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城厢区主页
〖城厢区简介〗
邮编:351100代码:350302区号:0594拼音:Chengxiang Qu城厢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总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2004年)。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全区辖3个街道、4个镇:龙桥街道、凤凰山街道、霞林街道、常太镇、华亭镇、灵川镇、东海镇历史沿革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城厢始属莆田县管辖。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兴化路治城区及其近郊划为东厢、南厢、左厢、右厢等四厢,设城厢录事司,与县分治,“城厢”名称由此得来。1983年析莆田县城厢镇等设城厢区,1984年6月成立2000年,城厢区辖2个街道、2个乡:荔城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城郊乡、城南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3081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荔城街道 48966 凤凰山街道 74232 城郊乡 60442 城南乡 471762001年,城厢区总面积79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5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总人口18.8万人。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12个村划归荔城区管辖。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城厢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城厢区共辖3个街道、4个镇,16个居委会、102个村委会,人口31.9830万人,面积484平方千米。城厢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撤销荔城街道办事处和城南、城郊2个乡,设立龙桥、霞林2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龙桥街道办事处辖原荔城街道的梅山、太平2个居委会,凤凰山街道的下磨、北磨、公园3个居委会和原城郊乡的龙桥、泗华等4个村,其中,龙桥村委会改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龙桥。霞林街道办事处辖原城南乡的霞林、棠坡、沟头等10个村,其中霞林、棠坡、沟头3个村改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霞林。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辖南门、南园等6个居委会和原城南乡的朱坑、白洋、林桥3个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2002年底,辖3个街道4个镇:凤凰山街道、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2003年,城厢区辖3个街道、4个镇:凤凰山街道、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地图乡镇简介龙桥街道代码350302001位于莆田中心城区,为莆田市委、市政府新址所在地。面积19平方千米。办事处驻龙桥,辖5个社区、3个村委会:~001_太平社区、~002_兴安社区、~003_北磨社区、~004_下磨社区、~005_龙桥社区、~201_泗华村、~202_洋西村、~203_延寿村。街道组建于2002年4月。2003年,辖梅山、太平、下磨、北磨、公园、龙桥6个居委会和泗华等4个村。凤凰山街道代码350302002位于莆田市区西南部。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总人口37532人。辖6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001_南门社区、~002_南园社区、~003_筱塘社区、~004_月塘社区、~005_新塘社区、~006_龙德井社区、~201_白洋村、~202_朱坑村、~203_林桥村。2003年,辖南门、南园等6个居委会和朱坑、白洋、林桥3个(山区)村委会。霞林街道代码350302003位于莆田市区东南侧,东临城笏路,北靠福厦路,西与华亭镇接壤,南与新度镇相邻。面积17平方千米,总人口20914人,其中非农人数5613人。办事处驻霞林,辖3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001_沟头居委会、~002_棠坡居委会、~003_霞林居委会、~201_顶墩村、~202_肖厝村、~203_坂头村、~204_下黄村、~205_木兰村、~206_铁岭村、~207_屿上村。共有105个村民小组。街道于2002年5月挂牌成立。常太镇代码350302100辖28个村委会:~201_松峰村、~202_利车村、~203_照车村、~204_东太村、~205_东青村、~206_山门村、~207_汀洋村、~208_常太村、~209_侯山村、~210_坑洋村、~211_霞山村、~212_渡里村、~213_金川村、~214_马院村、~215_党城村、~216_顶坑村、~217_内东坪村、~218_外东坪村、~219_过溪村、~220_下莒村、~221_埔头村、~222_溪南村、~223_溪北村、~224_山坑村、~225_南川村、~226_洋边村、~227_长基村、~228_岭下村。华亭镇代码350302101位于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辖1个社区、34个村委会:~001_华亭社区、~201_山牌村、~202_樟塘村、~203_霞皋村、~204_油潭村、~205_埔柳村、~206_前柳村、~207_濑厝村、~208_西沙村、~209_后角村、~210_郑庄村、~211_濑溪村、~212_宫利村、~213_五云村、~214_隆兴村、~215_涧口村、~216_顶宅村、~217_坪坂村、~218_后枫村、~219_兴沙村、~220_西许村、~221_郊溪村、~222_郊尾村、~223_长岭村、~224_云峰村、~225_后塘村、~226_湖头村、~227_前黄村、~228_南湖村、~229_园头村、~230_万坂村、~231_圳头村、~232_后山村、~233_西湖村、~234_走马亭村。灵川镇代码350302102面积56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辖1个社区、14个村委会:~001_何寨社区、~201_云庄村、~202_径里村、~203_山门村、~204_东进村、~205_西墩村、~206_书峰村、~207_张边村、~208_柯朱村、~209_桂山村、~210_灶村、~211_青山村、~212_下尾村、~213_太湖村、~214_榜头村。东海镇代码3503021031999年底设立,位于湄洲湾内湾。面积47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辖13个村委会:~201_东沙村、~202_大埔村、~203_东海村、~204_海头村、~205_上亭村、~206_利角村、~207_上图村、~208_坪洋村、~209_蔡厝村、~210_东朱村、~211_西厝村、~212_西黄村、~213_蔡亭村。共有115个村民小组。
〖城厢区特产〗
枫亭糕
枫亭糕,产于莆田市仙游县与泉州市惠安县交界处的枫亭镇,至今已有1000年历史,是福建省传统糕类美食。枫亭糕用纯糯米粉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而成,切成四方块,食来香甜可口,入口而化,且具有健胃益脾之功效。老人小孩皆宜食用,是旅行居家的首选糕点,又是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基本介
太极芋泥
太极芋泥是福建福州一道特色传统名点,属于福州菜。其做法主要以福建盛产的槟榔芋为原料,加糖、猪油蒸制而成。该小吃形色古朴大方,芋泥细腻润滑,香甜可口,看似凉菜,吃起来却烫嘴,别具风味。基本介绍太极芋泥是一道以福建盛产的槟榔芋为原料,加糖、猪油蒸制而成的的福建菜。“香饭青菰米,嘉蔬紫芋羹”。这是唐代诗人
莆田黒蚬白蚬
莆田沿海,盛产名贵的黑蚬和白蚬。蚬是一种小巧的蛤类海产,栖息于浅海和滩涂中。蚬个子虽小,但肉丰味美,经多道工序腌制之后,其味更佳。存放愈久,漂洗干净后,先用食盐粗腌三五天,保其品质。食用之前,先把精腌的蚬子用清水漂去过多的盐分,再用上好的酱油、糖、米酒、少许老醋重新腌制几日,就可以食用了。
莆田荔枝肉
福建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莆田的风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则是把猪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壳状,经油炸之后,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备好的多味卤料中煮至入味,装盘时把鲜荔枝作为装饰围边,送上餐桌,会让人分不清是荔枝还是荔枝肉在诱你垂涎三尺。特别是在夏令时节,熟透的荔
莆田九层粿
敬祭妈祖九层粿九层粿,是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其制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直至第九层
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以福建盛产的龙眼木为雕刻材料。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和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弥勒、达摩和仙女等人物见长。
〖城厢区景点〗
横江祖宫
横江祖宫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横江祖宫位于城厢区常太镇霞山村,类别为古建筑。横江祖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距后宫20米,西北距宫边50米,东南距宫边50米,西南距下埕25米。霞山村:霞山村…… 霞山村
蔡襄纪念馆(端明殿)
蔡襄纪念馆(端明殿)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蔡襄纪念馆(端明殿)位于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类别为古建筑。蔡襄纪念馆(端明殿)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20米。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生。父名琇,世居仙游县枫亭驿,初务
石梯寺
石梯寺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石梯寺位于城厢区东海镇坪洋村,类别为古建筑。石梯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各外延10米,南至埕外沿。坪洋村:坪洋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海拔660米的偏僻山区。全村共有836户4736人,1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7个自然村,其中,西头和东岭自然村距村部
青龙书社
青龙书社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青龙书社位于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类别为古建筑。青龙书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自社后墙外延至宫后大路外,东北至社边巷排水沟,西南至高速桥墩、东圳扩渠侧,西北至社戏台后排水沟。桂山村:桂山村位于灵川镇中部。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07人,劳动力
泗华陂
泗华陂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泗华陂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泗华村,类别为古建筑。泗华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陂体向上下游各外延100米,两边陂首各外延30米。泗华村:泗华村…… 泗华村
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
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社区,类别为石窟寺及崖刻。智泉石刻(智泉摩崖石刻)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智”字正下方2米为中心点,四周各外延100米。龙桥街道:(一)概况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是2002年4月莆田市区划
〖城厢区人物〗
林润
林润(1530-1569)明代福建莆田城内下务巷人,字若雨,号念堂。嘉靖进士。由临川知县官至南京御史,不畏权贵。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进士。初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知县,后授南京山东道御史。林润任职期间,正色立朝,敢于严惩奸恶。先后弹劾祭酒沈坤杀人案、严世藩死党鄢懋卿五大罪状,章奏严嵩之
杨文喜
杨文喜,化名张腾,福建莆田延寿村人。1923年生,1941年在泉州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后革命同志多方设法营救,经莆田众多开朗乡绅联名担保,才获出狱。随后就投身闽中游击队,曾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南洋游击队队长,1949年5月在黄石清江突围中牺牲。延寿村延寿村…… 详细
杨持平
杨持平(1882-1921),原名人杰,号俊民,清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在延寿贫困家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杨持平考中秀才。武昌起义前夕,杨持平只身寻黄兴献策,后转至上海参加北伐军队。南北军议和后,他返回莆田,同叶华滋等人创办《兴化报》,通过报纸提出兴利除弊的各项建议。不久,到厦门和苏渺
徐寅
徐寅,字昭梦,莆田延寿村人(今城厢区城郊乡)人。幼即博通经史,尤长于骈语律赋。时人称为“锦绣堆”。个人履历早年所作《人生几何赋》、《斩蛇剑》、《御沟水》等,远传至渤海等国,其人皆以金书列为屏障。然而,他却屡举进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
林兆恩
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世称“三教先生”,赤柱(今城厢区英龙街赤柱巷)人。嘉靖十三年(1534),兆恩试高等入县学。二十五年(1546)乡试失意,从此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嘉靖三十年至四十五年,林兆恩除了招收门徒,倡导三教合一论外,主要功绩是协助莆田官方抗击
林桢
林桢(1639-1714)字少干,一字菊淙,莆田县城内赤柱(今城厢区英龙街赤柱巷)人。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起兵,授以官职不从,囚禁数月。十六年,耿精忠兵败,时桢已年近四十,无意科举,遂入国子监,赴吏部候选,例授候补知县。因母老无人奉养。终未就职。林桢一生急公好义,凡是民众事业皆慷慨解囊。曾摹
林麟焻
林麟焻,字石来,号玉岩,清代永积仓(今城厢区英龙街东山巷)人,生卒年未详。曾祖铭几,举明天启四年(1624)乡试第四人;曾伯祖铭盘,举万历四十三年(1615)乡试第四人,时称“双璧”。祖泽芳,莆田县庠生。父佳栋,兴化府庠生。生平麟焻于康熙八年(1669)举乡试,九年(1670)成进士,授中书舍人。二
方良永
方良永(1454-1528)字寿卿,号松崖,莆田县城内草舍里(今城厢区梅峰街后塘)人。弘治三年(1490)与弟良节同登进士第,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柯维骐
柯维骐(1497-1574),字奇纯,号希斋,莆田小柯山(今城厢区梅峰街乌石尾)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人,嘉靖二年(1523)登进士第,授南京户部主事,引病告归,以当时规定“京朝官病满三年者罢免”,被罢免,从此无意仕途,潜心读书,以“明道著书”为已任,四方从学者先后达四百多人。
潘慎修
潘慎修(937~1005年)字成德。福建莆田人。父仕后唐,官至刑部尚书。潘慎修少以父荫,补秘书省正字,累迁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江南平,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李煜表求潘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历知湖州、梓州。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以秘书监李至荐,命以本官知直秘阁。善弈棋,宋太宗屡召对
龚茂良
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县龚屯(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龚屯)人,后移居于城关义井和美巷(今莆田市实验小学所在地)。宋绍兴八年(1138)登黄公度榜进士,时年18岁,称“榜幼”。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调泉州观察推官,以清廉称。改宣教郎。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其才,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
方惟深
方惟深(1040—1122),字子通,莆田城厢后埭人,幼随父亲,居住长洲(今江苏苏州)。惟深早年便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与弟躬耕。方惟深于崇宁五年(1106)特奏名授兴化军助教。他卒于宣和四年,年八十三岁,无子,只有一女嫁与乐圃先生之子发。方惟深著有《方秘校集》十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