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洛江区 > 罗溪镇主页
〖罗溪镇简介〗
1971年置罗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市区49公里。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泉(州)仙(游)、罗(溪)南(安)公路过境。辖双溪、前溪、后溪、三村、新东、垵内、建兴、三合、柏山、永生、翁山、东方、洪四、钟山、广桥、双合、大路脚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小麦,盛产龙眼。传统产品有铜锣。
〖罗溪镇特产〗
泉州牛肉羹
走在泉州的街头,四处可见各种招牌的牛肉店,但是每一家都少不了一道令人垂涎的牛肉羹。泉州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汤里,还有汤里细细的姜丝,两种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腻,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软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区别就是牛肉是剁碎了还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属于软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红色。
牛姆林蜂蜜
山花烂漫的时节,蜜蜂在牛姆林的山花中采集天然无污染的花粉酿制而成的蜂蜜。牛姆林林密荫浓,天然的原始林所在地生产的的蜂蜜口感醇正,香浓四溢,色泽金黄、透明,是天然食品的精萃。牛姆林蜂蜜营养丰富,食之滋补养人,有美容保健等功效。
石花膏清补凉
冰冻而成。清补凉可作为饮品,清凉解渴、防暑降温,系夏日佳品,可与矿泉水、可口可乐等饮品相媲美。另可配以面包、糕点、饼干食用,也不失为一道经济实惠的简餐速食。泉州南门的石花膏(从中山南路到南门那条街好像是聚宝街吧,往右手到聚宝街的中间那有间生意非常好的石花膏店)。
深沪水丸
深沪水丸又名鱼丸。其形状有圆状的、块状的或鱼形的。它具有色泽雪的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等特点。系选用鳗鱼、“嘉腊”鱼等上等鱼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制成的。来泉的游客,无不对之啧啧称赞。
元宵丸
元宵丸是泉州元宵节食品。主料以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葱头及果味作馅,在糯米粉中团皮,下滚水中煮熟。元宵丸皮嫩,馅甜,是冬令佳点。备受游客欢迎。
清真牛肉锅点
清真牛肉锅点是泉州回民喜吃的一种小点。用精面粉糅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馅,包作饺子放平锅时色泽金黄、底酥香脆,肉馅鲜美、入口爽滑,为清真名点。
〖罗溪镇景点〗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即黄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东头崎。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兵分两路,直奔大罗溪,攻打设在双溪村东头崎黄氏宗祠的国民党乡
惠女风情水乡渔村
集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休闲基地和旅游度假区,三面环水,独隅水中央,岸堤蜿蜒,小桥流水。内设惠女风情艺术馆、大型中餐厅、多媒体会议室、露天影院等,具有划船、水上漂、沙滩排球、篝火晚会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可欣赏当地民俗文化、进行艺术写生、采风旅游等活动。周边可延伸景区有崇武古城、石雕博
洛江淼鑫水乡渔村
以“现代果蔬创意公社”为主题、以乡村生态园为基调的泉州田格里拉休闲农业生态园。园区建有集漫游步道、湿地松林、金针菜、如意菜、姜花种植带等于一体的水韵游憩景观带,设有儿童欢乐嬉水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创意果蔬区、森林拓展运动区、林下养殖区和游客服务中心,配套有临水木屋、邻山木屋及部分凉亭等基础设施。
龟峰岩建筑群
龟峰岩建筑群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岩建筑群位于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龟峰山南麓,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扩建,现存为清—民国建筑。由盟心堂、文庙、武庙等组成,从西向北依次排开,建筑面积580多平方米。盟心堂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抬梁式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仙公山香火分灵到台湾各地,是闽台仙公信仰
濠溪桥
濠溪桥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濠溪桥年代:明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霞溪村简介:又名河市桥,宋绍兴年间(1131~1162)始建,后毁于火,明隆庆三年(1569)都督俞大猷重建,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顾士琦募造石梁,清康熙年间施韬重建。桥为梁式石桥,八孔七墩,长75.5米,宽3.1米
〖罗溪镇人物〗
杜伦
杜伦(1917.4.5-2007.9.1)男,又名杜铁高,祖籍凤栖坑铁甲山下围仔村(现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新生村围仔自然组),1917年4月15日诞生于印尼苏岛火水山埠;2007年9月1日逝于漳州,安息于漳州大帽山陵园,享年91岁。杜伦自幼侨居印尼苏岛火水山埠,在火埠学校组织过读书会,1935年4月回
陈笃信
陈笃信,男,汉族,无线电工程专家,教授。1937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58年3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后留校工作至今。历任无线电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校长兼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学生体协副主席等职。科研成就陈笃
林祖赓
林祖赓,1934年12月27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46年考入晋江县立中学(现泉州一中)初中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林祖赓考入公费的泉州二中(现培元中学),于1952年7月高中毕业。高中期间,曾与同学组成无线电爱好小组,奠定了他对电子技术的爱好和灵巧的动手能力。1952年8月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陈允洛
陈允洛(1890~1981年)陈允洛,世居泉州城内,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初九日生。6岁入私塾,16岁赴童子试,县、府考俱获选,未及院试科举废。嗣就读清源书院,公立泉州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往仰光任益商学校教员,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翌年,参加仰光同盟会所办《进化报》工作。"
黄润堂
黄润堂(1885~1942年)黄润堂,字励身,号恥庵,泉州城区灵慈宫沟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15岁起,先后当笔店学徒、南货店店员。19岁,父去世,兄弟相继罹时疫殁。其母忧患致痨,终不治而逝。由是润堂立志学医,转充中药店学徒。日间配药,留意名医处方,探询患者病情,服药效果;夜自学古文、练字
黄谋烈
黄谋烈(1838~1915年)黄谋烈,字佑堂,泉州东街观口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是两广总督黄宗汉侄孙。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同治五年(1866年)转礼部,派署精膳司掌印,受命核勘官韵字划,因潜心韵学,三年完成《春部字韵校勘》,将字体讹俗、切音揉杂的摘录出来
许金荣
许金荣(1916~1984年),乳名壬寅,又名吴寅、徐克、清源(清元),泉州北郊双阳高厝村人,民国5年(1916年)农历三月在漳州出生。因父亲经营饼店亏损,他只念完小学。民国19年,父母染鼠疫同日去世。饼店负债1000多元,债主上门把财物一扫而空,当时许金荣年仅14岁。民国20年,许金荣到厦门集隆参
潇琴
潇琴 (1962~)原名李孝琴。女。福建泉州人。1991年毕业于泉州电视大学中文系,2000年又毕业于中央党校行政管理本科。1982年在泉州第一医院外科工作,1987年任泉州市文联《泉州文学》、执行副主编,市文联委员,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市校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
刘志峰
刘志峰 (1972~)笔名楼兰。福建泉州人。民盟成员。1993年毕业于泉州师专历史系。历任晋江市第一中学教员,晋江市文化馆馆长,晋江市文联副主席,民盟晋江市委员会常务副主委,现供职于《福建文学》杂志社,文化馆员。民盟福建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福建省泉州
李建民
李建民 (1956~)笔名剑旻一川。曾任泉州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泉州市作协副主席,市鲤城区文联主席,《刺桐》杂志主编,兼任泉州市李贽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民间信仰研究会副会长等。中国剧协会员。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怀念江河》、《怀念山河》、《雪祭》,诗歌集《流》、《情近空门》
陈志泽
陈志泽 (1943~)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起任泉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泉州文学》部主编,副编审。福建省作协主席团成员,泉州市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陈适存
陈适存 (1934~)笔名思忖。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福州军区直属机关警卫连、工兵连文化教员,福州军区政治部征文组、记者、文化部干事,福建生产建设兵团3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届理事。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