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
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保山市 > 昌宁县 > 田园镇主页
〖田园镇简介〗
田园镇位于昌宁县城,有国土面积256平方公里,地理呈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三个梯次分布,海拔1562-2442米;气候温凉湿润,是一个宜粮、宜牧、宜商的农业镇。田园镇位于昌宁县城,于2005年5月由原右甸、达丙两镇合并而成,有国土面积25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9°36′至99°46′,北纬24°49′。国土面积256平方公里,下设4个社区9个村277个村(居)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18432户58906人,其中农业人口11153户41322人。田园镇耕地总面积35632亩,其中旱地10541亩。地理呈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三个梯次分布,海拔1562-2442米;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4.9℃,平均降雨1253.1毫米,是一个宜粮、宜牧、宜商的农业镇。田园镇特产与美食昌宁核桃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核桃之乡,昌宁县栽培细香核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细香核桃的原产地,也是全国细香核桃的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产量13605吨,……
〖田园镇特产〗
昌宁红茶
昌宁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常饮昌宁红茶有清热解读、温胃养胃、清肝明目、软化血管、美容养颜之功效。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昌宁红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
清炒甜笋
云南甜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属牡竹属大型丛生竹类,秆高达15-20米,直径达10-15米以上,分布云南西部至南部地壳及东南亚,其笋品质超群无苦味,盛夏发笋,笋体肥壮,鲜脆香甜,最宜鲜食,无论炖炒都是宴上佳品,也是制作保鲜笋和调味笋产品的最佳原料,其品质远超过外省出口的
保山透心绿蚕豆
保山透心绿蚕豆产于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市,种植及加工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种植面积至少在3733.37公顷以上,1965年前种植面积产量起伏大,种植面积在3733.37公顷~5466.67公顷之间,总产量在150~450万千克之间。1967-1985年,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单产、总产逐年上升。1967
保山甜柿
保山1976年引进次郎甜柿,经多年的训化栽培,选育出适宜保山当地气候条件,不需配置授粉树,成熟期早,果大,光泽好,甜脆可口,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保山甜柿。1993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优质水果,2006年保山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编制了地方标准DB53/T195.1~10-2006《保山市无公害甜柿
保山豆粉
“保山的豆粉筋骨又好、又糯、又细,辣子、大蒜、花椒作料样样齐,那股味道老远闻着口水就滴,吃饱了回家打个嗝、喘口气还透出满口的香气。”这是一首流传在保山夸赞当地小吃豆粉的民谣,足以看出保山人对豆粉的情有独钟。色泽美传统而正宗的保山豆粉为下村豆粉,用当地老品种豌豆磨面打成浆,煮至一定稠度,然后舀入一个长
昌宁核桃
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核桃之乡,昌宁县栽培细香核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细香核桃的原产地,也是全国细香核桃的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产量13605吨,产值3.62亿元。其中,细香核桃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干果产量8100多吨,占全县泡核桃产量的60%
〖田园镇景点〗
右甸河公园
右甸河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右甸河公园景区,立足于昌宁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规划和成果,围绕“昌宁只建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就是昌宁”的思路,突出山、水、田、泉、茶特色,“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景区建设成效初显。昌宁县右甸河公园景区内主要包含传统农业种植、城市景观、传统商铺等资源,构成旅游区的城市景观
大甸山遗址
大甸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保山市博物馆、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位于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委会漆树坡小组东南侧的大甸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地西北距昌宁县城3公里,海拔1643米,发掘面积2500余平方米,清理各类墓葬198座,出
铁匠寨
铁匠寨位于大田坝社区东部,距大田坝社区村民委员会1公里,距大田坝乡人民政府1.5公里。村情概况:铁匠寨自然村辖平路、田边、寨子头、铁匠寨4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全村共255户728人。特色文化:铁匠寨自然村形成于清朝时期,多为明末清初的古民居建筑,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4
鲁道源故居
鲁道源故居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鸡飞镇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为抗日将领鲁道源将军的故乡,鲁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该自然村形成了像鲁道源将军那样保卫国家、爱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二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家国互存,邻里共帮,和睦友爱,并代代传承。几间陈旧的瓦屋在寨子中间,一条弯曲
帕旭佛寺
帕旭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帕旭自然村位于湾甸傣族乡西南部,属于缓坡山区,距离上甸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村情概况:帕旭自然村国土面积5.16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84户372人,其中傣族人口占95%以上。特色文化:帕旭自然村是傣族村,傣族人口占95%,村民通用傣语,着傣族服饰,傣
江楼
江楼,又称“望江楼”,属昌宁县漭水镇老厂社区。江楼村子前面,有一堵由大青石自然形成的石崖,方圆几十米,四周古树成群,岩石上长满了碧绿的灌木和长青藤,岩顶平整成台,当地人称其为“望江楼”。楼上一块岩石,形似一只遥望沧江的老鹰,叫“鹰嘴石”。“鹰嘴石”南边有一块石质坚硬的巨石,上面清晰的印着一只人形左脚
〖田园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