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河山镇华台村
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桐乡市 > 河山镇 > 华台村人物

华台村人物

徐匡迪
- ,1937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崇德,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市原市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上海科技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12月11日,徐
黄智权
黄智权,男,汉族,1942年2月生,浙江桐乡人,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农业大学机械系农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1958.09——1960.09,浙江大学机械系农业机械专业学习;1960.09——1963.09,浙江农业大学机械系农机专业学习;1963.09—
朱永官
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家,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研究。1967年8月生于浙江省桐乡市。1989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学位,1998年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劳健章
劳健章(1894—1951),又名劳健,字笃文,号“思宜馆主”,浙江桐乡人,清京师大学堂总监劳乃宣次子。精书法,尤钟小楷,善治印,著《篆刻学类要》。又著《老子古本考》二卷,参校唐以来写本、石本凡数十家,己说迭见,影响颇巨,此书后来屡被各家称引。又曾以四色分校《集唐字老子王弼注》。妻子黄霁秋,是清末湖
吕宣忠
吕宣忠(1625-1647)字亮功,小字朴人,号樵庵,吕留良侄子。十三岁时瞒父偷习骑射,研究兵法,十八岁列为博士员。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入浙,他与吕留良起兵抗清,率亲信数人渡江航海晋见鲁王朱以海,言:“臣本书生,年二十有二,臣学颇知通变。今臣有死党数百人,可为内应于浙西,惟大军速济。”鲁王监国
吕愿良
吕愿良(1602—1651),字季臣,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吕元学第三子。颇有文誉。参与了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曾为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军前赞画推官。吕愿良是吕留良的三兄,也是启蒙老师。由于生母杨氏产后体弱,留良出生后就由三兄三嫂抚养。吕愿良是一位颇具影响的社坛领袖,当时江南文人结社成风,
吕元学
吕元学(生卒年不详),字澹津。石门(今属桐乡)人。吕留良父。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知繁昌县。吕元学,性孤高不随俗,除豪强与民休息,颇有政绩。数年后辞官归里,惠鳏寡,恤贫苦,遇荒年乡人免于饥寒者无算。晚年寄情泉石,绝迹朝市。
王会悟
王会悟(1898—1993),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18年到湖州湖郡女塾攻读英语。1920年与李达结为伉俪。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王会悟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1918年,王会悟到湖州湖郡女塾(现湖州二中)攻读英语。在校期间,她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并给主编陈独秀等
吕勇哉
吕勇哉、男,浙江桐乡人。1937年10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专业,同年分配至浙江大学化工系任教。1980年至1982年应邀在美国普度大学应用工业控制研究所任访问副教授,在钢锭轧前过程建模、优化控制和生产调度取得了具有重要学术和工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与Williams教授联名发
徐肖冰
徐肖冰,曾用名徐金奎,男,汉族,生于1916年8月16日,浙江桐乡县人。1933年后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和西北电影公司任摄影助理。参加拍摄《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塞上风云》等影片。1937年赴延安。次年入抗大学习。后入延安电影团,参与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
陆费瑔
陆费瑔,原名恩洪,字玉泉,号春帆,桐乡人。嘉庆戊辰副贡,官至湖南巡抚。有《真息斋诗钞》。
冯钤
冯钤(?--1770),字柯堂,浙江桐乡人。乾隆进士。曾任河南,安徽巡抚。乾隆二十三年三月任湖北巡抚。
鲍复兴
鲍复兴,名谦,别署砺斋主人,浙江省桐乡人,1942年10月生,自幼喜爱书画,篆刻书法多写金文,质朴而有新意,篆刻从汉印人手,旁及古玺。师法吴昌硕、赵之谦,作品苍诨清新,秀茂古拙。又喜作肖形印,有汉画像石之趣。作品入选“浙江省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刻字邀请展"、当代篆刻展览,及在日本富士市举办的书法篆
曹辛汉
曹辛汉(1892~1973),乳名锡昌,学名鸿文,梧桐镇人。在小学中受新思想影响,毕业后,向堂兄借款三十元,外出求学。于1909考入杭州私立初级师范。翌年,考入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13毕业,由学校保送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高师毕业后,回家乡任桐乡乙种农业学校校长约一年半。其后去温州十师
胡华六
胡华六(1917~1988),崇德县(今属桐乡市)晚村乡夜明村薛家坝人。家有父母,仅薄田五分八厘,难以为生。八岁,为人放牛;十九岁去杜家铺当长工,二十三岁返家。与父亲种租田三亩,聊以度日。1949年初,华六被国民党军队抓走,当兵近两月。2月底,自湖南逃归,途经江西樟树,路费告罄,乃于当地打工糊口。时
金仲华
金仲华(1907—1968),幼名翰如,笔名孟如、仰山、叶知秋等,桐乡梧桐镇人。1913年入崇实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勤攻英文,造诣尤深。1927年毕业,次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理。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是年,苏联塔斯社设分社
张琴秋
张琴秋(1904—1968),女,乳名凤生,学名悟,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人。少就读于振华女校,温文尔雅,勤奋好学。1919年,被选为石湾镇学生代表,出席崇德县声援五四运动会议,并参加和演讲。1921年秋,入杭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春,转学上海爱国女校;半年后,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
严独鹤
严独鹤(1889—1968),名桢,字子材,别号知我,或署槟芳馆主,笔名独鹤、老卒、晚晴,桐乡乌镇人。勤学敏思,操行高洁。14岁中秀才。次年,进上海江南制造局所属兵工学校,接受现代教育。后升入广方言馆习法文、英文及数理化各科。19岁丧父,离校就业,赡养全家。初任上海南区小学教师,后赴江西上饶广信中学
朱文叔
朱文叔(1895—1966),桐乡濮院镇人。幼就读于翔云书院,后入当铺为学徒,工余手不释卷。主人见文叔勤奋好学,资助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丰子恺、杨贤江同学。毕业后赴日本深造。学成归国,执教于杭州师范学校。1921年,进上海中华书局,任中小学教科书,参与编纂、修订《辞海》。平生爱书成癖,好学不倦
卢学溥
卢学溥(1877—1956),字鉴泉,又字涧泉,桐乡乌镇人。祖籍东阳县,清康熙年间迁青镇(今乌镇)经商,家道殷富,为当地望族。幼承家学,勤学敏思。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落第。时祖父景昌为顺应潮流,改立志书院为国民初等男学堂,并以堂长职务交学溥。学溥年轻气盛,锐意改革,聘名师、
钟袁平
钟袁平(1915—1942),乳名海官,学名斌权,桐乡濮院镇人。1927年去上海某烟纸店当学徒。1928年,进桐乡师范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入本地小学任教。1934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师范科。自幼喜爱唱歌,音乐课成绩名列前茅。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率同学参加全市--。翌年,训育主
沈骊英
沈骊英(1901—1941),女,名家惠,桐乡乌镇人。祖父沈善蒸精历算,曾掌教上海广方言馆数十年。父沈承怿,号欣伯,为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21年,骊英毕业于上海神州女中,去苏州振华女校任教3年。旋留学美国,在威尔斯来女子大学研究植物学,得理学士学位,复入康纳尔大学研究农学2年。在美期间,听教授
徐自华
徐自华(1873—1935),女,字寄尘,号忏慧,石门语溪(今桐乡崇福镇)人。祖父徐宝谦,号亚陶,光绪庚辰进士,官安徽庐州知府;父徐多缪,号杏伯,国学生。自华生性敏慧,10岁即解吟咏。婚后7年,夫亡。年少寡居,以诗赋自遣,并专志树人,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经褚辅成介绍,
詹醒民
詹醒民(1908—1930),又名梓翔、志翔,乳名年鸿,后改年新,桐乡屠甸镇人。年幼丧父,生计艰难。1916年,入崇道小学读书,4年后辍学,去商店当学徒。1924年春,去上海闸北一小酱园当学徒。翌年发生五卅惨案,投入反帝-。六七月间,参加国民党(左派);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指派,活动于沪、
池耕襄
池耕襄(1905—1928),又名池楷,字菊庄,化名史学章,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东高桥下塘人。少年丧母,与继母及其子共同生活,性刚强而时感孤独。小学毕业后,曾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和湖州海岛教会学堂读书,都没有毕业,爱好文学,常阅读《小说月报》、《新青年》等书刊,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初,与李
胡钁
胡钁(1840—1910),一名孟安,字菊邻(菊—作匊),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竹外外史,晚年又号南湖寄渔,别署不波生,石门(今桐乡)洲泉屠家坝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善书画篆刻,工诗词。书法初学虞世南、柳公权,后致力于汉魏碑版,古拙遒劲,颇见功力。山水峰峦浑厚,笔墨苍茫;兰菊
吴滔
吴滔(1840—1895),字伯滔,号铁夫,又号疏林,石门(今桐乡)崇福镇人。自幼聪颖,无意功名,醉心艺术,终年杜门挥毫,不预外事。能诗善画,尤擅山水。山水取法高古,苍秀沉郁,水墨淋漓,一洗枯槁甜俗之习,卓然成家,名重一时。花卉墨色厚浓淡雅,无不适宜,恰似张伯安。晚年师法造化,雇舟沿运河北行,遍游名
严辰
严辰(1822—1893),原名仲泽,字缁生,号达叟,桐乡青镇(今乌镇)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任刑部主事。不久辞归乡里。严辰热心地方兴革,重视文化教育。同治三年(1864),江浙粮荒严重,严辰自上海募米运至乌镇,赈济贫民。后又开办善后局,
沈炳垣
沈炳垣(约1784—1855),原名潮,字鱼门,号晓沧,桐乡炉头人。幼喜读张履祥书,品学兼优。17岁进县学,清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任娄县(今上海松江)知县。民有诉讼,不轻动刑,而约双方调解,言如家人,以息事宁人。时兴修苏松各县水利,县西北蒲汇塘久淤,亟待疏浚,而七宝一
鲍廷博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后定居桐乡青镇(今乌镇)杨树湾。父鲍诩,广收古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书室为知不足斋。廷博为歙县秀才,亦勤学好古,不求仕进,喜购藏秘籍,所收甚富。浙江学政阮元每于按试嘉湖之便,乘小舟至杨树湾观所藏书。收藏既富,即刊刻《销夏记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