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街道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市 > 渭滨区 > 清姜街道主页
〖清姜街道简介〗
清姜街道办事处是渭滨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座落在常羊山下,清姜河畔,历史悠久的姜炎文化发源地。距市区 2.5 公里 ,是市区的南大门。辖区占地 8 平方公里,四址为东邻神农镇峪泉村,西邻川陕路,北起 310 国道,南至观音山社区 、 马头滩林场与凤县接壤,辖区总人口为 59804 人。共有 11 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板块型社区 4 个,单位型社区 7 个,包括 51 个国有企事业单位。辖区内工业企业密集,占经济主导地位,是宝鸡市重要的工业区。烽火电子、宝成仪表、宝鸡桥梁、长岭冰箱以其独特的品牌誉满国内外。历年来,辖区先后建成园林式先进单位 18 个,花园式单位 5 个。治安模范先进单位 27 个,其中市级 7 个,各级精神文明单位 33 个,其中,中铁宝桥为全国文明单位,宝成( 38# )、烽火( 41# )、长岭( 43# )、凌云( 48# )、市气象局等为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小区 2 个,即宝桥小区、清姜小区;文明社区 3 个,其中凌云社区为全国文明社区,宝成社区、宝桥社区为省市文明社区,卫生先进单位 35 个,凌云、 409 医院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清姜文明小区是全市最早命名的文明小区之一,办事处获市级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社区等多项荣誉。清姜街道党政一班人,本着经营大城市的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和能力,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将清姜地区建成外来客商发财的福地,各类资源流入的洼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宝地。
〖清姜街道特产〗
宝鸡搅团
搅团要好七十二搅。用玉米面、荞麦粉等做成不同品种的“水围城”、“鱼鱼”,可以烩着吃、炒着吃、凉调着吃。豆花泡馍豆花泡馍是宝鸡名小吃,用浓汁豆浆加佐料,将形似金叶馍片和豆花滚汤烩成一碗,浇上辣汁,豆花洁白,馍片。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义为“
宝鸡油酥馍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用菜籽油与面粉拌成块形,再加精盐、熟猪油、温水搅拌成不软不硬的面团,揪成面剂,然后用擀杖擀成圆形的饼,即成生馍坯。生馍坯放入铁锅,待稍有火色后取出,用刀切为两半,酷似月牙形,再放入锅内一直烙到熟透即成。特点:色泽金黄,口感酥润,味道油香,宜作主食。
小六汤包
“小六汤包”创建于1995年,于1998年注册成立西安小六汤包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拥有西安六家连锁店、一个配送中心、咸阳分公司、宝鸡公司、深圳公司。总经营面积7000多平米,从业员工千余人。经营品种以各色汤包为主,辅之黄桂粥,各种特色凉、热菜,蒸碗等共八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可
藏式秘汁烤鱼
藏式秘汁烤鱼 藏式秘汁烤鱼鱼在古道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康定藏和川味火锅的特点,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其绝妙之首先在于工艺。
西府扯面
西府扯面是陕西省宝鸡市的特色小吃。西府,宝鸡的别称。西府面食众多,扯面是深受大家喜爱的面食之一,也是小面馆中最常见的面食。扯面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汉族传统面食,扯面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以及甘肃的徽县、两当、成县。已有3000年历史。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为中华名吃。主要原料有上白面粉、鸡蛋、菠菜、
线辣椒
线辣椒,株高约75CM,株形矮小紧凑,生长势强,二杈状分枝,基生侧枝3~5个。,果实簇生,长指形、深红色、有光泽,果长15CM左右,单果鲜重7.4G。适宜制干椒,成品率85%左右。干椒色泽红亮,果面皱纹细密,辣味适中,商品性好。中早熟,生育期 180天左右。抗病性强,对衰老和烂落有较强的抗性。具有良
〖清姜街道景点〗
茹家庄遗址
茹家庄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茹家庄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茹家庄西周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茹家庄,1974~1975年由宝鸡市博物馆发掘。1号墓墓主为弓鱼伯,2号墓墓主为井姬,年代约在昭、穆之际。
秦川机床厂毛泽东塑像
秦川机床厂毛泽东塑像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秦川机床厂毛泽东塑像时代:现代地点: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西段保护范围:以塑像为中心,四周各外延4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秦川机床厂毛泽东塑像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鼓山墓地
石鼓山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鼓山墓群时代:西周早期地址: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之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位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详细调查与全面钻探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
炎帝影视基地
炎帝影视基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炎帝影视基地位于渭滨区石鼓镇茵香河景区,古朴的原始部落、神秘的陶屋群、庄严神圣的祭祀大厅、远古气息的部落会盟所,无不散发着炎黄先祖们群居生活时代的浓烈气息,走进炎帝影视基地,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期,让您体会到姜炎文化的源远流长。景区地址:宝鸡市茵香河沙家湾票 价:8
宝鸡鸡峰山景区
宝鸡鸡峰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鸡峰山景区为宝鸡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鸡峰山,古称“陈仓山”,因其三峰并峙,形似鸡冠、巍峨高耸、直插云端,故名“鸡峰山”。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驻跸凤翔,复闻陈仓山神鸡鸣啼,声传十余里,唐肃宗认为这是瑞祥之兆,便下诏改“陈仓”为
宝鸡民俗博物馆
宝鸡民俗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宝鸡民俗博物馆位于宝鸡市公园南路,由原青铜器博物馆旧址改建而成。宝鸡民俗博物馆利用西府民俗文化资源,以民俗文化实物、文字资料、民俗事象为依据,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生动真实地展示宝鸡民俗文化。宝鸡历
〖清姜街道人物〗
宁国强
宁国强(1943—1986)渭滨区-镇凉泉村人。人民公社化时期,曾任大队副队长、团支部副书记、大队科研室主任兼县、市病虫测报员。1979年受聘到宝鸡县农科所,任半脱产专职病虫测报员。他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系统地学习了大专植保专业课程,阅读了大量的专业科技文献。1979~1980年分春、秋、夏三季,
杨森林
杨森林(1916—1983)宝鸡市渭滨区姜城堡人。姜城大队党支部书记,宝鸡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2年,带领7户农民组织起市区第一个互助组,后又带头组织了21户的初级社,且粮食高产,为发展合作社工作在全市树立了典范。1955年种植果园20多亩,新挖鱼池2亩多,均高产。1958年和群众仿制、创制农具3
茹兰轩
茹兰轩(1889—1961)宝鸡市中山西路新维巷人。木雕巧匠。13岁投师学艺,经几年刻苦钻研,学会了匾、牌、花、鸟、人物及楼台亭阁雕刻技艺。因技术高超,民国时期为商贾、富户制作牌匾,在宝鸡城内外颇有名气。从民国初年到1952年的近40年间,他一直在自己家里开木工作坊,承揽牌匾雕刻活计。活少时一人干,
杨联甲
杨联甲(1889—1956)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乡桑园铺杨家场人。宝鸡地区著名书法家。自小好学多艺,高级警官学校毕业。历任民国政府陕西省厅东、南两区 署署长、宝鸡县 局书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副官,宝鸡县第一、二高等小学武术教员、省立一中中山中学教员、宝鸡县农会理事长。解放后任乡、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
李伯恭
李伯恭(1906—1951)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乡苟家滩人。19岁考入同州(大荔)师范学校,24岁赴北平、汉口等地求学深造,曾于北平民国大学进修毕业。民国22年(1933)回乡,创办太寅小学,兼任校长。民国25年(1936)参加岐山、宝鸡、凤翔三县国民党组织的部队任副官。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
徐冲霄
徐冲霄(1865—1938)字扶九,宝鸡市渭浜区益门镇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科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科进士。历任广西天保、灌阳、怀远等县知县,奉议州知州护理、镇安府知府等职。因不满朝政腐败,于宣统年间离职归乡。民国11年(1922)参加撰修《宝鸡县志》,致力于地方教育。著有《知味斋诗集》
白鸾
白鸾明代官吏。宝鸡益门乡刘家槽(今属渭滨区)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等职。在江南主试考选三科,拒收国戚为应试公子所行贿赂。在山西免宁化王钟柄官职。后在朝廷御诤。其刚直不阿,执法严明,名噪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