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
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方城县主页
〖方城县简介〗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经112°38′~ 113°24′,北纬33°04′~ 33°37′。东邻舞钢区、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二、自然特征素称“五界一口”,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缺口。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760.3米,最低海拔108米,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7%、22%、31%。境内有河流70余条,年均气温14.4℃,年均日照209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803.9毫米,无霜期220天。三、政区沿革夏商时属豫州;西周属缯、申;春秋战国属楚;秦置阳城县,属地阳郡;西汉为堵阳县,属荆州南阳郡;东汉、三国、西晋因之;北魏置方城县,属襄阳郡;隋唐宋仍为方城县,属唐州;金置裕州,属南京路;元明清仍为裕州,属南阳府;民国时为方城县,属汝阳道,后直隶河南省;建国后仍称方城县至今。key2017年10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方城县为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方城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方城县特产〗
西峡猕猴桃
西峡猕猴桃是河南省西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县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该县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产品通过多项国际及中国国内认证,获得多项荣誉。该县也获"猕猴桃之乡"称号。地理
方城烩面
方城烩面是一道传统面食小吃。聪明的烩面师傅们结合着方城的特色——回族较多,从而羊肉资源丰富,进而摸索改进形成今天的豫南特色美食——方城烩面。方城盛产小麦,方城烩面是方城名吃之一。方城烩面看似容易做,可是要达到真正的口味绝非一般人所能做的。欲辨其是否正宗方城烩面,一观汤,二看面,三尝辣椒油。烩面简介
大烩羊肉
特点 浓厚香辣,味美汤鲜。原料萍乡长平山羊肉1000克。制作方法茶油烧热,生姜、干红辣椒爆炒,再加羊肉与配料同炒,注入原汤煮沸,起锅装碗。文化背景萍乡盛产黑山羊,由于此羊专食野生树叶树支,从不吃任何饲料,因此生长速度很慢,一般一年才能长到三十斤左右,萍乡人在处理此羊肉时与外地不同,先是剁成几大块,放
烩面
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名小吃。烩面发源于郑州,但早已经不再局限于郑州本地,成为河南人民十分喜欢的一道面食了!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 烩面的 面是用优质精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开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
方城烧麦
清光绪年间,方城县城内开化寺街马玉亮(回族),始创"烧麦"。最初不叫"烧麦"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随改名为"烧麦"。 "烧麦"是方城著名民间风味小吃,盛誉百年。每年只做两笼,每笼400个左右。"烧麦"上市,即抢购一空。故此名传四方。
羊肉烩面
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汤,浓酽醇厚;面条,鲜香有韧劲;羊肉,鲜嫩酥烂。做羊肉烩面有三要素,面、料、汤。和面的时候要放一些盐,揉成团后醒二十分钟,然后再揉十分钟,醒二十分钟,反复3-4次,抻出的面条才有韧劲。其配料丰富,包括羊肉、粉丝、木耳、黄花菜、豆腐皮丝、海带、鹌鹑蛋等。
〖方城县景点〗
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河南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迹园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主要有老界岭和恐龙遗迹园两大景区组成,是一个融科普、科考、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老界岭旅游度假风景区分为情人谷、仙人谷、日月谷及界岭主峰四大景区和老界岭休闲度假区;西峡恐龙园主要分为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豫鄂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距桐柏县城三公里。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是古“四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区内自然景观奇绝,人文景观荟萃,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
丹江大观苑
丹江大观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依托亚洲较大的人工淡水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为亚洲较大的人工淡水库。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丹江大观苑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自然景观较丰富的区域。景区从西向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
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人民东路,占地面积为211亩。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也是范仲淹讲学创立的学堂。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建筑组成,清代建筑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
龙潭沟景区
龙潭沟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景区整个山体是长期流水冲击下而形成的梯式瀑布群,在地质学上属于典型的水蚀地貌,区内景点集中,瀑布密集,聚集了大小19道瀑布和72潭,群瀑叠落飞泻直下,潭深水幽奇石遍布,整个山体如两条巨龙盘卧,并有数条小龙飞舞。龙潭沟景区,融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卧龙岗武侯祠,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卧龙路,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也是明朝朝廷钦定的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占地12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四周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
〖方城县人物〗
张延昆
张延昆,男,汉族,1963年1月生,河南方城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曾任新疆石油局研究院劳动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教导员,新疆石油局党委组织部干部管理科副科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单向前
单向前,男,汉族,河南省方城县人,中共党员。1995.08-2003.04人民日报工作;2003.05-2011.10中央组织部工作;2011.11-2012.07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2012.07-2014.12芜湖市委常委、繁昌县委书记(挂任);2014.12任铜陵市委副书记;2018
王锋
王锋,男,汉族,1978年12月生,生前系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民。在大火肆虐的生死关头,王锋毫无畏惧、挺身而出,以生命为代价,三入火海救人,使20多位邻居在火灾中无一伤亡,谱写出一曲侠肝义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2016年5月18日凌晨,租住在一楼的王锋被一股焦煳味呛醒。他打开卧室门,只
张穆之
张穆之,字思静,梁武帝萧衍母张尚柔之父。西晋司空张华六世孙。宋文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交阯太守。在郡政绩卓异。交州刺史死,境内大乱,他威怀兼抚,州得以安定。宋文帝将授以交州刺史,未拜病卒。梁武帝即位,追赠光禄大夫。传记《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穆之,字思静,晋司空华六世孙也。少方雅,有识鉴。初为员外散骑
张尚柔
张尚柔(?—472年),范阳方城(今属河南)人,梁武帝萧衍生母。父张穆之,官交州刺史,追赠光禄大夫。母萧氏,即太祖从姑。尚柔自幼聪慧,知识渊博。她于宋元嘉年间嫁给萧顺之,当她怀孕时,忽然看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夺目。世间所奇。她惊问侍者看见没,侍者说没有。她说看见者当富贵,便取而吞之,当月便生下萧衍。
吴阿衡
吴阿衡(1588年~1638年),字隆徽,裕州(今河南省方城县)人。明万历已未科(公元1619年)进士,任山东省淄川令,后调任历城令。抗敌过程当时,白莲教数万人攻历城,吴阿衡设伏兵,白莲教大败。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明朝皇帝钦锡盔甲,并赐御制“忠”字,不久升任湖广道御史。吴阿衡首行向皇帝揭发魏忠贤
韩术
韩术,荆州南阳郡堵阳(河南南阳市方城县东约三公里)人,东汉河东太守。楚国先贤传曰:暨(三国曹魏司徒、南乡亭侯),韩王信之后。祖术,河东太守。父纯,南郡太守。
栗在山
栗在山原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政治委员。栗在山是河南省方城县人。1933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许昌工委青年委员,区委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后兼任开封市委组织部部长,纵队组织部部长,团政委,旅政治
李武乔
李武乔(1901.9~1977.12),曾用名李震寅,河南省方城县人。1918年考入河南省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不久被选为学生会理事,并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李武乔考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文学院,在哲学家冯友兰和文学家郭绍虞的影响下,一心致力于学术研究。1924年,李武乔受大革命的启迪
王青槐
王青槐 (1938~)笔名愚任。河南方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果洛州银行信贷员、州文化馆创作员,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干事,河南石油勘探局宣传部新闻科长,《河南石油报》主编,中共河南石油勘探局宣传部副部长、作协主席,主任。青海省作协理事,石油作协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
庹震
庹震,男,1959年9月出生,河南省方城县人。1978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他先后学习了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史、西方经济学说史、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高等数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他还选修了古汉语、美学等课程。他的勤奋
杜凤瑞
杜凤瑞,1933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随父母乞讨,10岁就给地主当小伙计,受尽剥削和-,养成了嫉恶如仇、坚强不屈的性格。1947年11月上旬,方城县解放了,人民群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杜凤瑞一家也沉浸在欢乐之中。1948年春,赵洼村来了区干部,召开群众大会,动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