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
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海珠区 > 赤岗街道人物

赤岗街道人物

樊振东
樊振东,1997年1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效力于广东省乒乓球队、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现役军人。2012年2月,进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12月,获得乒乓球世青赛男单、混双、男团冠军。2013年9月,获第12届全运会男团、男双冠军以及男单亚军;11月,在国际乒联巡回赛波兰公开赛上,
王烁
王烁,男,汉族,198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生前为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主管医师。他始终奋战在广东公共卫生工作一线,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驻荆州防控队队员、国家援荆流调排查和巡回督导队副队长、疾控系统驻荆州市防控小分队队员,对口支援荆州市开展流调排查和巡回督导工作。2020
潘正炜
潘正炜(1791-1850),字季彤,号榆庭,潘振承孙,潘有度四子。他继承两代家业后,又以潘绍光名义开设同孚行,业务更为发展,是潘氏生意贸易最为鼎盛时期,仍居于十三行领袖地位,被外商尊称为潘启官三世。有资料统计,当时其家财约值1亿法郎,在华北的资产还未计在内。潘正炜既为豪商巨贾,但仍沿袭潘氏急公好义
潘有度
潘有度(1755-1820),字宪臣,号应尚,又号容谷。潘振承四子。他幼年兼承家学,饱读诗书,长成后继承父业,主理潘家同文行业务。由于深谙对外贸易之道,博得官府信任,赞其“洋务最为熟练”,业务续有发展。其后,十三行总商曾一度易人,但不久他又凭藉外贸家声誉与个人才干而再次出任,被在华外商尊称为“潘启官
潘有为
潘有为(1743-1821),字卓臣,号应麟,又号毅堂。潘振承次子。他不侍父营商而选取入仕之途。他博学多才,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考中举人,越两年考取进士,授职内阁中书,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唯他性情耿介,不事权贵,居京官十七年从未升迁。后受父命丁忧回乡,从此不复出仕,退闲林下,潜心砌著。他师事
何善衡
何善衡(1900-1997),祖籍番禺县茭塘司石溪村(今属广州市海珠区)。清代末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困家庭,靠母亲挑担上街贩卖棕绳度日,在半饥半饱中度过了幼年。因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10岁前仍未入学读书。其后,父母将他送回乡下,入读费用不高的私塾。在乡间私塾,虽然学的是《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古典启
李青来
李青来(1748~1833),原名明彻,字大纲、云飞,道号青来,祖籍江苏松江(今上海),先祖早年入粤,青来出生于广州。他年少聪慧,12岁出家,在罗浮山冲虚观修道,刻苦自学历法、绘图、绘画,精通天文、地理、历算。曾充任贡使,携画上京,得访钦天监,观摩我国历代天文仪器。返穗后,潜心写成天文历史上珍贵的《
胡亚基
胡亚基(1816~1880)胡亚基,名玉玑,字南生,号琼轩,又名璇泽,广东番禺黄埔乡(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新加坡开埠后不久,胡氏的叔父胡宏宝前往该埠谋生,初打工,后开杂粮店,取名“黄埔公司”,专营牛肉、面包、蔬菜以及供应往来商船和英军舰所需食品。道光十年(1830)左右,胡
孙雪峰
孙雪峰,男,出生于1964年,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临床医学肾脏病专业博士后出站。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89年同校内科肾脏病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同校内科肾脏病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中山大学临床医学肾脏病专业博士后出站。1995
黄锋先
黄锋先,博士导师, 1986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附一院从事内科肾脏病医疗、教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返流性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在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尤其在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等领域具有较深造诣。 主要研究方向: 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腹膜透析
徐光川
徐光川: 肿瘤内科教授、硕士导师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内科常务副主任,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副主任。1970年8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开始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工作。先后受聘为助教、讲师、副主任医师、教授,1974年广东中医学院西中班学习,1977年3月——1998年2月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王深明
王深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甲状腺外科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1982年 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并留任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外科医师。1983年 1989年 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中山医科大学聘为讲师和主治医
梁卓仁
梁卓仁,高级工程师,香港浸会大学MBA,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现任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为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以下简称四航局)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中港第四航务工程局,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5000多名员
马侣
马侣(?--1911年04月27日 ),又名马吕,汉族,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原番禺)人。早年加入行伍。曾随部队驻军安南(今越南)海防,这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参加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他勇敢善战,深得黄兴器重。1908年,参加钦廉上思起义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4月27
肖杰
肖杰(1969~1990),海珠区人,1969年9月出生,共青团员。1989年7月从广州市人民 学校毕业,分配到海珠区公安分局-队工作。1990年6月30日上午,区公安分局-队接到东山区公安分局信息通报,得知1989年1月发生在海珠区洪德路聚龙八巷3号伤害致死案嫌疑犯杨润华的有关情况。肖杰、叶仲儒等
张漪芝
张漪芝(1920~1944),女,又名漪兰,广州番禺瑶头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联星村)人。她13岁时随家人到香港读书。后在学校参加了进步组织“同志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民国32年(1943)参加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后,漪芝跟随组织转移内地,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卫生员、救护队队长等职务。民
何君侠
何君侠(1913~1989),海珠区新滘镇石溪村人。毕业于广州私立南武中学。民国17~27年(1928~1938)先后在南海、新会、三水、花县等地当小学教师。君侠于民国27年(1938)初便投身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工作,并于同年7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任中共佛山支部委员,领导广东救亡呼声社佛
卫国尧
卫国尧(1913~1944),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祈氏抚养长大。民国17年(1928)15岁时考进中大附中,中学时期,经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立志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国23年春,高中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考进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得到该校进步校长岗山万
冯广
冯广(1912~1929),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自幼父母病故,在香港与大哥冯新相依为命,后来到一家小工厂做工。民国14年(1925)6月,省港大-爆发,冯广回到广州。民国15年4月,参加劳动童子团,先后被选为副团长兼宣传部长、总团候补执行委员,并加入了共青团。不久,任总团
李天马
李天马(1908~1990),广州番禺石溪乡(今属海珠区新滘镇)人。早年就读于私塾,专攻古典文学,并由其父教习书法。及壮,漫游江南,结交书坛前辈,虚心请教。他博览群书,凡有关书法史传、论述、技法、著录、考证、鉴别等,无不探源,使技法和理论日臻成熟。建国后,他居家以书法授徒,培育书坛新秀,以严于治学事
梁方仲
梁方仲(1908~1970),原名嘉宝,别名方翁、畏人、方中,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受新思潮影响,于民国10年离家出走赴北平求学。民国14年(1925),方仲在美国教会办的崇实中学读书。“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反帝怒潮汹涌澎湃。他 美籍校长殴打学生,愤然离校,
罗明燏
罗明燏(1905~1987),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民国15年(1926)7月在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历任广州市工务局测量员、工程助理员、技佐、技师、广州市政府工程专员。民国20年(1931)8月任广东省政府技正(工程师)并在動勤大学任教。他参与了广州河南滨江大堤建设、梅花村公馆区的主要工程设计
陈金
陈金(1905~1979),女,广州河南(海珠区)水上居民。原新港街第一居民委员会主任兼妇女主任,中共党员。她从小生长在蛋户人家,一家人在河南尾一带靠摆渡、捉鱼虾、当小贩等为生,过着浮家泛宅的生活。小时候,她父母节衣缩食送她上岸读书。由于世俗偏见,她在学校受欺侮,最后-停学回家帮父维持生计。新中国成
罗明佑
罗明佑(1900~1967),海珠区新滘镇沥滘村人。毕业于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民国7年(1918)罗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当时北京城只有一家外国经营的“平安影戏院”,票价昂贵,一张影票最低售2元,超过半担米价。18岁的罗明佑,出于民族自尊心,想开办一家为中国人和学生开放的电影院,打破外国人对电影的垄断
李野屋
李野屋(1899~1938),号尘、野仙、荒山、饨根上人,广州河南(海珠区)人。幼年家贫辍学,在河南南村一茶楼做挑水工人。性好静,喜爱诗画。工余时常到附近茶楼、商店观看挂在墙壁上的画,晚上则专心练习临摹。其父少谱与画家陈树人有交往,野屋遂常蒙树人指点,且因天资聪颖,绘画技术很快提高。与李寿庵同为自学
冯锐
冯锐(1900~1936),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就读于康纳尔大学,获农业经济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后到河北省的中华平民促进会工作,参与改革乡村建设事业。民国20年(1931),冯回到广州任建设厅农林局局长兼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上任后,冯根据
何琳
何琳(1894~1969),广州河南(海珠区)人。他幼年丧父,家境清贫,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到南武学堂求职,得校长何剑吴同情,免费入南武学堂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每年考试均名列前茅。民国3年(1914)毕业于南武学堂。曾先后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何爱好体育,擅长排球。民国3年(1914)、民国5
许民辉
许民辉(1890~1961),原籍广东开平县,清光绪十六年(1890)2月在广州河南(海珠区)出生。童年入私塾,后进南武学堂读书。他酷爱体育活动,擅长田径、足球,参加校内赛跑及当时的历届全省运动会,均名列前茅,多次为南武学堂夺得省运会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宣统二年(1910)被选为华南区田径选手,
黄任恒
黄任恒(1876~1953),字秩南,祖籍广东南海,世居广州河南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早年就读于广州越华书院。毕生埋头读书,专心著述,未曾涉足社会任事,是一位资历颇深、默默耕耘的历史和乡邦文献学者。广州建国初期,朱光副市长曾驰书聘请他任市人民政府参事,但他始终未到职。任恒熟悉河南的风土人情和
邓凤墀
邓凤墀(1874~1948),广州番禺南箕乡(今属海珠区南石头街道)人。早年在广州河南开设恒昌盛木材店。民国4年(1915),在河南龙导尾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橡胶制品厂一广东兄弟创制树胶公司,凤墀自任经理。所生产的胶牙托、胶鞋底,深受顾客欢迎。大新、先施等大百货公司不断增加定货,供不应求,产品风行华南地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