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渝北区
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渝北区人物

渝北区人物

广智
广智(1908—1997),俗名林之明,男,汉族,生于1908年1月,四川省大竹县人。1917年至1936年在大竹县读私塾七年,后务农,经商。1937年到陕西省汉中市做生意,后在汉中万寿寺出家。1938年至1942年到山西五台山受戒,同年回汉中万寿寺出家修行至1968年。1968年10月至1986年
杨樾林
杨樾林(1895~1969)原名杨荫堃。四川大竹人。纺织技术专家、教育家。1920年留学日本学习纺织业。回国后担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棉统会专员。1946年,任中纺公司驻青岛工程师和中纺青岛二厂厂长,次年任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总工程师兼副经理。曾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科协副主席等。编著《理论实用浆纱
张百祥
张百祥(1879-1914),名启善,字百祥。四川广安(位大竹县西南)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民主革命党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光绪三十年(1904),在家乡率众抗粮倡言排满。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留学,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参加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刘公、孙武、焦达峰等
张懋隆
张懋隆(1886-1912),字笕渟、简廷、勋吾,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竹阳镇人。辛亥革命志士,近代民主革命家。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六岁考入县学为诸生。后留学日本。光绪三十年(1904),与陈凤石、肖德明等开办“大竹书报社”,传播进步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
蒲殿俊
蒲殿俊(1875—1934),四川广安(位川东大竹县南)人,辛亥保路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04年参加殿试,中进士,被授职主事,1905年公派日本留学。1909年蜀人公推蒲殿俊任四川咨议局议长,同年8月北京成立全国咨议局联合会,蒲殿俊被选为联合会副主席。1910年创办四川咨议局机关报《蜀报》,提倡民权
平浪
平浪(1918~1991),原名吴玉明,四川省大竹县永兴镇河家沟村人。平浪初中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后考进川东师范学校就读,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进入福建,分配到龙溪专署任文教科科长。10月初,平浪被任为中共华安县工委(后改县委)书记兼人民政府县长,
杨贵云
杨贵云 (1952~)四川大竹人。历任农民,工人,达县地区文化局专业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女性的世界》,中短篇小说集《小城风流》等。曾获郭沫若文学奖。
李安民
李安民(1946年9月20日—),出生于四川大竹。数学家。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李安民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除了学习,他不善言辞,不会理会学习以外的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安民在中学时期就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
吴骙
吴骙 [籍贯]大竹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少勤学,为府学廪生,熟读经史及古诗词。秉性廉洁正直,于世无求。终身以教授生徒及诗酒作文自娱,造就人才甚众。卒年五十二岁。著有《浮白集》、《四书讲义切要》,皆佚,惟《大竹县志》录其《养局碑序》尚存。《四川通志》、《大竹县志》有传。
徐开运
徐开运 [籍贯]大竹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雍正元年(1723)拔贡,就州判职。淡于荣利,未几辞官归里,执教振文书院十余年。后卒于家,年六十六岁。工诗文,善画,尤长于画竹。著有《健斋文集》二卷、《健斋诗集》六卷、《从先录》一卷、《箴规》一卷行世。《四川通志》、《大竹县志》有
徐万璧
徐万璧 [籍贯]大竹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大竹县志[小传] 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浙江江山令。有土豪陷前令一家三命,久漏网。万璧言于当道,籍没其家,仓储积稻遇荒发赈。擢御史,屡陈时弊。权悻阴挤之,出补镇江府同知。擢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出纳谨密。佥宪陕西,有囚罪不当死,万璧欲免其死而为
周国器
周国器 [生卒]?-? [籍贯]大竹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少喜读书,辄昼夜诵习不辍。年十六,补邑弟子员,每试辄冠。然家贫无力赴省试。乾隆六年(1741),县令某怜其才而资费赴省试,中举人。乾隆九年(1744)补新都教谕。深谙经学,每有阐发,皆前贤所未有,从学者众。著有《桂湖讲义
徐永孝
徐永孝(1901-1988)字仁甫,晚年自称乾惕翁,大竹县杨通乡人。幼年承受家教,6岁识字,继读《三字经》及《三字幼仪》。初入杨通乡公立小学,后入东南乡高级小学。他期期考试,常列前三名,颇得乡人称誉。民国初年,乡无治安,土匪为患,举家迁至黄城寨上。入私塾读《四书》、《孝经》、《诗经》、《礼记》及古文
李斛
李斛,原名李心源,字柏凤。大竹县观音镇人,生于民国8年(1919)。幼年家清贫,赖大舅邵从周资助,7岁入梁山县(今梁平县)屏锦铺南岩小学读书。民国21年考入梁山县新民中学读初中。不一年转到成都读私立新民中学。初中毕业后奉舅父之命考入四川省立师范。李斛天资颖悟,在省师的学习成绩优于常人,尤其是绘画技术
范绍增
范绍增(1894~1977),名舜典,号海廷,绰号“范哈儿”,“大老造”。大竹县清河镇人。自幼不喜读书,常到茶馆听“说书”,对江湖豪侠劫富济贫心向往之。13岁入袍哥,终日在外游荡。清宣统三年(1911),保路同志军兴。大竹、渠县一带袍哥首领,同盟会员张作霖聚众而起。范绍增随之摇旗呐喊,随机应变,受到
李绍伊
李绍伊,字一斋,又名传训(1856~1912),出生于大竹观音镇傅家沟。幼年入塾,弱冠成秀才。后就学于绥定(今达州市)汉章书院,深受山长刘士治影响,对清朝腐败政治极为不满。曾对人日:“天下将大乱,英雄崛起草泽,吾辈生逢此时,应有所作为”。遂弃举子业,约同几位朋友向僧圆寂学习刀、枪、剑、戟及行阵步列之
破山
破山(1597—1666),法名海明,号旭东,俗名蹇栋宇。大竹双拱镇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栋宇19岁。愤而弃妻室遁入佛门。受双拱姜家庵大持和尚剃度。尔后苦读佛学经典,遍访名师,潜心参悟。次年出蜀,顺江而东,足迹几遍湘、鄂、浙、赣。先在湖北破头山遍参寺中名僧,继到赣浙,相继参憨山、闻谷、雪峤
徐万壁
徐万壁(1488—1555),又名徐万福,字完卿,大竹牌坊乡人。自幼喜读经史。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随即放浙江江山县令。任中力革弊政,奖励良善,改造愚顽,地方风气为之一变。其性刚直,不畏权势。在查知土豪王佩、毛林结伙害死前任县令一家三口而逍遥法外时,即具文上司,缉拿究办。后数次-,指陈时弊,
孟安明
孟安明(1963年7月22日—),出生于四川大竹。发育生物学家。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加入九三学社。孟安明1983年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1983—1987年,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从事早稻遗传育种研究;1989—1990年,
沈忠厚
1928年2月生,大竹县天城乡人。重庆大学毕业,1951年8月参加工作,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7年在大竹县立中学上初中和高中,1947年至1951年在重庆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石油工程学科助教,1955年高校院系调整,调入北京石油学院工作,其间:1955年晋升为讲师,
胡景祥
胡景祥(1913-2010),曾用名冯裕春、冯克孝、冯九如、冯列斯,1913年1月生,大竹县双拱镇人。1919年至1926年相继在大竹县二郎乡小学和大竹县立高等小学读初小和高小。1927年至1929年在达县读初中。1930年上半年在成都岷江大学政治系肄业。1931年上半年在成都公学文科肄业。在成都岷
王明达
原名将春龙,1935年10月生,大竹县城关镇人。4岁时生母病逝,6岁随祖母到大竹县清河乡姑母家,改名王明达。1947年秋考入清河乡群力初中学习。1950年春转入大竹中学初中学习,同年秋考入大竹中学高中学习。195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大竹中学团总支副书记。1953年考入东北人民大学物理
刘昌杰
1933年生,大竹县竹北乡人。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4月至8月任中共庙坝区委员会副书记。8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大竹县杨家区委员会副书记;7月至9月任书记。10月至1957年3月任中共大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3月至1959年2月任中共大竹县石桥区委员会书记
彭友今
原名彭桂梁,曾用名彭陶、彭平等。1914年 7月生,大竹县二郎乡人。1927年考入大竹县立高等小学。1929年考入大竹中学,读新十二班。读高小和初中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当是时,县立高等小学和大竹中学都有较为浓厚的革命氛围,各有一批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进步教师。在高等小学,早年在外地受过革命洗礼
陈尧楷
1922年12月生,大竹县张家乡人。少时性情豪爽,仗义执言,以胆气和直率赢得了同伴的尊重。1942年春,陈尧楷离家赴渝,就学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1945年上半年,根据南方局青年组的安排,陈尧楷和徐永培、徐相应一道回到大竹山后,开始武装斗争的各项准备工作。1946年秋,陈尧楷回到张家场,邀约部分青
蔡奎
原名蔡德才,又名蔡直、蔡少光、刘道光,号志道,1907年3月出生在大竹县永兴场蔡家祠堂(今永胜乡清溪村)。1918 年举家迁到梁山猫儿寨上(今梁平县虎城乡)。蔡奎先后在蔡家祠堂、柑子坪小学堂读书;迁往猫儿寨后,又进入虎城两等小学继续学习。蔡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先生器重他,学生羡慕他,虎城石氏子弟更
徐永弟
字仲义,号曼陀,杨通乡人,1904年3月生。父代益,母冷氏,颇有文化教养。徐代益办起私塾,请来塾师。徐永弟被关进书房。枯燥的四书五经远远不能满足徐永弟旺盛的求知欲。他捧起了侠义小说。书中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形象吸引着他,他爱不释手,常常废寝忘食。看到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徐永弟竟急得号啕大哭
徐德
徐德原名徐世辅,字天齐,1904年生,大竹县杨通乡人。1922年入大竹县中学堂,读第五班。1923年秋,徐德到了成都,因生活无着,不得不混迹于军旅,在军阀唐廷牧师作排长。此时,徐德有幸和车耀先相识。两人过从甚密,交情日笃。经车耀先指点,徐德于1925年秋赴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读第四期。在黄埔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