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田庄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 > 绥德县 > 田庄镇主页
〖田庄镇简介〗
田庄镇位于绥德县城南20公里处,全镇辖32个行政村。总面积为90.2平方公里,总人口146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8人。 田庄镇南邻清涧县,西接子洲县,神延铁路、210国道横穿而过,是陕北的交通要道,历来被称为绥德的“南大门”。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计划,至2004年全镇3900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退耕还林(草)目标,全力营造更美、更环保的人居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同时搞好劳务输出,并结合本镇资源状况,成立了田庄镇料石加工联合服务中心,按照“政府积极引导,逐步合法规范,村民自行投资,自行受益”的原则,引导群众开办石场86处,安装碎石机90台,年创纯利润450多万元,大大带到了镇域经济的长足发展。面对新世纪、新机遇 面对新世纪、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会更加积极进取,信心百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全面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文明、富裕的新田庄。
〖田庄镇特产〗
绥德煎饼
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煎饼在延安可谓是非常有名的一种小吃,这种煎饼不同于天津的煎饼果子,也不同于山东的煎饼大葱,这种煎饼是用面煳摊的一小张很薄的皮,通常卷上豆腐干,豆芽菜,粉条,酥肉等
钱钱饭
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过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常食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这本是陕北缺粮人家的一种度荒饭,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饥。而现在已成为粗粮
抿节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 延安)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rdq
绥德黑粉
绥德特产黑粉是绥德人天天要吃的食品,一般当作点心来吃。 黑粉的做法: 1、将绿豆用凉水洗净,放入盆内加适量冷水泡约九至十小时,用石磨推成稠糊状,用罗子过滤到缸内,约放七至八小时,使其发酵后,去掉缸内上下的稠糊沫,加凉水过滤在盆内。 2、旺火烧开水倒进芡糊,加少许黄色素,改用文火,不断搅动直至熟,加入
绥德油旋
绥德特产油旋做法: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先和硬后蘸水踩软,醒2小时,分剂置油案上擀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猪油,边擀边拉薄,撤上葱花、盐、花椒粉,卷为面团,压扁成饼状,上炉鏊抹猪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鏊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
油馍馍
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田庄镇景点〗
李子洲故居
李子洲故居位于县城兴隆巷口左侧,建于光绪年间。整体布局为传统的窑洞四合院式,坐北向南,内有正窑3孔,厢窑6孔,倒座窑3孔,占地约为500多平方米。1942年,为了纪念李子洲的革命伟绩,在李子洲故居旁,又设立子洲图书馆,毛泽东为图书馆题写馆名。近年来,我县筹措资金重新维修,修缮大门外观,并立碑杜撰,为
绿源休闲生态园区
绿源休闲生态园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绿源休闲生态园区位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是在开垦荒芜土地、拓宽塬峁台地、机修宽条梯田基础上打造的生态林系统工程和休闲度假旅游区,是包括苏家圪凸中心休闲旅游观光园区、千亩油用牡丹观赏园区、山榆洼核桃示范园区、绿化种苗生产基地和绿源沙地红薯种植园五大板块的现
陕北特委会议旧址
陕北特委会议旧址位于绥德城西五华里处(五里湾村)的大理河西侧,有一座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山,名曰合龙山。有龙伏欲腾,虎踞将扑之势。相传合龙山上之庙宇约建于汉朝宣帝年间,供奉北极玄天上帝。时至明朝万历年间,村民大兴修建,称“接引寺”。1930年秋陕北特委扩大会议在寺庙中举行,决定武装暴-动-。合龙山会议
石魂广场
“石魂广场”是陕北绥德县黄土文化风情园的主入口,是该景区的标志符号和门户。广场由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创意设计,凝聚了绥德民间艺术精华,融入了绥德石雕、牌楼、窑洞等元素。艺术作品选取当地石头为建造材料,形成了气势恢弘的石狮阵容,体现着绥德民间艺术的本土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石魂广场”中央的一对巨型石
宏源水世界
绥德县宏源水世界,投资3600余万元,占地面积90多亩,是陕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水上乐园。水上乐园以家庭亲子休闲娱乐文化为主题,结合惊险刺激的水上游乐项目,并融合了丰富的休闲养生内涵,为游客带来运动休闲,娱乐健身,保健养生,美食放松和文娱演出等多样化的游乐体验,是陕北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夏季水上游
黄土风情园
绥德黄土风情园位于龙湾生态区腹地,与绥德老县城隔河相望,总规划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2010年初,县委、县政府启动了“中国·绥德黄土文化风情园”项目建设,并决定用5至10年时间,将龙湾生态区建成全面展示陕北独特文化的旅游文化景区。黄土风情园以黄土景观为载体,以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为核心,凝聚特色的历史
〖田庄镇人物〗
康震
康震,男,汉族,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负责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科研、实验室安全、智库建设、教材、学报和期刊管理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处、科研院、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智库管理办公室、教材研究院、文科学报。200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郝光耀
郝光耀,男,汉族,1971年9月生,陕西绥德人,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工程硕士,高级经济师。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农业银行西安市分行钟楼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中国农业银行延安市分行行长;中国农业银行西安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主持工作);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
胡廷俊
胡廷俊(1911-1935),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分队长。1934年调上海中央局军委工作。1935年在皖南执行任务时被捕,解来南京,8月牺牲。
李增恒
李增恒,1929年出生在绥德韭园蒲家洼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他的父亲长年靠给地主家当长工为生,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养活不了全家。年幼的李增恒很早就成了一个牧羊童,在贫困中渡过了他的童年。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在边区普遍开展了秧歌运动,一时间闹得热火朝天。特别是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秧歌成了一种主
郑翔玲
郑翔玲(1964-),女,绥德县吉镇郑家沟村人。上初中时偶得特异功能,从此开始学医,曾给许多重要人物看过病,诊断准确,无一有误。现定居香港,并于泰国正大集团工作。现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制药集团副董事长,陕西省政协八、九届常委。她热心慈善事业,义务赡养许多孤寡老人,多次捐款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
马中平
马中平,陕西省政协主席。1950年10月生,男,汉族,陕西绥德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航空部521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陕西省经委重工处处长、企业处处长,渭南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渭
赵海宽
赵海宽,男,汉族,陕西省绥德县人,1930年9月2日生。1937年入本村小学,1943年考入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1947年7月毕业并被调到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工作。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曾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科长、副
王文
王文(1911—1943)中共胶东区委书记、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陕西省绥德县耿家山村人。幼时家贫,得亲友资助入校读书。16岁考入绥德师范学校。1927年在绥德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绥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县委书记。1936年8月任中共吴宝县县委书记。同年12月
李尚德
李尚德,1915年11月13日出生,陕西省绥德县福乐坪村人。1933年5月参加革命,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李尚德任绥德一区赤卫队小队长、中共绥德一区区委委员兼一区赤卫队大队长、中共绥德县委执行委员兼绥德赤卫队支队长、县委执委兼绥德军事部部长、县委执委兼绥德红军独立营营
曹光之
曹光之,1913年出生,陕西省绥德县土地岔乡曹家寺坪村人。曾用名曹光治、曹光芝。1932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曹光之任中共陕西省委通讯连指导员。(二)抗日战争时期,曹光之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学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5团股长。(三)解放
霍薄凌
霍薄凌,1919年1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1935年,16岁的霍薄凌参加了陕北红军少共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霍薄凌先后任战士、班长。(二)抗日战争开始后,霍薄凌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3营12连机枪班班长、指导员、高平县三区
李成荣
李成荣,1913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他从14岁开始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春末夏初,李成荣在共青团绥德县委任宣传委员时,一天,接到上级指示,要他带十多个年轻人,把一批0弹药从黄河对岸的山西省碛口镇接来,通过吴堡,运到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