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永春县主页
〖永春县简介〗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7°41’-118°31’,北纬25°13’-25°33’之间,东与仙游县相连,西和漳平市交界,南同南安市、安溪县接壤,北和大田县、德化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全境呈带状,东西长84.7公里,南北宽37.2公里。总人口54万人。现设18个镇、4个乡、9个国营农林茶果场。所获荣誉永春县是国务院首批开放县之一,是“国家卫生县城”、“中国芦柑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福建省乌龙茶生产出口基地县、全国最大的陶瓷灯饰生产县、全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重点地方产煤县。行政区划县人民政府驻桃城镇,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县辖18个镇、4个乡:桃城镇、五里街镇、一都镇、下洋镇、蓬壶镇、达埔镇、吾峰镇、石鼓镇、岵山镇、东平镇、湖洋镇、坑仔口镇、玉斗镇、锦斗镇、东关镇、桂洋镇、苏坑镇、仙夹镇、横口乡、呈祥乡、介福乡、外山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气候条件永春气候条件优越,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兼有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西半县属中亚热带,东半县属南亚热带,而千米以上山地则属北亚热带 。全县无霜期320天 ,平均气温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地形地貌永春境内山多地少,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境内以蓬壶马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溪流瀑布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地貌资源丰富,分布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山体俊美,自然风光迷人 ,是永春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起地区,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沿桃溪散布着串珠状的山间小盆地,是永春县重要的经济文化带。自然资源境内资源丰富,溪流纵横,水系发达,水能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装机开发量11.7万千瓦。山地面积152万亩,森林覆盖率66.8%,木材蓄积量270万立方米,是全省用材林基地之一。地下矿藏主要有煤、铁、锰、石灰石、高岭土、明矾、花岗岩、辉绿岩、矿泉水、地热水等。永春无烟煤储量达1.3亿吨,煤质好,是全国地方重点产煤县之一,闽东南地区的煤炭主要供应地。高岭土储量丰富,分布甚广。坑仔口盘龙山矿泉水是全国第四家由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命名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其水质可以与比利时士巴矿泉水、法国埃维昂矿泉水、美国山谷矿泉水等世界名牌相媲美。工业发展永春工业正在崛起,涉及采掘、电力、化工、造纸、陶瓷、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美术工艺、制药等20多个行业,向社会提供1000多种产品,形成了以煤炭、食品、化工、建材、陶瓷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开发、创造了一批名、特、优产品。永春老醋、养脾散、天然芦柑果汁、金桔糖、神香、漆篮等产品一直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有较高的声誉。具有永春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历史文化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自德化南伸本县,绵延全境。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蓬壶马跳为界,大致可分为两部份。西北群山叠嶂,幽壑高岩,泉清树绿;东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犹如珠串散布。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数游永春,不禁赞道“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 东关桥永春民风淳朴,劳动力充足,素质良好。全县劳动力20.6万人,占总人口的39.2%。每十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者达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县有普通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校各1所、职业中学4所、普通中学36所。1995年开始全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永春县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港澳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群岛。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同胞达103万人,足迹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简称“世永联”),不仅对加强海外乡亲的横向联系,敦睦乡谊,合作交流,而且对该县开展海外侨务工作,加快永春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来,永春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项目规模日趋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历史名人永春出现的名人有:余光中、卢琦、郭忠福、林阿绵、陈英、弘一法师、留从效、颜域、留正、周自超、陈晋接、庄际昌、林一心、陈秀东、赵学敏、白粬、梁灵光、林连通、林国雄、许寒冰、苏晋中,朱子、吴作栋。永春特产永春芦柑永春岵山的荔枝、达浦的甘蔗、下洋的煤矿、玉斗坑子口的香茶、湖洋的芦柑、县城的纸织画、农家的榜舍龟;下洋的牛姆林、蓬壶的百丈岩、一都的岱山岩、石鼓的魁星岩、五里街的万春寨、岵山的北溪村、锦斗的乌髻岩等都是永春人民的骄傲。“永春佛手,清香可口!”“永春佛手香又甜,畅销全国赚大钱!”永春的佛手三次去全国参加比赛,次次都得了一个冠军,所以又有了一句话 :“永春佛手,全国第一!”永春县五里街镇的逢源饮料厂、下洋镇的红狮水泥都畅销全国,价格便宜,质量上等。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闻名全国。2016年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永春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永春县特产〗
岵山荔枝
岵山荔枝,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特产,品种为乌叶荔枝,以色、香、味俱佳名闻名遐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名种,载入《荔枝谱》。荔枝的果壳、果核可入药治鼻衄、疗疝气。荔枝除供鲜食以外,还可以焙干、酿酒、作药,或者加工成罐头。荔枝干是一种滋补的干品,与桂圆干齐名,尤为产妇及老弱人士所喜爱。荔枝核含淀粉75%,是酿
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芦柑果实主要用于鲜食,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头、果汁、果酱、果冻等;果皮和果渣可提取果胶、酒精和柠檬酸;加工后的残渣物,通过发酵、干制可作饲料;橘络富营养又可药用;果皮和果渣可提取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全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优质糯米、红粬、芝麻等原料,用独特配方、精工发酵、陈酿多年而成。它具有色泽棕黑、酸中带甘、醇香爽口、久藏不腐等特点。既是质地优良的调味品,又兼有治病妙用,可防治腮腺炎、胆道蛔虫、感冒等疾病。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永春老醋色泽棕黑;含液态发酵老醋特有酯香味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锦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主要品种有红芽佛手茶和绿芽佛手茶。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鲜叶似佛手柑叶,叶肉肥厚丰润,质地柔软绵韧,嫩芽紫红亮丽,制好后外形如
石鼓白鸭汤
石鼓白鸭汤,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鸭子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形态似鸭非鸭,似鹅非鹅,红脸扁嘴,会飞会水,叫似鸟,具有极高的肉用、药用价值。肉质极为鲜香嫩脆,爽滑可口,药用保健价值很高。加入十几种中草药的白鸭汤营养丰富,汤浓味美、肥而不腻,
永春白粬
盛夏将至,永春的街头又可听见叫卖白粬(上图)的声音了。永春白粬是当地一种解暑消夏的好食品,与永春榜舍龟、永春橘红糕、永春金橘等小吃齐名。白粬做工讲究,从选料到制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做出来的白粬就无法达到质地洁白、入口柔韧的效果。做白粬一般从下午开始。首先选用上等的晚米,淘净、浸透后磨成米浆,将磨
〖永春县景点〗
美魁堂——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
美魁堂——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为永春县文物保护单位。美魁堂是朱德住宿和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红四军军部设在美魁堂。朱德同志也住在这里。美魁堂建于清末,木
郭氏家庙——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
郭氏家庙——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郭氏家庙是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又名岑楼大宗,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
福山堂——红四军后勤部旧址
福山堂是红四军后勤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红四军后勤部设在福山堂。当时福山堂大厅摆满了-支和白银,各连红军士兵来这里领白银去买米买菜。住在福山堂的有一位姓陈
贤山堂——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
贤山堂是红四军二、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时,将二、三纵队司令部设在贤山堂。为便于联络,从贤山堂往外拉了很多电话线。贤山堂还是红四军领导召开会议的地方,
龙兴岩——红四军医疗所旧址
龙兴岩是红四军医疗所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环峰村尖峰山西北麓。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到永春县福鼎(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开展革命活动,时值酷暑,疟疾、痢疾流行,官兵患病甚多。红四军在龙兴岩设立临时医疗所,安置伤病员。福鼎群众自发到深山老林里采集野香薷和薪草等土方草药,为红军伤病员精心治
凤美堂——红四军米局旧址
凤美堂是红四军米局旧址,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联村后洋角落。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由于当时福鼎人口不足千人,无法满足红四军的给养。为了解决供给困难,打击投机商,由红四军庶务长和士兵委员会及当地的乡绅联合
〖永春县人物〗
郑小波
郑小波(1957—),福建永春人。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199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2011年担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现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
林伯祥
林伯祥(1916.4—1946.2)原名林松龄,原籍台湾,随父母居住厦门。1934年秋就学厦门大学。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任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厦青团)干事会干事,历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养正中学支部书记。1941年底,因泉州中心县委遭受破坏,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
颜国泰
颜国泰(1903—1931.11)又名颜 ,化名颜长标、陈秀,永春县石鼓镇凤美村人。1928年初南渡马来亚谋生。1929年归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任中共永春县委委员,在石鼓、蓬壶、达埔等乡村和安溪东溪开展农运,领导抗捐抗税斗争。1931年春,由中共福建省委派遣,打入国民党张贞49师独立团
许寒冰
许寒冰,女,汉族,1920年生,福建永春人。革命家、外交家、新四军老战士姬鹏飞夫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部后方医院会计、苏北军区司令部副股长。建国后,在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1958年后历任外交部人事司科长,外交部干部司处长、专员、副司长,外交部非洲司、领事司
苏昌培
苏昌培,1932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蓬壶乡。1949年8月加入闽粤赣游击队永春工作队投身革命。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2月至1967年2月,历任福建省永春县劳动科长,岵山区、城关区区长,县粮食局局长,湖洋公社党委书记;“文革”中受冲击,1967年2月起被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
许昆林
许昆林,男,1965年5月生,汉族,福建永春人,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0.09—1984.08 杭州商学院商业企业管理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1984.08—1986.10 国家物价局检查司干部1986.10—1988.10 国家物价局检查司
梁灵光
梁灵光,男,1916年11月出生,福建永春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广东省原省长,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生经历1916年11月,梁灵光出生,福建永春人。高中文化。曾用名梁剑平。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
林一心
林一心,1912年生,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西昌村人。1930年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直至1938年5月调往浙江,担任中共金(华)衢(州)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共金华县委书记(兼)。1938年6月至7月兼任中共义乌县委书记。后任中共金衢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共金衢特委书记等职。曾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
李永康
李永康(1908-1932),福建省永春县东平乡人。1927年在内碧、外碧等地任教期间参加革命,在中共永春特支领导下,积极参与农运活动,发展农会会员,进行减租、抗饷、反破孩的斗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委员。同年冬受命到永春岱山一带发展党团组织,领导群众进行“五抗”斗争。
林士带
林士带(1916-1943),化名林从儒,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人。早年就学于永春中学和厦门中华中学高中部。学生时代参加革命,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调安南永德(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击区加强红军游击队的建设,参加闽中游击战争。1935年秋,敌军调集重兵“围剿”安南永德苏区,红军游击队分
吴国清
吴国清(1909-1935),原名吴隆华、又名伍国清,福建省永春县人。出生贫苦家庭,1928年在厦门禾山中学就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高中毕业回永春,先后在后庙、启贤、花石、莲壶等小学及润中公学任教,开办夜校从事革命宣传,组织工会、农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29年任中共永春县委宣传委员兼共
李世全
李世全(1908-1933),字丁华,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人。1908年11月出生,早年在厦门读初中,1930年夏参加革命,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进入平和县闽南红军独立三团接受军事训练,随后调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边区工作,参与开辟安南永游击区的斗争,历任安溪县游击队队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