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市 > 石泉县 > 池河镇主页
〖池河镇简介〗
石泉县池河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之滨,属浅山丘陵地貌,距石泉县城12公里,为石泉县域副中心,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陕西省1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安康市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镇,安康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也是西北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池河镇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3万人,镇区常住人口2.3万人,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8元。201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9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9亿元;全年财政非税收入8.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14791元。2018年,高质量脱贫82户247人,累计脱贫983户2986人,实现了五爱村整村脱贫。丝路源点、金蚕之乡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汉时期“鎏金铜蚕”便发掘于池河镇谭家湾村,“鎏金铜蚕”是西汉时期朝廷劝课农桑的最高奖励,它见证了池河蚕桑丝绸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的深厚。池河镇古称直城,是古子午道上的重要城镇。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源充裕,物阜民丰,人们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据史料记载,池河镇蚕桑丝绸始于商周,鼎盛于汉唐,远在西周,就有兴桑养蚕的记载,汉唐时期,为蚕桑丝绸集中产区和丝绸外贸出口基地,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蚕桑文化,是闻名于天下的“蚕桑之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池河镇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东、西、北为浅山丘陵,南面环山,境内海拔最高约1880米,最低345米;主要山脉为凤凰山,地跨石(泉)、汉(阴)两县;中部池河沿岸是石泉最宽阔的川道地带。池河境内交通便捷,十天高速、316国道、安(康)阳(平关)双线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省城西安、汉中、安康各市,构成半日经济圈。池河镇是县域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南侧紧靠后柳水乡、中坝大峡谷和4A级景区燕翔洞,北边毗邻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隐居授徒地——云雾山鬼谷岭,是石泉县美丽富饶的东大门。发展定位、特色鲜明池河镇结合“一带一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一心两区”(池河集镇核心、明星片区和五爱片区),短抓脱贫攻坚,常抓持续发展,通过脱贫攻坚创新农村发展。做特池河集镇,围绕桑旅结合,依托县域副中心,突出核心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集镇功能,已实现移民(脱贫)搬迁2453户,聚集人口7418人,移民搬迁“三精”模式全国推广。做实观光农业,重点围绕农旅融合,聚合资源要素,按照农业景观化、休闲化要求,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及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示范聚集带。做靓美丽乡村,着力打造子午栈道重要节点,通过“五化同步、三业融合”,探索发展路径,打造池河模式,切实增强池河镇的吸引力、聚集力和持续力。产业聚集、创新推动池河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目前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优势资源,兼具产业、文化、休闲和社区功能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池河镇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养蚕方式趋于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全镇栽种桑园13378亩,年发种量2.1万张,蚕茧产量872吨,成为78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依托这一产业优势,不断深入开发蚕桑下游产业,重点向观光旅游、丝绸制衣、蚕桑食品、丝绸高端制品等产业方向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突显,相关产业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目前,已形成集制种、养蚕、烘茧、缫丝、副产品开发为一体的产业链,蚕桑系列产业年产值达11亿元。同时,池河镇依托两个省级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行“畜沼桑”、“畜沼菜”循环模式,形成“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产业链,逐步走向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以池河工业园区为平台,“一商一策”,着力培育规模企业,实施园区承载、招商引资、集群发展,做强工业经济。完善功能、以管促建成立了集镇管理领导小组,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促进建设与管理协同发展。设立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建设的监督指导,确保依规而行。配备专职队伍加强城镇交通、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整治,建立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全民共管,提升城镇品位。目前,集镇人均道路面积达12.2平方米,在东西两个区域分别新建金蚕公园和红色文化广场,绿化率达到5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天然气普及率达到33%,公厕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个;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100兆位每秒(100Mbps)。镇区现已建有标准化幼儿园两所,中心小学、中学各1所;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220张,千人床位数为0.98;建成2100平方米国家二级文化站和占地9400平方米体育场;拥有74间住房,148张床位,2600平方米(的)区域性敬老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镇区邮局、农商行支行、农业银行服务网点、大型商场超市、快递网点、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相关配套服务机构设施齐全,满足了群众需求。统筹城乡、持续发展破解浅丘山区统筹发展难题,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中、人口集聚、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成立生猪、蚕桑、养鸡合作社流转土地,建立“畜沼桑”现代循环产业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实施搬迁扶贫工程,打造明星农村综合示范区样板。在西苑社区探索实施移民搬迁新型社区管理机制,成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管理服务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社区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地和林”的权益分流管理模式,确保搬迁群众在新区享受“市民”服务,在原籍享受惠农政策。完善农民进城后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区新增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能就业。未来几年,池河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金蚕小镇建设为抓手,按照“科学定位、产业支撑、核心牵引、全域带动、富民强镇”总体思路和“坚持三宜定位、推进五化统筹、实现三个确保”战略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追赶超越目标如期实现,推动镇域经济扩规模、优结构、上水平,确保池河镇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重镇、陕南强镇、丝路名镇。2014年7月21日,池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池河镇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池河镇特产与美食明星生猪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的明星村辖8个村民小组,1031人,耕地1199亩,人均1.2亩。这几年来在养猪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有258户养猪,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88%,其中年饲养万头以上的养殖场3个,千头养……
〖池河镇特产〗
石泉蚕丝
石泉蚕丝是陕西安康石泉县的特产。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云雾山镇、曾溪镇、中池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两河镇、饶峰镇、池河镇、迎丰镇现辖行政区域《石泉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石泉蚕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石政函〔2017〕54号安康市地方标准DB6109/T270.1-13-2017:
石泉五香豆腐干
石泉五香豆腐干,产于城郊二里桥村。这个村水井湾有个清泉,冬暖夏凉。用这种水做五香豆腐干,起于清朝道光年间,距离现在有150多年历史。 石泉豆腐干,色泽呈淡黄色或赤褐色,质地细腻,有筋丝和弹性,晶体发亮,带油润,气醇郁,咸度适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有健脾胃、增食欲的功效。一般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
鬼谷子腊肉
鬼谷子腊肉 鬼谷子腊肉产于秦巴山区,采用纯正玉米及野青菜、草喂养的农家土猪,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属无污染,无激素的绿色食品。 鬼谷子腊肉色泽红润、口味香美独特、肥而不腻、久食不厌、香气浓郁。含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和人体不可缺失的VC、钾、钠、硒、铁等微量元素。 石泉出产的&ld
石泉黄花菜
一.产品介绍黄花菜条形粗壮、肉质饱满、长短均匀、颜色淡黄泛白、清香细嫩、微甜爽口。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一)气候极佳。石泉黄花菜保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811.6h,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雨量877.1~1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在黄花菜幼苗期的2
石泉桑蚕茧
一.产品介绍椭圆匀称,茧色洁白,茧衣蓬松,茧层厚实,上茧率高。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一)气候极佳。石泉桑蚕茧保护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811.6h;年平均气温14.6℃,≥10℃的积温为4527℃,无霜期平均242d,年均地面温度17.7℃;年降水雨量877.1~10
明星生猪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的明星村辖8个村民小组,1031人,耕地1199亩,人均1.2亩。这几年来在养猪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有258户养猪,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88%,其中年饲养万头以上的养殖场3个,千头养殖场8个,100头以上的大户102户。 明星村优先从有养猪经验和能力的骨干户抓起,让党员和村组干部带
〖池河镇景点〗
鬼谷岭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鬼谷岭南麓,距迎丰镇街4公里。其洞深10米、高4米、宽6米。清乾隆年间修建,道光年间复修。昔日,这里道教的香火十分兴旺,闻名于陕南和湖北汉江流域。现在,洞内尚存石刻雕像28尊。每尊雕像造型都十分逼真、栩栩如生。有的雕像还涂有油彩,色泽鲜明绚丽,明光可鉴。石刻雕塑工艺精湛,刀法细腻。28尊
鬼谷岭遗址
鬼谷岭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鬼谷岭遗址·晋、宋、明·石泉县迎丰镇大溪沟村、红卫乡官田村、银桥乡银杏村交界处。保护范围:东至笔架山根,南至一天门遗址,西至龙洞沟,北至二郎庙。东西3000米,南北45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大溪沟,西至火地岭,南至八庙坡,北至宁陕县县界。2003年,鬼谷岭遗址被陕
石泉造纸作坊
石泉造纸作坊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石泉造纸作坊时代:民国地点:石泉县中坝乡长安村纸厂保护范围:西南临公路,东北滨河,东南为田坎,西北接住户。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面外延20米。 2008年,石泉造纸作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泉老街及城墙
石泉老街及城墙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石泉老街及城墙时代:清地点:石泉县老街西门保护范围:(1)老街:南临滨江大道北边,西到城门楼外5米,东至东城门外3米,北以老街民居檐水各外延3米。(2)城墙:城墙内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面外延10米。2008年,石泉老街及城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
石泉汪氏民居
石泉汪氏民居时代:清地点:石泉县中池乡中心村120、122、127、137号保护范围:东、西以民居为基础,各延伸5米,南、北两侧至民居。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至关池公路,西临池河,南、北同A区。2008年,石泉汪氏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子午道南段驿站遗址
子午道南段驿站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子午道南段驿站遗址(包括谭家湾遗址,郭家坝遗址,万家堡遗址)(1)名称:谭家湾遗址时代:汉地址: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村委会西侧30米。保护范围:东至池河——迎丰公路西侧30米,南至洪河北岸,西至池河东岸,北至汉王城。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50米。建
〖池河镇人物〗
杨万鹏
杨万鹏(1895~1955)字昆生。石泉县杨柳坝人。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二弟杨万程(云阶),解放前,任石泉中学校长,安康行政督察员;三弟杨万里(字云峰),解放前曾任石泉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后被镇压。建国前,杨昆生从西安高中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营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历任省参议员、石
任向午
任向午(1906~1953)又名任炳炎,山西省猗氏县人。1942年到石泉接任县长,1949年卸职。1942年,他辞退了原县政府20多个职员。其人员的津贴,除部分发给了自己的亲信外,其余(12个空名字)津贴计大米1万多公斤,全部装入私囊。参议长杨昆生说:“我们的任县长很困难哪!他千里做官图的是什么呢?
王万友
王万友(1926—1984)别名王昆,旬邑县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赤水县四区青救会主任。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三至三十五年(1944~1946)在中央党校五部和西北党校学习。后在赤水县担任青年主任、四区区委书记、游击队政委。1949年任中共马栏地委、三原地委组织
高岁成
高岁成(1960~1983)眉县金渠公社枣林大队农民。1980年1月,参加人民武装 部队,在石泉县-当战士。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石泉消防中队,他担任仓库保管员兼汽车修理工。高岁成从入伍以来,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消防技术,很快成为一个过得硬的消防战士。他在节假日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理发、
叶方林
叶方林(1962~1988)石泉县后池乡新庄村农民。全家7口人,父亲是村上有名的草药先生。童年时代,叶方林帮着妈妈上山打猪草,进山拣柴禾,跟随父亲上山采药,走家串户为乡亲们治病。父亲治病从不收钱。叶方林纳闷,父亲教导他说:“咱家穷,乡亲们也不富裕,我们可不能只顾自家,不管大家啊。”叶方林10岁时,父
姚儒学
姚儒学(1941~1986)石泉县迎丰区人。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业到陕西省水电工程局工作。1979年4月调入石泉水电厂汽车队当工人。姚儒学在部队是个好战士,表现积极,刻苦努力,处处带头,曾4次受到上级嘉奖,3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转业后,工作勤奋,又多次
周玲
周玲(1973~1985)石泉县迎丰区后池乡红花坪村人。1984年春,她11岁。由于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她停学回家。白天,喂猪、煮饭、洗衣服,整天忙个不停。夜里,她在煤油灯下抓紧复习功课。虽长时间停学,但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还分别获得84分的好成绩。在学校,周玲从不旷课,从不少做一道作业题。数学作业本
王益民
王益民(1961~1983)石泉县池河镇人。中、小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1974年春,加入共青团。1978年,王益民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在中池乡下乡劳动。有一次,他同农场的伐木工人上山伐木,不幸,一棵大树砸来,五益民冲上去,推开伙伴,自己却被砸昏过去。1982年,王益民分配到县
陈振佩
陈振佩(1930~1960)石泉池河镇人。从小在家务农。13岁时给地主放牛。18岁,被国民党拉壮丁,当兵10个月。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月,在蒲城永丰镇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师十九团三营七连历任通讯员、副班长、班长、通讯排排长、警卫排排长,曾参
陈世兴
陈世兴(1920—1984)石泉县凤阳乡同心三村人。祖辈以务农为生。他从小跟随父辈犁田打耙,插秧播种,早出晚归,一心务农,是一把做庄稼的好手。人民公社建立后,群众推选他当了生产队长。他向大家表示:一定要改变穷队面貌,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在任职期间,对全队那里种树木,那里种庄稼,那里修梯地,那里改水田,
苏启明
苏启明(1921~1985)字东垣,石泉县人。出生于池河乡贫苦农民家庭。幼时,读过3年私塾。民国二十六年(1937)秋,考入西安师范学校。翌年,转入安康师范。当时,正值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各地。苏东垣满腔热忱地报考西安战干团,后来,又直奔六十九军,经过太行山,到达河北省南宫,直达抗日前线。在前线,虽随时
何涛
何涛(1927~1968)又名何仕业。石泉县后柳镇牛石川村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195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何涛幼年时期,对地主阶级-势力和地方官吏欺压百姓的种种罪恶行径深恶痛绝。民国三十五年,(1946),何涛从省立安康中学回家,听说自己家的五叔(保长)跟其它地方官吏一样,拉丁拉夫,搜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