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平镇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永春县 > 东平镇主页
〖东平镇简介〗
东平镇地处桃溪下游,位于永春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南北群山对峙,中部属河谷盆是,辖区面积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3903亩,耕地面积6357亩。下设9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人,共5084户。东平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属于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有永春县典型"农业重镇"之称,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优胜村庄和卫生乡镇等称号。经济经构合理布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日超合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农业已建成"柑桔9000亩、茶叶1500亩、麻竹2000亩、蔬菜1000亩、花卉100亩、禽畜养殖场3个"等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霞林、鸿安、冷水工业小区初具规模,企业生产涉及建材、陶瓷、塑料、造纸、鞋帽、制衣、饮料、竹制工艺品、制茶等多种行业,初步实现了从"农业重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建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沈阳等50多个城市设立芦柑销售网点,芦柑、茶叶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3.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200万元,农业产值7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1亿元,大抓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太平街长1公里,宽24米,街道两侧新建店面260多间,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是永春县村镇建设的典型,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新村建设全面铺开,商住小区形成规模,其中东山村被泉州市定为新村建设试点村。拓宽改造铺筑水呢路面,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移动基站覆盖全镇,共安装电话2450部,每100户拥有电话48部。3.5万伏变电站的投入运行,解决了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问题。科教兴镇达成共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广电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东平镇特产〗
岵山荔枝
岵山荔枝,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特产,品种为乌叶荔枝,以色、香、味俱佳名闻名遐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名种,载入《荔枝谱》。荔枝的果壳、果核可入药治鼻衄、疗疝气。荔枝除供鲜食以外,还可以焙干、酿酒、作药,或者加工成罐头。荔枝干是一种滋补的干品,与桂圆干齐名,尤为产妇及老弱人士所喜爱。荔枝核含淀粉75%,是酿
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芦柑果实主要用于鲜食,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头、果汁、果酱、果冻等;果皮和果渣可提取果胶、酒精和柠檬酸;加工后的残渣物,通过发酵、干制可作饲料;橘络富营养又可药用;果皮和果渣可提取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全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优质糯米、红粬、芝麻等原料,用独特配方、精工发酵、陈酿多年而成。它具有色泽棕黑、酸中带甘、醇香爽口、久藏不腐等特点。既是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又兼有治病妙用,可防治腮腺炎、胆道蛔虫、感冒等疾病。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永春老醋色泽棕黑;含液态发酵老醋特有酯香味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锦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主要品种有红芽佛手茶和绿芽佛手茶。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鲜叶似佛手柑叶,叶肉肥厚丰润,质地柔软绵韧,嫩芽紫红亮丽,制好后外形如
石鼓白鸭汤
石鼓白鸭汤,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鸭子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形态似鸭非鸭,似鹅非鹅,红脸扁嘴,会飞会水,叫似鸟,具有极高的肉用、药用价值。肉质极为鲜香嫩脆,爽滑可口,药用保健价值很高。加入十几种中草药的白鸭汤营养丰富,汤浓味美、肥而不腻,
永春白粬
盛夏将至,永春的街头又可听见叫卖白粬(上图)的声音了。永春白粬是当地一种解暑消夏的好食品,与永春榜舍龟、永春橘红糕、永春金橘等小吃齐名。白粬做工讲究,从选料到制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做出来的白粬就无法达到质地洁白、入口柔韧的效果。做白粬一般从下午开始。首先选用上等的晚米,淘净、浸透后磨成米浆,将磨
〖东平镇景点〗
美魁堂——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
美魁堂——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为永春县文物保护单位。美魁堂是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红四军军部设在美魁堂。朱德同志也住在这里。美魁堂建于清末,木
郭氏家庙——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
郭氏家庙——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郭氏家庙是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又名岑楼大宗,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
福山堂——红四军后勤部旧址
福山堂是红四军后勤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红四军后勤部设在福山堂。当时福山堂大厅摆满了-支和白银,各连红军士兵来这里领白银去买米买菜。住在福山堂的有一位姓陈
贤山堂——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贤山堂是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二、三纵队司令部设在贤山堂。为便于联络,从贤山堂往外拉了很多电话线。贤山堂还是红四军领导召开会议的地方,
龙兴岩——红四军医疗所旧址
龙兴岩是红四军医疗所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尖峰山西北麓。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到永春县福鼎(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开展革命活动,时值酷暑,疟疾、痢疾流行,官兵患病甚多。红四军在龙兴岩设立临时医疗所,安置伤病员。福鼎群众自发到深山老林里采集野香薷和薪草等土方草药,为红军伤病员精心治
凤美堂——红四军米局旧址
凤美堂是红四军米局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联村后洋角落。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由于当时福鼎人口不足千人,无法满足红四军的给养。为了解决供给困难,打击投机商,由红四军庶务长和士兵委员会及当地的乡绅联合
〖东平镇人物〗
郑小波
郑小波(1957—),福建永春人。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199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2011年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现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
林伯祥
林伯祥(1916.4—1946.2)原名林松龄,原籍台湾,随父母居住厦门。1934年秋就学厦门大学。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任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厦青团)干事会干事,历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养正中学支部书记。1941年底,因泉州中心县委遭受破坏,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
颜国泰
颜国泰(1903—1931.11)又名颜 ,化名颜长标、陈秀,永春县石鼓镇凤美村人。1928年初南渡马来亚谋生。1929年归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任中共永春县委委员,在石鼓、蓬壶、达埔等乡村和安溪东溪开展农运,领导抗捐抗税斗争。1931年春,由中共福建省委派遣,打入国民党张贞49师独立团
许寒冰
许寒冰,女,汉族,1920年生,福建永春人。革命家、外交家、新四军老战士姬鹏飞夫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部后方医院会计、苏北军区司令部副股长。建国后,在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1958年后历任外交部人事司科长,外交部干部司处长、专员、副司长,外交部非洲司、领事司
苏昌培
苏昌培,1932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蓬壶乡。1949年8月加入闽粤赣游击队永春工作队投身革命。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2月至1967年2月,历任福建省永春县劳动科长,岵山区、城关区区长,县粮食局局长,湖洋公社党委书记;“文革”中受冲击,1967年2月起被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
许昆林
许昆林,男,1965年5月生,汉族,福建永春人,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0.09—1984.08 杭州商学院商业企业管理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1984.08—1986.10 国家物价局检查司干部1986.10—1988.10 国家物价局检查司
梁灵光
梁灵光,男,1916年11月出生,福建永春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广东省原省长,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生经历1916年11月,梁灵光出生,福建永春人。高中文化。曾用名梁剑平。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
林一心
林一心,1912年生,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人。1930年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直至1938年5月调往浙江,担任中共金(华)衢(州)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共金华县委书记(兼)。1938年6月至7月兼任中共义乌县委书记。后任中共金衢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金衢特委书记等职。曾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
李永康
李永康(1908-1932),福建省永春县东平乡人。1927年在内碧、外碧等地任教期间参加革命,在中共永春特支领导下,积极参与农运活动,发展农会会员,进行减租、抗饷、反破孩的斗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委员。同年冬受命到永春岱山一带发展党团组织,领导群众进行“五抗”斗争。
林士带
林士带(1916-1943),化名林从儒,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人。早年就学于永春中学和厦门中华中学高中部。学生时代参加革命,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调安南永德(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击区加强红军游击队的建设,参加闽中游击战争。1935年秋,敌军调集重兵“围剿”安南永德苏区,红军游击队分
吴国清
吴国清(1909-1935),原名吴隆华、又名伍国清,福建省永春县人。出生贫苦家庭,1928年在厦门禾山中学就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高中毕业回永春,先后在后庙、启贤、花石、莲壶等小学及润中公学任教,开办夜校从事革命宣传,组织工会、农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29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宣传委员兼共
李世全
李世全(1908-1933),字丁华,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人。1908年11月出生,早年在厦门读初中,1930年夏参加革命,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进入平和县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接受军事训练,随后调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边区工作,参与开辟安南永游击区的斗争,历任安溪县游击队队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