗址时代:春秋战国、元地址:汉中市宁强县汉源镇黄坝驿关沟口保护范围:遗址东侧至蜀道石壁,西侧至陡崖边,南北以石门为中心各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面A区外延10米,西面同A区,南、北面A区外延20米。2014年,七盘关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
瞿家大院建筑群
瞿家大院建筑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瞿家大院建筑群,时代:清,地址: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东坝村。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至瞿氏东院外墙外扩40米,南至瞿家大院生产-消防渠外堤南沿外扩80米,西至瞿氏西院外墙外扩40米,北至瞿氏祠堂后墙外扩30米。B区:A区四周外扩10
〖巨亭镇人物〗
王述绩
王述绩,又名王朴公,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宁强县城关镇一个富豪之家。王述绩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树立了追求革命真理的远大理想。1923年他在宁强县读书时,由于反对学校徇私舞弊招聘教师,领导同学-而被学校开除。但他毫不妥协,同年冬又参加了反对李少雨、李世英等-污吏的群众斗争。1924年春,王述
郑治彰
郑治彰(1909~1981),宁强县宽川秦家沟人,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少时就读于宁羌县高级小学,被开除,回家经商不济,常出入于, 场,几不自拔。后负债出走他乡,浪迹天涯。1931年辗转到福建省建宁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一○八团文书。同年冬,调司令部任文书兼参谋。在广东南雄水
成连音
成连音(1901~1974),又名仙操,宁强县阳平关成家坝人。出身地主家庭,小学文化,早年曾受训于国民党三十八军干部训练班,后充任该军排、连长职。民国18年(1929),宁羌遭灾,饿殍遍野,匪患滋生。各地为保境安民,纷纷成立民团武装。成由军中回乡,历任地方团队头目,县参议员。民国22年(1933),
何锐
何锐(1917 ~ 1972),女,原籍四川木门镇,幼年家贫,举家流落本县茅坪沟。6岁时,妹天母亡,稍长,给富家佣工。13岁迫作童养媳,后不堪-而去,以背柴卖草度日养家。1935年正月,红军到达茅坪沟,锐迅即参加红军,为本县第一位参加红军的女性。初任妇女班长,长征途中,一次只身追捕逃敌与之博斗于深水
黎琴南
黎琴南(1904 ~ 1972),名光霁,字晴岚或琴南,宁强县城北关人。出身仕宦家庭,留学苏、德,解放前后,在国内、香港历任教授,曾是中共地下河南省临委书记。1915年,琴南随父去闽任所。护国战争爆发,家迁上海,入复旦大学读书。“五四”运动前后,曾与进步同学组织“中华学社”从事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
王岱安
王岱安(1904~1970),名道济,字德安,后改岱安,祖籍陕西韩城县,清康熙年间迁居本县大安驿。其父王国栋,清末曾授六品军功,辛亥革命爆发,曾召集大安辖区民团、士绅打出“反清扶汉”的旗帜,宣布反正。岱安则是解放前大安镇的头号地主士绅、省参议员,在教界、政界多有任职,工书法,雅爱收藏字画,尤有研析文
金礼仁
金礼仁(1903~1968),字鸿图,笔名秦镜,化名廖治学、戈振北,宁强县城内人。出身子一个破落地主家庭,性格刚毅,勤奋好学,才略过人,一生从教、从政、从军、从报,历任教授、省参议员、教官、总编等职,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托派。民国11年(1922)在县立高等小学任教,因带头反对校长任人为亲而被开
金老么
金老么(1900~1964),沔县黄沙人,本名金凤安,排行老么,故人称金老么,本名反鲜为人知。金年轻时家庭富有,与其叔父同姘一妇,伺机杀叔未致命。后串通家中一长工内应,盗走家中约50斤大烟,直奔四川成都。在那里连吸带卖,任意挥霍,未几囊中空虚。返回途中,困于宁羌,仅剩一条破被。那长工一再求金同返故里
胡遽然
胡遽然(1886~1962),名配陈,字遽然,号希瑗,宁强县城内人。祖父清林,清末贡生,父焕堂,业塾师。遽然兄姊各一,17岁入宁羌振文书院读书,成绩优异,见解超众,因常发议论抨击清廷腐败政治,而被书院除名,遂离乡赴省城西安求学,考进西安书院,参加于右任倡建的秘密会社——反清灭洋救国会。此时,清廷迫于
宁济仲
宁济仲(1870~1955),名相臣,济仲是其字,宁强县大安宁家湾人,出身农家,清末生员,奋学欲登科第,因“燕子砭教案”发,罚宁停考5年而未就。开办新学后,蒙亲友资助,赴西安考入省立优级师范,民国元年(1912)毕业回县。次年,受聘为宁羌县高等小学校长。由此,开始教育生涯,成为本县受过专门师范教育的
屈成章
屈成章(1911~以952),字清莹,又字文轩,笔名洪涛,宁强县阳平关人,是宁强新文艺的拓荒者。他出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奋发的时代。时代的燧石击燃他文艺才情的火花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热诚。早年就读于汉中第五师范时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中共陕南特
刘甲三
刘甲三(1900~1952),名鼎锡,字甲三,宁羌县城人,是本县早期革命先驱之一。甲三出身富绅家庭,少时就读于汉中联中。民国14年(1925)转入西安适道中学,加入国民党。因其学习成绩优秀,思想活跃,当选为西安代表及 委员,积极参加爱国-,不久加入共青团。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陕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