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阿坝州 > 松潘县主页
〖松潘县简介〗
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县境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8608.37平方公里。县城进安镇,海拔2849.5米,距省会成都335公里,距州府马尔康431公里,“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九寨黄龙机场距县城仅17公里。(二)人 口 1990年,全县总人口646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28人,占15.7%,农业人口 54413人,占84.1%,人口出生率19.33‰,自然增长率11.5‰。(三)民 族 县主要由藏、羌、回、汉 4种民族构成。藏族 24038人,占总人口的37.19%;羌族4543人,占总人口的 7.03%;回族8398人,占总人口的12.99%;汉族27633人,占总人口的42. 75%;蒙古、满、壮、彝等民族29人,占总人口的0.04%。(四)历史沿革松潘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地处边陲的军事重镇,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寻并为松潘卫,“松潘”之名自滋始。清置松潘厅和松潘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沿用至今。(五)气候条件松潘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高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比较大,最低处白羊乡梭子口海拔为1082米,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相对高差4506米。山川、河流 松潘山势陡峭雄伟,主要有雪宝顶、弓杠岭、哲波卡、桦子岭、金蓬山、垮石岩、红星岩、辣子山等山体。境内有岷江河、涪江河、热务曲、毛尔盖河、白草河及大小支流200余条,大小河流最终汇成了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0.2亿立方米的岷江和涪江两大水系。气候、降水 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导致松潘的气候具有按流域呈明显变化的特点,小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涪江流域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岷江流域少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大部地区则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C,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经济资源全县总面积中,有林地574万亩,木材积蓄量5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37 .2%;有农耕地工16. 8万亩(其中粮食耕地 14.33万亩)。人平耕地面积2.5亩,平均每平方公里7.8人。主要矿藏有:砂金、铜、锡、锰、钨、汞、锑、无烟煤、硫磺、雄磺、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其中砂金矿藏较丰富,著名的“漳金”成色高、融耗低、蜚声世界。翡翠矿泉水经国家鉴定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牛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猕猴、蓝马鸡等。小河、黄龙、白羊等地是全国大熊猫的重点保护地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麝香、鹿茸、贝母(松贝)、当归、虫草、羌活、大黄等800余种。全县农耕地全系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34%,农业人口人均3.53亩。农作物以小麦、胡豆、洋芋、青稞、玉米为主。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有:油菜、大蒜、核桃、花椒、漆树、茶叶、药材等。1990年松潘被列为国家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25004吨,全县农村人口人均有粮459. 6公斤。县境可利用的天然牧场433.71万亩,理论载畜量为73.51万个羊单位。全县牲畜存栏数187354头,人均3.53头。解放前松潘仅有一些零星分散的小手工业,解放后,工业有了极大发展,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国营工业企业有:木材加工厂、伐木厂、农业机械厂、酿造厂、粮油加工厂、城关电站、云屯电站、虹桥关电站;集体所有制企业有:机械修配厂、服装厂、建筑公司、印刷厂、综合服务社、漳腊金矿等。另有州属森工企业和县属森工企业各一个。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办起了乡镇企业所属的木材加工厂、综合加工厂、砖瓦厂、石灰窑、缝纫、建筑、淘金等行业。松潘是历史上内地与氐羌吐蕃等民族茶马互市的集散地,商业较为繁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县有商业服务网点60个,职工 480人。 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2535万元。解放前松潘仅有通往甘、青两省和平武、成都等地的狭窄陡峻的通商古道,交通极为不便。解放后逐步修筑了公路干道,现有5条公路主干道出境,交通状况彻底改观。全县各区、乡均通汽车、有的村建起了机耕道,初步形成了交通网络,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级公路共800公里。全县有邮电所7个,通邮线路3条154公里。通话24个乡,27个自然村。县境内通话里程409公里。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9万元。旅游景点黄龙风景名胜区是境内自然景观的“龙头”,主要包括:黄龙主景区、龙滴水、丹峡、雪宝顶、雪山梁、红星岩、大草原、二道海、扎嘎瀑布等9个景区。黄龙主景区位于松潘县城以东56公里处的雪宝顶山麓藏龙沟内(藏语称为色措)。松(潘)平(武)公路贯穿其中。整个景区纵约15华里,横约5华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550米。景区内密布着上千个大小不等的钙华彩池、滩流和钟乳石溶洞,形成世界罕见的规模最大的巨型露天钙华岩溶景观。景区内尚有道教庙宇黄龙寺遗址。被誉为“世界奇观”、“人间瑶池”。前人有“玉障参天、一经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的楹联,概括了黄龙主景区的特色。扎嘎瀑布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牟尼乡后寺沟内,由原始林区、扎嘎峡谷和扎嘎瀑布组成的小景区。藏语称“嘎其峡”,意为白岩上的激流。瀑高93.2米,宽35米,是国内最高的钙华瀑布。与扎嘎瀑布相邻的是军民乡上寨方向进沟的二道海景区。景区由若干高山湖泊、溶陷坑、溶洞、彩池、温泉、翡翠矿泉、草甸构成综合型景区。除此,人文景观则有松潘古城墙遗址和县城近郊保存有元、明、清以来修建的清真北寺、清真下寺、光照拱北、隐仙拱北、通远桥、风鸣桥、古松桥、映月桥等建筑和古城街区。嘎里台草原:位于松潘县西部,海拔3500米左右,距九寨黄龙机场61公里,属于我国水草最丰美的草场之一,是历史上所称的“松潘草原”的一部分,是川西北草原旅游区中的奇葩。无垠的高原草场再春夏里绿野茫茫、鲜花绽放,然而再深秋季节,更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味。百花娄森林公园:地理环境独特,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原始森林、大小海子密布,飞禽走兽雀跃嬉戏,置身其间,顿觉远离尘嚣,清心润肺,令人心神具醉,是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的绝佳胜地。毛尔盖会议遗址: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松潘,8月6日中革军委在毛尔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沙窝会议”。8月20日,在毛尔盖的索花寺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会议,史称“毛尔盖会议”。可看到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文 化解放后,全县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建起了文化站,职工俱乐部、青少年宫和新华书店等文化,娱乐设施。县文化馆及其图书馆、阅览室、摄影室、舞蹈排练室和多功能电影院等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县有农村电影队22个,年放影2700场次,建立了农村文化站,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极大发展。有各级各类学校 144所,其中普通中学 7所(县中 2所,区中 5所),城关小学2所,乡中心校24所,村小110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0420人。其中:中学生1772人,小学生86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0%,巩固率91.9%,毕业率95.6%。全县教职工总数为652人。其中:国家正式职工454人,民师97人,代课教师101人。解放后,建立了一支专业科学技术队伍,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4人,其中:高级职称 7人,中级职称 587人,初级职称 560人。全县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16个,有成员532人。有广播站 26个,卫星电视地面站 22座,总计功率为 0. 139千瓦,县至乡信号专线28公里。有线广播线路里程为275公里。县电视转播台天线塔高 20米,覆盖半径为 3 公里。全县电视覆盖率为 59%。县人民体育场设有灯光球场、摔跤训练房、乒乓球训练房、旱冰场等。现有等级裁判15人,其中:二级裁判4人,三级裁判11人。解放前,没有任何医疗卫生机构,缺医少药,地方病、多发病、流行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1990年,有县级医疗单位4个,县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麻疯病院(麻风村,现属防疫站管理)等各级卫生机构48个。有公办卫生技术人员 378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 19人。病床总数 119张,每千人平均拥有病床近2张。多数乡村建立了合作医疗站,有合作医疗人员202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中西结合的医疗个体户逐渐发展起来,现已兴办个体医疗站40余个,解决和方便了人民群众治病就医问题。其 它松潘县有本钵教、藏传佛教寺院15座。其中著名的有尕咪寺、卡牙寺、山巴寺、林坡寺、元坝寺、较场寺、纳咪寺、龙头寺、对河寺、纳洛寺等10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有后寺、毛儿盖寺、肖包寺等3座;藏传佛教萨迦派有上泥巴寺1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有烟囱寺1座。民国24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松潘地区在县城以南建立了7个苏维埃政权。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 6日和8月 20日先后在毛儿盖沙窝(今血洛)和毛儿盖索花寺院召开了“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粉碎了张国焘分裂主义,确定了北上的战略方针。现已将“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会址立为革命纪念地遗址。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城以北17公里处川主寺开发镇东侧元宝山,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碑园由纪念碑、大型群雕、大型浮雕和陈列馆组成,誉为“我国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总碑”。纪念碑由红军战士铜象、亚金钢三棱柱碑体、汉白玉基座组成,总高41.3米。雕塑黎明火种,由直径60厘米的亚金铜球体和三块水泥浇铸的巨石组成。火炬碑文,为形似火炬的花岗岩石雕成,上镌碑文。大型群雕由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汇聚组成。还建有陈列红军长征经过松潘草地的革命文物陈列馆,共700余平方米。 叠溪古城遗址是1933年松潘大地震造成的,位于茂县较场乡东南五里处,岷江东岸二级台地上,背靠七珠山,下临岷江,面积22万平方米。
〖松潘县特产〗
松贝(松潘产区)
“松贝(松潘产区)”是松潘地道中药材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名贵地道濒危珍稀药材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药膳保健食用价值,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表面类白色,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味微苦。每50g干鳞茎有240粒至960粒,经资质单位测试,无论是野生松贝(松潘产区)还是人工生产的松贝(松潘产
松潘贝母
松潘贝母是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的特产。川贝母是享誉世界的名贵中药材,松潘贝母是川贝母的代表。松潘贝母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鳞茎,是止咳化痰的一味常用中药。按其产地划分,产于浙江的叫浙贝、产于四川的叫川贝,产于安徽的叫皖贝等等,在各地产的贝母中,四川产的川贝质地最优。川贝又
松贝
松贝是川贝母的一种。在我国,贝母品种有十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有川贝、青贝和浙贝,川贝中又以松贝为最优。产地松贝主产于“松潘草地”,即阿坝州松潘、红原、若尔盖的大片草地上。因过去松潘为川、甘、青土特产品集散地,这一带的贝母都运到松州城里来做交易,故得名松贝。特征松贝的特征之一是“怀中抱月”,即一片较大的
松潘大蒜
松潘大蒜,向以个头大,质量好而著称。远销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大蒜营养丰富,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以及维生素C、B1、B2等,还有相当数量的大蒜素。大蒜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在旅途中,如果能带上一点松潘大蒜,只需吃上一两个,可预防肠道、呼吸道感染等。如有伤风、感冒、扁桃体炎等,口含两三瓣
松潘虫草
松潘县中藏药材非常丰富,草地山林广产贝母、甘松、羌活、木香、虫草等几百余种中药材。冬草夏草虽然名称平淡无奇,其形成却十分有趣。对于虫草,清朝吴其壑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曾有如下说明:“冬在土中,身为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僵化为草。”冬虫夏草,此之谓也。这里指的“老蚕”,以虫草为例,
黄龙香菇
当穿行在黄龙彩池边的林径时,常常会发现,一朵朵酷似花儿的伞菌,散生林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散发出特殊的馨香,使人领略到一缕原始古朴的气息。初夏时节,季雨之后,在林间、在草坪、那数不胜数的蘑菇,往往引得游人手忙脚乱。被誉为“蘑菇皇后”的香菇,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广泛的医药用途。黄龙香菇,肉质
〖松潘县景点〗
奇峡沟冰雪欢乐景区
奇峡沟冰雪欢乐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奇峡沟冰雪欢乐谷位于松潘县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2公里、距离川主寺距离川主寺镇18公里,距离“九黄机场”26公里,面积约2627.1公顷。奇峡沟地势东北高西南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森林幽深茂密草甸,瀑布和海子各具特色,海拔3320米-4376米,景区常年平均
靖夷堡遗址
靖夷堡遗址(松藩县)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小河古城墙
小河古城墙(松藩县)保护范围:城墙向东外延15米,向西外延10米,向南、北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50米,向西外延10米,向南、北外延20米。
黄龙寺
黄龙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寺(松藩县)保护范围:向东外延至正门外10米,以环水为基线向南、西、北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上关口修錾麻答嘴题记
上关口修錾麻答嘴题记为松潘县文物保护单位。上关口修錾麻答嘴题记年代为明,位于镇坪乡镇坪村,类别为石刻及石窟寺。2019年3月29日,上关口修錾麻答嘴题记被公布为松潘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坪村:镇坪村…… 镇坪村
罗汉堂遗址
罗汉堂遗址为松潘县文物保护单位。罗汉堂遗址年代为清,位于黄龙风景区,类别为古建筑。2019年3月29日,罗汉堂遗址被公布为松潘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潘县人物〗
刘伊农
刘伊农(1908—1985)四川陇县人,教授,曾任南京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三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教学上主讲土壤学等课程;从事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光电分析、钾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参加由中央林业部组织的森林土壤调查,为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58年参加江苏农业科技网,
洛克
洛克,陕西陇县人,1920年10月出生,1938年6月入伍,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参谋、股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兼检察院院长、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等职。1960年晋升空军大校军衔。正
石锋
石锋,原名石启运,1910年10月23日出生于陕西陇县一个贫苦教师家庭。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荣和县人民游击队领导成员,延安交际处科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同志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辽西工委宣传部长,冀察热辽十八
曹康泰
曹康泰,男,汉族,1944年7月生,陕西陇县人。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干部专修科经济法专业毕业。1967年到宁夏工作。1983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处长。1987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制局局长,办公厅副主任兼法制局局长,政府副秘书长
石雨琴
石雨琴(1894~1960)又名书润。陕西陇州(今陇县)人。1911年毕业于陇州高等小学堂,同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堂。1921年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先后在省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和西安高中任教。他主讲生物课,对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早已熟悉,但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生怕误人子弟。在讲台上,
张仲实
张仲实(1903—1987)原名张安仁,又名张任远、实甫。陇县城关乡殿子村人。民国13年(1924)8月,在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共青团。翌年1月转入共产党,任渭北特支书记,曾被选为省 主席。同年冬,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民国15年(1926)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陈招贤
陈招贤(1922—1986)陇县牙科乡预村后庄人,出身农民家庭。祖父陈善伍对皮影制作与皮影演唱均有研究,曾制皮影箱,自为箱主。陈招贤少年时代,千阳县皮影刻制艺人李西平常来他家刻制皮影,因而受到熏陶。后拜李为师,学习皮影刻制技艺两年。此后,认真钻研,技艺愈加精湛。1956年,他为县皮影剧团制作传统戏皮
杨树荣
杨树荣(1915—1980)陇县城关乡朱家寨村人。1951年参加共产党,同年在陇县组织起第一个变工组。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皆为全县最早。1958年起,先后任大队长、管区副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又重视科
黄正忠
黄正忠(1916—1979)陇县新集川乡铁马河村北柳沟人。16岁外出讨饭,后给甘肃华亭县一家地主拉长工,学会了种植中草药技术。民国36年(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带领3名老农到百草山砍荆棘、搭庵棚,创办铁马河药场。曾几次步行到甘肃省药材产区,买种苗、学技术,引种党归、大黄,取得成效。19
李天申
李天申(1896—1962)陇县牙科乡丁家沟人。出生于兽医世家,幼年聪明好学,上私塾三年。随父给牲口诊病时,常由他代开处方。16岁时,随父迁丁家沟务农,农闲勤学兽医,并行诊医治兽病,诊治很有疗效,受到群众称赞。32岁时,弃农从事兽医,到40岁时名声大振。他擅长医治牲畜的跛行、痛风、闪伤、扭伤、摔伤等
杨逖省
杨逖省(1906—1951)又名杨作楫,陇县牙科乡杨家坡人。民国9年(1920)毕业于陇县公立高级小学。民国13年(1924)在国民党第二军一师三团任录士、排、连长;民国18年(1929)起在杨虎城部炮兵营任军需3年。次年加入国民党;民国22年(1933)任陇县保卫总团团长及保安大队队副等职6年。在
周镐荣
周镐荣(1917—1950)曾化名周文林,陇县城关镇东街人。民国27年(1938)在陕西省立凤翔师范上学时,加入特务组织“党网”,又参加“县抗敌协会”、“西北抗敌协会”,从此开始了-活动。民国28年(1939)凤师毕业后,历任国民党陇县县政府区教育指导员、督学、小学校长、镇长、县政府指导员、国民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