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和门程村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柯桥区 > 杨汛桥街道 > 和门程村主页
〖和门程村简介〗
和门程村和门程村在杨汛桥镇西部,村域面积1.61平方公里,村委会设在和门程自然村。东以西小江与萧山区新塘街道沙下沈、下浦王村隔江相望;东南与竹园童村毗连;南至大坞山与竹园童凤凰山、马社村接壤,西以西小江与萧山区所前镇董家桥村为界;西北以西小江与萧山区新塘街道庙里王、打纸埭、前塘村划江而治。杭金衢高速公路从村东跨西小江穿村南沿山而过,全长900米,并建有杨汛桥出口处和收费站。村境内从马社交界大坞山来,又小坞山,又外斜坞墺,接金桔湾,在骑毛尖东还有大小黄山,山林面积600亩。村内有四条河流:山阴河,从竹园童接入至韩家沿,有一出口入西小江,又沿山脚折向马社,长1000米,现该河在建高速公路时部份被填;新桥河,原接山阴河从和门程村南向西,后折北出和门程闸出西小江,长1125米;撗仙河,与新桥河同接山阴河向北至和门程村中折向东接坭桥河;坭桥河,自金桔湾接山阴河向北纳撗仙河之水至胡家汇,又折向船坊桥头,长1300米。和门程村辖仙家汇、胡家汇、和门程、韩家沿四个自然村。仙家汇:在和门程自然村西,明中叶前为古浦阳江滩突,后由渔临关金姓发族开垦而居。全村70户,270人,除一户姓吴外,全部为金姓。明清时为三十九都,清末至民国为延寿乡与马社同为八堡。建国初为延龄乡八村。土改时改进一亩,改出1.2亩。1953年办互助组1个,1954年办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与马社同为建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为联合乡所辖。1958年10月为钱清人民公社延龄管理区先进大队。1961年9月为江桥公社建丰大队。1983年10月恢复仙家汇村。1992年5月搞撤扩并后为杨汛桥镇仙家汇村。2003年6月规模调整时与和门程、胡家汇合并为和门程村。胡家汇:在和门程自然村东,在明中叶前为古浦阳江滩突。明天顺后,由华舍胡姓两夫妻在汇头沙滩上搭舍抲鱼始居,后发族垦殖,136户,521人。明清时为三十九都,清末民国初为延寿乡七保,建国前后为延龄乡四保、四村。1949年下半年建农会,主任方阿根、洪金力、卫又生;土改时改进1亩,改出1.2亩。村长胡广生、-夫、洪阿标、胡培根。1953年办互助组1个。1954年麦收时为新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与和门程同办先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联合乡所辖。1958年10月为钱清人民公社延龄管理区先进大队。1961年9月为江桥公社东升大队。1983年10月恢复胡家汇村。1992年5月撤扩并为杨汛桥镇胡家汇村。2003年6月规模调整时与仙家汇、和门程全并为和门程村。和门程村:由和门程、韩家沿两个自然村组成。和门程原叫“罗墓程”,出自罗衣秀才之墓,后讹为罗门程,又叫和穆程,今改为和门程。和门程由洪、童两姓为主,洪28户,91人,童47户,58人。洪姓属江塘中堡洪袞之后迁居发族,童姓由竹园童发族而来。韩家沿由卫、华、葛三姓组成,卫姓由衙前卫家迁来,至今为37户,151人。华姓由渔临关迁来,5户,14人。葛姓3户,11人。宋时属新安乡调山里,元明清时为三十九都,清末民国初为延寿乡七保,建国前后为延龄乡四保、四村,与胡家汇同一农会。1953年办三个互助组,1955年办建设、和平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与胡家汇合办先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洪炳泉,社长金金生,为联合乡所辖。1958年10月为钱清人民公社延龄管理区先进大队。1961年9月为江桥公社和穆大队,1983年10月恢复和穆村。1992年规模调整时与仙家汇,胡家汇合并成和门程村。全村645户,2323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城镇知识青年22人先后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国前,村民主要以种田和打锡箔为业,打锡箔除在村中有童阿标等两个作坊外,其余均去绍兴城里打,女的也以码、砑纸为主。日军占领萧山时,吊炮弹子打到和门程,炸死洪水林、阿六爹、洪阿龙,洪和福、洪福寿两兄弟在家救火亦被打死,洪金海老婆被0后因惊吓而死;石匠洪根林被炸瞎眼睛;日寇燃烧弹烧毁洪炳荣屋2间、洪毛毛3间、洪宝堂2间、洪炳照2间、洪海林2间、洪其培2间,总计15间房屋。建国前,土匪诸坞阿兴部队常来村骚扰,掠物抢钱。冯小云泥水匠因纠纷被同村冯关照用檀树棍打开头而死,关照逃到“下三府”做长年。建国初镇压-运动时,工商兼地主洪海林被人民政府枪决。程家闸在和门程新桥河口西小江边,现已圯。1957年高级社时,县分配给先进高级社木炭机一台,从山上砍来两株大松树造机船,平时抽水,发洪水时支援芝塘湖排涝,下半年搬起岸上碾米,为杨汛桥最早的农业机械,试车时人们从四方云集,前来观看。1993年下半年,普安寺移建在村辖小坞岗上,现为绍兴县佛教开放场所。1993年在大坞墺由村投资80万元建成大坞山公墓。村有土地亩六间,在船坊桥头,祀沈吴三大明王土地。建国以来,村有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20人。和门程村附近有安昌古镇(商泽遗国)、柯岩、兰亭、大香林风景区、乔波冰雪世界等旅游景点,有绍兴黄酒、绍兴腐乳、绍兴老酒、绍兴醉鱼、绍兴兰花等特产。
〖和门程村特产〗
绍兴腐乳
绍兴腐乳是浙江地区传统名菜,当地人叫“霉豆腐”,又有“素扎肉”的雅称。绍兴腐乳的品种主要有醉方、太方、丁方、青方和棋方等,由于配料不同,风味各异。腐乳块块正方见角,酒醉醇香、细腻松酥、色泽滋润、颗粒饱满,其香略似老酒,浓郁则过之,味道咸鲜适口,质酥软则入口即化。绍兴腐乳具有色、香、味都臻上乘的特色,
绍兴香糕
绍兴香糕是浙江省绍兴地区的特色传统糕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前做为贡品进贡朝廷,味道香甜,造型美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制作方法是用精白粳米磨成米粉,配上适量的中药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和研成粉末的食用香料,再拌以纯白沙糖,和粉成型后,放到白炭火上烘焙,这样焙制的香糕黄而不焦,硬而不坚,上
绍兴臭豆腐
绍兴臭豆腐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浙江绍兴汉族民间休闲小吃,属于浙菜系。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最风光的时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后豪情大发,挥笔题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扬天下,据历史考证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还是那
绍兴干莱
【绍兴干莱】绍兴干莱分为白菜干、油菜干和芥菜干三种,味道鲜美要数芥菜干,芥菜干又以“百脑芥菜”的品种腌晒干莱为上乘。其味隽美,开胃增食。夏天,用霉干菜配上一撮嫩笋干作汤料,有生津止渴,解暑防痧,恢复体力的功能。
小绍兴白斩鸡
“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这已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由于“小绍兴”精选上海浦东一带所产着名的“三黄鸡”,质量好、味道鲜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喜爱。“小绍兴”也成了上海久负盛名的名店。“说
几江牌白酒
几江牌白酒是重庆市江津酒厂名品,采用纯高梁为原料,按四川传统小曲酒操作工艺精酿而成,酒味醇和、回甜、清香。重庆市江津酒厂(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浩瀚东去长江之滨,被世人誉为巴渝酿酒明珠,其酿酒历史源远流长,美酒芳华横贯古今。据史料记载,江津酿酒业在明嘉靖年间即“邑中产酒甲于省”
〖和门程村景点〗
龙华寺(浙江省绍兴市)
会稽山龙华寺建在香水海南,依山而建,将两个山头南北贯通,雕梁画栋,层层叠叠,清净庄严,气势恢宏;建筑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较大的皇家风格的佛教寺院。内有可同时容纳500人的禅堂及斋堂,有僧寮居士寮及上客堂等。龙华寺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建龙华阁(内建藏经楼及法堂),供龙华树(桂花树)下弥勒成
绍兴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鲁迅故里沈园景区,由鲁迅故里和沈园两大景区组成。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区保存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古城水乡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之一,也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沈园,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绍兴兰亭风景区
兰亭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与禹陵、东湖并立为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点之一。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景区内园林优美,文化内涵深厚,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主要有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
绍兴柯岩风景区
柯岩风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也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为6.87平方公里,区内包括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集中展示了绍兴的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桥文化、名人文化、佛教文化和工艺
绍兴市东湖风景区
绍兴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东的箬篑山麓。东湖是古城绍兴景色最为奇特的一处游览胜地,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它以洞深、岩奇、湖洞相连,“虽出人工,宛自天开”为其特色,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绍兴东湖兼具西子湖头之秀丽,并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 之美称,它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
绍兴市诸暨西施故里旅游区
西施故里景区位于诸暨市区南侧浣沙江畔,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西施故里旅游区坐落于西施的故乡——浙江诸暨,是诸暨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旅游区规划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按功能
〖和门程村人物〗
诸涨富
诸涨富(1900—1967),绍兴漓渚镇棠棣村人。漓渚盛产兰花,素有“兰乡”之称,涨富自幼耳濡目染,对兰花产生浓厚兴趣。舅父史月掌为育兰高手,在沪为上海麦哈银行总买办王宪臣兰圃育兰。1913年,涨富14岁,随舅父前往上海,在史月掌的悉心指导下,兰技日进。5年后,单独为上海同丰金铺和恒孚银楼老板徐蒲荪
徐生翁
徐生翁(1875—1964),绍兴县檀渎村人。成年后写字习画,未尝间断,几十年不惮寒暑,勤奋实践,于书学无所不窥,金石编摩,旁搜远识,卓自成家。学书主张以六朝西晋为先河,真书宗汉棣。认为象形即画,画在字先。擅以书作画,以画寄诗,书画互渗,取法自然。所书高古奇崛,隶、篆、草各有特色。一生书楹贴数以万计
陶冶公
陶冶公(1886—1962),原名延林,后改名铸,字冶公,号望潮,别号洁霜,以字行,绍兴县陶家堰人。青少年时就读于福州普通学堂、绍兴东湖通艺学堂、杭州求是书院(浙大前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经纬学堂、长崎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日本会晤孙中山,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部
张拯亢
张拯亢(1887—1957),字筱霞,号野牧,别署象云,绍兴浬渚镇人。出身儒医世家,自幼酷爱金石书画,童年在绍兴城内当学徒,曾为王世裕(子余)主持的《绍兴白话报》作过插图。1917年,经人介绍去苏州税务局工作,旋转浙江海塘工程局任职员。后在一次去海塘察看时坠落致伤,疗养8年,生活日益拮据。奋发苦读古
裘吉生
裘吉生(1873—1947),名庆元,字吉生,易名激声,原籍嵊县,出生于绍兴县城。早期与徐锡麟、陶成章、孙德卿、秋瑾等交往,参加光复会。参与创办大通学堂。未几,陶、徐相继被害,离绍抵沪,经友人蔡某介绍加入同盟会,复受同盟会委任转往满洲、奉天,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其时,广泛收集珍贵医籍,悉心研究医学,自
王振汉
王振汉(1872—1926),原名王淑德,又名贞姑,女,绍兴柯桥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与徐锡麟结婚,支持徐奔走革命。与秋瑾等志士结识,加入光复会,并改名振汉。三十一年冬,随徐锡麟赴日。次年12月到安庆,帮助筹备起义。皖案后,被清政府通缉,往日本。民国成立后回绍兴东浦。1914年徐锡麟所办热诚
何裕城
何裕城(1726—1790),字福天,山阴(今绍兴)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起历任山东督粮道、河南河北道、江南河库道,修理青龙冈,治理伊家河。完工后,赐孔雀翎,授河南巡抚,历官陕西、江西、安徽省巡抚。离江西任时,数万百姓拜道数十里不绝,至合肥病卒。著有《江南全河指要》1卷,《庭训录》2卷,诗文
何煟
何煟(?—1774),字谦之,山阴(今绍兴)人。清雍正十三年入资授州同,效力江南河工。随大学士河道总督嵇曾筠修筑萧山尖山海塘,不久,改任杭州东塘同知,避本籍,仍发江南河工。乾隆初年,暂代丰砀通判,旋授桃源同知。十五年(1750),提升为河库道,次年调两淮盐运使,特敕兼管河务。十九年,尚书刘统勋等劾煟
谭廷襄
谭廷襄(?—1870年),字竹崖,山阴华舍(今浙江绍兴县)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随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陕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谭廷襄参与了中外交涉及天津一带的防务。在直隶总督任上,谭廷襄因在大沽口及天津地区防守不利,贻误战机,于咸丰七年(
吕士才
吕士才(1928—1979),1928年12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皋埠镇。他家里曾开小油烛店。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小油烛店倒闭。1938年,日军占领绍兴,家乡沦陷,他仅读到小学3年级就失学了。为了维持生活,他14岁就到上海方斜路49号的大生烟纸店当学徒,为老板洗衣、烧饭、抱小孩、倒马桶,从
曹素民
曹素民,字兰芬,又名子明,化名一平,绍兴县青坛村人。从小受父亲熏陶,通过勤学苦练,能舞文弄墨,写的一手好字。贫困残酷的现实生活使他经常思索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一切黑暗势力仇恨的种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曹素民从报上第一次知道了“无产阶级革命”。1919年初,告别父母,来到
庄文恭
庄文恭(1901—1965),乳名韩春龄,曾用名韩百华、韩白华、布希金,绍兴阮社人。1916年小学毕业,曾留校任教。1918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间,参加声援五四运动和“一师 ”。1920年9月,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由俞秀松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