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三合村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阎良区 > 武屯街道 > 三合村主页
〖三合村简介〗
三合村位于武屯镇政府南偏东约2公里处,为清末山东移民所建村落,是当地较大的山东移民村落之一。下辖三合、三合北、三合南3个自然村, 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原三合小学院内。清光绪末年,由孙、林、白三姓人家结伴从今山东省高密、昌邑一带逃荒到此,落脚定居,因三姓共居,故名三合村。后来其亲朋、族人、左邻右舍陆续来此安家,村子逐渐变大。三合村民勤劳持家,宽厚待人,村民自编的 “创立西秦新事业,莫忘东鲁旧家风”的春联,正是对其誓创新业、怀念先祖的真实写照。清末民初,为了防匪,三合筑起城墙,并开有南、东两门。三合西组、三合东组人,因来得较早住在城内,而三合外组人来得较晚,只能住在城墙外,当地人现在还习惯把三合外人叫庄外人。该村民国后期属临潼县武屯镇第一保管辖。建国初,属武屯区三合乡。人民公社时期,该村同杨居村合并后,叫六合大队,后又分开,成立三合大队。1984年称三合村。1987年区划调整后归阎良区武屯镇管辖至今。该村地势平坦,地处泾惠灌区,农业条件优越,村与村、组与组、大街小巷都是水泥硬化的路面,沿街装有路灯,交通十分便利。农民收入以农作物种植、奶牛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现有456户,1680人,耕地面积2987亩。一、村组概述(一)三合东组 因在旧城内的东部,故名三合东。2010年有380人,耕地面积663亩。该组有超市1家、农资店铺1家、卫生所1家、奶牛养殖户10家,共有奶牛36头。该村有林、邵、焦、李、冯、丁、朱、孙、杨、别等姓。焦姓原籍山东昌邑县北孟镇大庄村(原属丈岭镇),1906年十五世孙焦乐明携家人迁此定居;邵氏原籍山东高密。该组大街小巷全部装有路灯,路面全部水泥硬化,交通非常便捷。(二)三合西组因在旧城内的西边,故名三合西组。2010年有409人,耕地730亩。该组有超市两家,奶牛养殖户13家,存栏奶牛36头,另有挤奶站1家,大大方便了奶牛养殖户。该组有刘、秦、白、孙、邱、张、李、赵、徐、卢、谭等姓。组内大街小巷装有路灯,道路全部水泥硬化,交通非常便利。(三)三合外组因在旧城外东南角,故名三合外。1949年该村有150人,2010年有500人,耕地面积800亩。该村有油坊1家、运输专业户1家、铝门窗加工户1家。全组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该组有刘、台、张、林、王、徐、于、李、杨、赵、别、丁、薛、孔、韩等姓。台姓本为复姓澹台,解放前改为台。组内巷道全部装有路灯,路面也全部硬化,交通十分方便。(四)三合北组 因在旧城北约1公里,故名三合北。1949年该村仅128人,2010年有424人,耕地面积604亩。该组有挤奶站1家,奶牛养殖户25家,存栏奶牛196头。该组有秦、邵、张、王、吕、辛、赵、孟、焦、李、蔡、刘、徐等姓。秦姓原籍山东高密县盛水屯,1908年秦焕智一家五口迁此。村组道路硬化,并装有路灯,交通比较便利。(五)三合南组 该组是5个组里人口最少的一个。解放初期仅有五六户人家,地处三合自然村东南,当地人习惯称为“东南庄”。人民公社化时期,三合大队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在此搞起农场试验田,现在当地人还把三合南习惯叫作“农场”。三合南组现有89人,耕地面积136亩。该村有王、吕、邢等姓。三合南组虽小,但村民经济意识强,致富门路相对较多。本组青年邢国强,年轻有为,接受新事物快,勇于大胆尝试,近几年在种植瓜果蔬菜等方面,走在全村前列。邢国强目前在杨居村、老寨村挂牌成立了国强瓜果蔬菜合作社和蔬菜示范基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为周边瓜果蔬菜的发展,起到了带头推进作用。二、本村人物林泰瑞 本姓朱,祖籍富平县,祖母携其父改嫁三合村林家,遂改姓林。1922年10月生于三合村。曾在田市小学、蒲城中学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 党,在本村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家乡解放后,任临潼县武屯区区长,后调入县政府,任政务秘书。1954年7月~1956年11月,任耀县县长。后在安康专区水利局、机械局、农林畜牧局、县工交财贸部任领导职务。1978年11月~1979年,任临潼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983年任临潼县县委副书记。1980年5月~1984年4月兼任政协临潼县第四届委员会主席。2010年2月在临潼病逝。刘春茂 1935年5月生于今三合外组。1951年参加工作,长期在电力系统工作,曾任西北电业管理局局长、书记等职。1989年至1996年2月任陕西省副省长。1984年获全国水利电力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于清廉 三合外组人。生于1932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西进到新疆。1966年后,担任过新疆军区第33团副团长、团长。1979年后,担任过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现已离休。别永祥 三合外组人。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文革”时期,下派农村的农大教授李-来本村搞旱稻试验,生产队派别永祥作李教授的助手。恢复高考制的那年,别永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军电,毕业后,分配到四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工作。现在享受部队副师级待遇。焦续江 祖籍山东昌邑,三合东组人。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三合小学、相桥中学工作,后任临潼县相桥镇镇长、-、临潼区水务局-等职。林 榜 1963年生,三合东组人,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某中专学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临潼县骊山镇工作,后担任骊山镇-,现任马额镇-。三、教育简史【三合小学】 位于三合西和三合外两组的交界处,占地6600平方米,有框架防震二层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因生源太少, 2006年9月,三合小学已被撤点并校。该校解放前名为鲁秦小学,因学校由来陕的山东人创办而得名。最早在此任教的是本村的白氏兄弟,人称白老五、白老六老先生。建国后改名为三合小学。三合小学从建校到撤销不足百年,但本村的孩子在此都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从恢复高考以来,仅1700多口人的村子,考取的本科生竟达6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1人、研究生4人、阎良区文科状元1人,他们的辉煌人生都是从这儿起步的。学校撤销后,三合村两委会在原校址办公,村委会门前新建有广场,成为村民健身娱乐活动中心。四、特色农牧业【奶牛养殖业】 三合村民勤劳能干,经济意识强。刚兴起奶牛养殖短短几年,村民就不满足于小规模的家庭散养,相继建成了大规模的科学化管理的奶牛养殖场两个,后又在银桥乳制品集团的鼎力扶持下,建了两个现代化、标准化的挤奶站,大大方便了奶牛养殖户。奶牛养殖业还带动了青贮饲料的发展,解决了周围玉米种植户卖粮和清理禾杆的麻烦,既多快好省,又经济实惠,还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青饲料的浪费。现在全村有奶牛养殖户89家,共存栏632头,年收入可达246.3万元。【蔬菜产业——菜花】 三合村地势平坦,又处在泾惠灌区,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面,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这些都为蔬菜的种植和销售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010年,共种植菜花1012亩,大都使用有机牛粪。菜花品质特别好,远近商贩纷至沓来,既活跃了蔬菜市场,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仅菜花一项,全村每年可收入120万元。三合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
〖三合村特产〗
阎良甜瓜
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于清香袭人故又名香瓜。甜瓜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多食甜瓜,有利于人体心脏和肝脏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能。甜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著功效。阎良甜瓜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地处渭北平原腹地,北高南低,呈梯状降低趋势,整体为黄土台塬
素蒸饺
素蒸饺是百色的小吃,鲜香适口,造型美观。 主料:面粉 辅料:韭菜、胡萝卜、香菇、木耳、鸡蛋、虾头、炸粉丝、炸豆腐皮、葱、姜、蒜 调料:盐、味精、料酒、香油 做法: 1、将面粉加入一半开水,一半冷水和成半烫面的面团,醒发片刻备用; 2、鸡蛋中加入料酒搅拌均匀,炒熟晾凉后依次加入韭菜末、胡萝卜末、木耳末
雪魁相配
陕西省西安古典名菜。又名雪梅伴黄魁。是西安清雅斋的拿手名肴。基本制作工艺是:鸡蛋加湿淀粉和水摊烙成皮子,拧扣成24个饼。肥瘦羊肉剁成肉泥,加精盐、酱油、料酒、葱末、五香粉、芝麻油、味精搅匀成肉馅。包入小圆饼中成为蛋饺。鸡蛋加湿淀粉搅成糊,先给蛋饺拍层面粉,再粘一层蛋糊,最后粘一层面包渣。大虾肉改成球
鸡米海参
陕西厨师在葱黄烧海参的基础上改进制成。以优质刺参和鸡脯肉为主料蒸、烧制成。鸡肉鲜美味浓,与海参相配,增加了海参的鲜味,又使菜色泽黑白相间,十分悦目,可谓是陕西厨师独出心裁的创造。
口蘑桃仁汆双脆
相传初唐武则天时,当时工安某厨师以猪肚头和鸭胗制成一道菜,名为“撺双丞”,影射当权酷吏尚书左丞周兴和御使中丞来俊臣。此菜后经西安饭庄厨师改进定型。成菜后,雪白的肚仁、枣红的鸭胗、辅料中梅花形的口蘑,桃仁,犹如朵朵鲜花,竞相争艳,食之味鲜爽口,肚胗脆嫩。
小笼素蒸饺
制作技艺: 1、紫兰花粉一半用上汤烫熟,一半加入凉水,混合揉成半烫面团。 2、青菜氽熟,去水、剁细,鸡蛋炒熟剁细,豆腐干炸成金色、剁细,水发香菇、干贝切碎,放入盆中,加调料拌匀成馅。 3、面团下剂,擀皮包馅成形,上笼蒸10分钟。 ■特点:隔皮见馅,白里透绿,口味咸香,清淡爽口。
〖三合村景点〗
关山遗址
关山遗址为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关山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荆山塬关山地带,地表可见大量陶片,绝大多数为红陶、褐陶和少量的灰陶,在南侧和关山居民点的断层可见到文化层,露出长约100米、厚0.5-2.5米,可见到灰坑中包含物有大量的上述陶片及白灰面,陶片中可辨认有陶罐、钵、陶环、尖底瓶等,对研究该地区新石器
樊家义和遗址
樊家义和遗址为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义和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樊家村义和组东,遗址南至石川河二级台地上,北至西韩线。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义和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樊家村义和组东,石川河北二级台地上,沿石川河断面上可见大量陶片、大多数为红色、褐色;灰色很少,同时可见文化层,不同程度的有厚1
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
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坐落在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央部位,占地15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建筑结构形式为一层钢架结构,整体外观呈动感飞机造型,体现出现代航空产业和航空教育事业展翅腾飞的态势。以“放飞梦想、航空报国”为主题思想
栎阳湖风景区
阎良区石川河栎阳湖水利风景区是阎良区倾心打造的民生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区累计投资2.7亿元,全民健身广场、旅游公厕、停车场、美化亮化景观等配套设施齐全,拥有水域面积400亩,自然湿地300亩,樱花堤坝4.7公里,绿化面积1100余亩。目前,该风景区已成为市民休闲目的地。塔湾镇:塔湾镇位于横山县城西南沿
阎良公园
阎良公园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是集休闲、健身、文化交流、度假、商业服务为一体的一座多功能公园,2011年建成。阎良公园坐落于西安市阎良区城北荆山塬下,位于107省道以北,年丰路以东,总投资约1亿元,一期占地220.7亩,公园内修建人工湖和假山,架设小石桥,设立景观亭,绿树环绕,鲜花盛开,栽植龙柏、白皮松
高家民俗大院
高家民俗大院位于北院门144号,总居住面积2310平方米,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明朝末年崇祯时期开始兴建,到清朝乾隆时期基本初具规模。大院主体完工在乾隆时期,到道光年间整个院子完成。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十年,最近一次恢复是在六十年代进行。高家祖先以经商为主,144号院老祖高
〖三合村人物〗
李安东
李安东,男,汉族,1946年7月生,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李房村人。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毕业,大学学历,上将军衔。196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至1970年8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学员。1970年8月至1977年9月任空军
秦颂丞
秦颂丞(1899~1950)陕西临潼粟邑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1928年起就开始在地方组织反动武装,镇压革命活动,残害无辜人民。1931年被国民党县政府任命为田市、相桥、油槐、关山四镇副区团长、保安队长。1938年在胡宗南所办的战干四团受训,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后历任相桥镇联保主任、镇长等
武伯纶
武伯纶(1902—1991),阎良区关山乡东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学教员。建国后,历任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西北大学副教授,西北历史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兼省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民盟陕西省委副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考古、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著有
徐舜寿
徐舜寿(1917—1968) 为徐一冰的次子,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著名飞机设计师,航空工业技术专家。他是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创建人之一,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曾组织主持完成各类军用飞机的设计任务并解决了多项尖端技术,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飞机设计
郭则沉
郭则沉(1906—1973) 民主革命人士,阎良区关山乡界坊村人。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民盟第一、第二届中央常委和第三届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第五届中央工作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执行局委员、第七届中央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1
李虎臣
李虎臣(1889~1954)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房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自幼家贫,13岁就给财主家扛活,饱尝人间疾苦。1 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闻讯后将财主痛打一顿跑到西安,投奔秦陇复汉军,在兵马都督张云山的卫队当亲兵,随张参加了陕西辛亥革命的西路作战。次年春,李对不
徐九龄
徐九龄 (1907—1928) 女 阎良区康桥乡康桥村人。陕西妇女界革命先驱。1928年6月17日,徐九龄等九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西安红庙坡。 徐九龄(1907~1928)女,原籍临潼县康桥镇,后居三原县。1925年在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校团支部书记。192
王孙蔚
王孙蔚(1626年—?),字茂衍,今阎良区关山镇老王村套城组人。清初诗人。顺治九年进士,历任刑曹、湖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北粮道参议、四川川东巡宪、湖北提学使等职,卒于官。著有《轺香集》。
玄高
玄高(公元402—444)俗姓魏,本名灵育,冯诩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人。南北朝时北方著名的禅僧。曾先后在甘肃天水的麦积山、河北的林阳堂山、甘肃张掖一带、山西大同等地习禅授徒,从学者常有数百人之多,为当时有名的禅僧团。后因卷入北魏宫廷政治斗争,於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遭谗被杀,卒年四十
寇谦之
寇谦之(公元365—448)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阎良区武屯乡境内)。为北魏著名道士,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
杨沛
杨沛(生卒年不详),字孔渠,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人。东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4)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二年(195),百姓多饥困,他组织新郑的百姓们蓄集干椹,收集豆藏在仓库。这时恰逢兖州刺史曹操率其部一千余人过新郑,苦于无粮,杨沛就将所集的千余斛干椹进献给曹操,救了燃眉之急。后曹
景丹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临潼北)人。青年时期在京城长安学习。王莽新朝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景丹以言语科任固德侯相,又因办事干练,调任朔调连率副贰(副太守)。更始称帝,他与连率耿况率众归附,被任命为长史。王郎称帝起兵,招降各郡,景丹与太守耿况商量领兵抵抗王郎。此时耿况之子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