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洪洋乡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罗源县 > 洪洋乡主页
〖洪洋乡简介〗
洪洋乡位于罗源县中北部,总面积7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共有3500多户,1.5万人。拥有丰富的石材、林木资源,全乡66#、665#花岗岩石储量约3亿立方米,毛竹蕴藏量约300万根。交通便捷,距离城关12公里,距离罗源湾码头20公里。洪洋工业集中区位于洪洋溪北岸,总占地面积400亩,横跨皇万、洪洋、曹营3村,东距福州外港罗源湾码头20公里,区内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是罗源县石材产业重点开发基地之一。 工业集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要求管理。规划工作由福州创景设计院负责,在完成长廊结构工业集中区整体建设的同时,规划在区内皇万段建设一个大型石材堆放场,在紧邻变电所处建设一个休闲娱乐区,在接近洪王桥段建设一座集办公、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楼,大力架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新兴工业集中区。 2002年以来,集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万元,基本完成区内用地征租用平整,2500米通区道路、皇万新桥建设,2500米高压专线架设,主变压器增容扩容等工作,已初步形成洪洋溪北岸为石材加工长廊,并通过皇万、洪王、倪洋3座桥梁与县道凤中路对接的格局。集中区吸引了大批客商投资办厂,目前,已落地“富利达”、“华辉”等规模以上石材加工企业17家,固定资产总投资达6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我乡新型石材加工企业的集聚地。
〖洪洋乡特产〗
福州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是传统名茶,由中国茶农创制于宋代。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花茶属于再加工类茶,而茉莉花茶又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名品。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坯,一般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优质的茉莉花茶具
葱肉饼
葱肉饼,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 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还有一种叫虾干肉饼,制法与葱肉饼相似,形状大小与
罗源秀珍菇
介绍:罗源秀珍菇“秀珍菇是一项无污染的绿色农业,可以长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近年来,罗源下拨科研专款近千万元,鼓励相关机构和专业企业引进新品种试种。同时,配合日胜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与省农菌站、省农学院等科研单位,进行科研攻关,开展新设备、原辅材料和代用料的开发研究,
罗源下廪羊
罗源下廪羊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的特产。罗源下廪羊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羊肉紧实,无膻味,口感极佳。罗源县碧里乡有种奇特的山羊,名字叫“下廪羊”。据了解,下廪羊是罗源碧里乡碧里村、西洋村、廪头村、廪尾村、溪边村等乡村养殖的一种山羊的统称。作为当地独特的一个品系,个头较小、肚皮长白毛是其明显的外表特征。
罗源袖珍菇
在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上长治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食用菌种植业。全村种植秀珍菇的农户有33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5%;种植面积32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8%;年产菌袋2500万袋,鲜菇9000吨,基本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无闲人”的目标。上长治村的“希望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七境茶
“七境”位于罗源县西部山区西兰乡,平均气温18度,常年雨量充沛,雾气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产出了茶中极品“七境堂”,史称“罗源尖子”,又名“元明绿”,简称“七境茶”。最早七境茶见于唐朝陆羽《茶经》一书,明清时代列为宫廷贡品,颇具盛名。近年来西兰乡通过引种黄旦、台茶12号等优良品种,改造茶园1
〖洪洋乡景点〗
福州温泉公园
温泉公园位于五口路,园内草坪翠绿,场鸽逗人,福州广场、古罗马柱廊和露天音乐广场,突出体现欧式风格。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设计的,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两大部分。北半部以人工景观为主:分为古铁思源区、茶花园区、桂花园区、榕芳游憩区、竹园区、珍稀树木园区、热带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开元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曾为皇家寺院、宗庙,是福建省现存较为古老的寺院。开元寺铁佛殿内珍藏有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所铸的千年特大型铁佛,即10万斤重的“阿弥陀佛”坐像,其
福州金鸡山地藏寺
福州地藏寺座落在福州市东门外的金鸡山麓,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由信徒鹤山被者集资重修。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按照旧制进行了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藏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县渔溪镇的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别名:
福州旗山万佛寺
福州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一九九九年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今天,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建设的佛教圣地——旗山万佛寺
福州市福清天生农庄景区
福清天生农庄景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棉亭村,与石竹山、黄檗寺相毗邻,是集特色农业无公害蔬果、林木、花卉的种植与销售、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考察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园。天生农庄占地1078亩,建设有科普教育区、DIY创意园、农事体验区、游乐休闲区、住宿餐饮区,还有福园(千年
〖洪洋乡人物〗
杜源生
杜源生,男,汉族,1961年8月生,福建罗源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共青团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广电局副局长,有线电视台台长;鼓楼区委副书记;福州市科委副主任,市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2年03月起任福建省福清市市长;2005年12月起任
郑跃文
郑跃文,男,汉族,1962年1月出生福建罗源,无党派人士,金融学博士,科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先后获得过中国优秀民办科技实业家(1992年),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江西省十佳民营企业家(1995年),全国光彩事业奖章(1997年),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2000年),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开拓
孟明弟
孟明弟(1923-1949),福建省罗源县凤山镇岐余村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闽东游击队战士、闽浙赣边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罗源交通站联络员,参加了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9年5月在与城工部交通员李锦伙一起执行任务时,由于敌保长李锦香密报,被国民党县保安队逮捕,经受残酷折磨仍坚
李锦伙
李锦伙(1919-1949),福建省罗源县凤山镇岐余村人。1948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闽东游击队战士、闽浙赣边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罗源交通站交通员,参加了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反“清剿”斗争。1949年5月在前往岐余村与联络员孟明弟一起执行任务时,由于敌保长李锦香密报,被国民党县保安队逮捕,经受残酷折磨
黄寿金
黄寿金(1930-1951),福建省罗源县白塔乡白塔村人。195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黄寿金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林妹弟
林妹弟(1922-1951),福建省罗源县洪洋乡曹营村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林妹弟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游春宝
游春宝(1933-1951),福建省罗源县碧里乡廪头村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游春宝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陈在基
陈在基(1929-1951),福建省罗源县碧里乡濂澳村人。195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陈在基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李大平
李大平(1923-1951),福建省罗源县松山乡白水村人。195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李大平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林贻长
林贻长(1931-1951),福建省罗源县中房乡林家村人。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林贻长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雷仁弟
雷仁弟(1927-1951),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乡梧桐村人。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为闽侯军分区独立二营战士。1951年9月17日,为歼灭盘踞在霞浦沿海西洋岛的国民党军海匪,福建省军区发起解放西洋岛的战斗。雷仁弟随所在部队乘木船渡海参战,在罗源县吉壁澳海域突遇暴风雨,因翻船落水不幸牺牲。
黄克慈
黄克慈(1935-1967),福建省罗源县凤山镇三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2526部队军区政务处军医。1967年赴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援越抗美的工程建设任务,任后勤164支队医疗队军医。1967年10月10日在抗击美军轰炸中,因炮弹0不幸牺牲。安葬在越南朗达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