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龙口村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泽州县 > 山河镇 > 龙口村主页
〖龙口村简介〗
龙口村简介1985年度龙口村位于泽州县衙道乡西南,东邻圪节底村,西接窑河村,南连核桃元村,北靠岭西村,一个行政村,共有98户,280口人,大牲畜80头,总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林地2150亩,耕地面积350亩。属衙道乡纯农业村之一。1981年,实行土地家庭经营承包后,全村粮食产量逐步增长,总产量达到17.5万斤,亩产500斤,人均纯收入650元。全村学校一所,在校学生36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1995年度龙口村位于泽州县衙道乡西南,东邻圪节底村,西接窑河村,南连核桃元村,北靠岭西村,一个行政村,共有86户,267口人,大牲畜62头,总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林地2150亩,耕地面积350亩。属衙道乡纯农业村之一。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8.5万斤,亩产550斤,总收入43万元,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比1985年番了一番。全村学校一所,在校学生28名。连续被上级政府评为先进生产村。2000年—2007年度2000年底,衙道乡被撤并为山河镇,龙口村位于泽州县山河镇南端,仍是一个行政村,共有87户,全村总人口256口人,大牲畜30头,总土地面积2500亩,其中:林地2150亩,耕地面积350亩。基本上实现了耕地不用牛,运输不用肩,粮食总产量达到20万斤,亩产660斤,经济总收入为5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属全镇中等水平。龙口村附近有青莲寺、珏山、山里泉、白马寺森林公园、高都景德寺等旅游景点,有巴公大葱、泽州红山楂、馔面、巴公烧大葱、泽州山楂红酒等特产。
〖龙口村特产〗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 羊肉火烧的制作材料: 面粉1000克,羊肉1500克,葱花500克,调和粉、姜粉、酱油各100克,芝麻油、味精、精盐、熟猪油各少许。 羊肉火烧的特色: 色泽金黄,香脆可口。 如何做羊肉火烧: 1、羊肉切成小丁,放入各种作料拌成馅料。 2、盆内加面粉、温水、少许精盐和成面团,静饧30分钟,搓
巴公烧大葱
距离大阳镇20公里的巴公镇盛产大葱,这种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被称作“巴公大葱”是晋城的特产。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当地1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
〖龙口村景点〗
大阳古镇
大阳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
西四义普觉寺
西四义普觉寺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四义普觉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四义村西四义普觉寺,据寺内现存的清道光十四年(1834)碑文记载及实物佐证,该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后经历朝维修,终成今日之貌。该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东西长64.61米,南北宽36.36米,占
大南社土地神祠
大南社土地神祠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南社土地神祠(第五批省保)时代:金、清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北大南社土地神祠位于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9米,东西宽23米,占地面积89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二十年(168
高都景德寺
高都景德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的景德寺,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据史料记载,景德寺创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闻名于高都镇方圆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当时人们用砖瓦覆盖白漆刷其表面,让本来宏伟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
小寨天主教堂
小寨天主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小寨天主教堂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欧式古堡建筑,也被称为圣母玫瑰堂,是泽州县的天主教会所在地。教堂修建于一整块磐石上,是1914年由荷兰人修建的。整个建筑为哥特式风格,教堂、房舍浑然一体,外面建有两丈余高的城墙。2007年,台商郭台铭投资的电影《白银帝国》曾在小寨教堂拍摄。地
泽州东四义村
东四义村宝贵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像“松棚庙”、“圣临庵”、“贞节古牌坊”、“史家大院”等保存完好,200多年的四义戏旧址,明末留下的古戏台“舞乐楼”,最有代表性“龙王庙”和相传凤凰曾落此处“金鸡台”遗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东四义发展的命脉,如何使企业健康发展,做强做大。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旅游景点1
〖龙口村人物〗
常书铭
常书铭,男,汉族,1973年3月生,山西泽州人,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计委21世纪办副主任;泽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正科级报告员;泽州县晋庙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晋城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水利
司璧瑾
司璧瑾(1893—1941),幼名保山,出生于泽州县下村镇成庄村王姓之家,因家境贫寒,被卖给邻近刘村司午寅为子,起名璧瑾。14岁为地主佣耕,后到煤矿当矿工,受尽欺压。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任晋城县农会主席。发动群众与刘村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砍伐公树,筹集款项,创办合作社,大大支援了
徐一贯
徐一贯,男,汉族,1914年4月5日出生于泽州县大东沟镇东沟村。16岁考入长治省立四中,后入长治师范学习。1936年1月在太原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任中共晋城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并兼任中心县委农运部长,1938年任中共晋城中心县县委副书记。1939年山
张秀明
张秀明,山西泽州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战士、特务连班长、10旅28团司令部收发员、参谋、副科长、南京军事学院学员、教员、驻渝某部作训处处长、副参谋长、驻滇某部参谋长、原昆明陆军学校校长、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等职。2011年3月27日
范堆相
范堆相(1946.8 )男,汉族山西省泽州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在部队农场锻炼;1970年后任晋城县革委会干事,晋东南地委调研室干事、副主任;1982年任中共山西省陵川县委副书记;1983年入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阎捷三
阎捷三(1905~2006年),山西晋城南村镇东常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10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6师参谋长、粤赣军区独立6团团长、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2营教员。参加了
毋小红
毋小红 (1947~)笔名晓红。女。山西泽州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8年赴晋城巴公大队插队务农。历任大队干部、党支部书记,晋东南地区教育工作站干事,山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副处长、处长,山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省版权协会副会长。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
赵合德
赵合德(?-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宠妃,与姐姐赵飞燕(汉成帝第二任皇后)同侍皇帝,专宠后宫,享尽荣华富贵十余年,姐妹二人是中国历史上传奇和神话般的美女,评价大多为负面,史书记载她们是红颜祸水。正史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合德名字出自于赵飞燕外传。赵合德出身平民, 女子,并非勾栏或者奴婢。父亲赵临家很穷,
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古阳阿人(今山西泽州大阳)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封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
陈廷敬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