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简介〗
沙洋地处鄂中腹地,汉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北端,现辖13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1个新区,1个港区,国土面积20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沙洋撤区设县,沙洋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县之一。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全国油菜籽加工第一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菜籽油之乡等称号。沙洋历史文化悠久。这里留下了中南地区规模最大、年代最久、保存较完整的新石器古城遗址──距今4500年的马家垸遗址,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权县,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郭店楚简。境内包山楚墓、楚庄王墓等楚墓群连绵分布,素有“楚文化地下宝库”之称。沙洋区位优势明显。沙洋是湖北省和中国的地理几何中心,位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结合部,毗邻汉江,水运畅通,素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等美誉。随着江汉运河通水通航和沙洋中心港加快建设,沙洋成为“荆—沙—汉”千吨级航运圈的重要节点。襄荆高速穿境而过,国道207、234、348和汉宜线等一级公路四通八达。枣潜高速、蒙华铁路即将开工,沙洋对外交通将更加便捷。沙洋产业独具特色。农业综合优势明显,水稻、棉花、油料、畜禽、鲜鱼等农产品量大质优,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优质棉、双低油和优质水产品基地。新型工业后发赶超,农产品加工、玻璃建材、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四大百亿产业”初具规模。文化旅游加快发展,“楚文化”与“农文化”交相辉映,纪山楚文化旅游区纳入“国家历史文化大遗址保护片区”,中国农谷?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破茧而出,“金色沙洋”美景享誉全国。沙洋投资环境优越。坚持营造“亲商、富商、安商、乐商”的投资环境,沙洋经济开发区正在申报创建省级高新区,“两区两园”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深化审批改革,打造了投资绿色通道;推行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制,健全了“项目审批专人全程代理服务、开工建设全方位服务、竣工投产后经常0”三大服务体系。当前,沙洋正面临着长江经济带(引江济汉工程)、汉江生态经济带及中国农谷、鄂中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机遇,江汉运河通水通航,蒙华铁路、枣潜高速、沙洋中心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动工,沙洋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沙洋县特产〗
沙洋太师饼
陆九渊是南宋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着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绍熙二年(公元1191),出知荆门军(辖原今沙洋、东宝、掇刀、当阳等地),政绩显着,社会风气良好。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相传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任荆门知军时,朝中有一太师特别器
沙洋奢香玉簪
奢香玉簪原名叫油炸犀牛角,是以瘦猪肉为主料,配白壳辣椒等辅料炸制而成的。因其形似玉簪,里嫩外酥,香辣可口而得名。相传明代时期,沙洋地方官曾以此菜招待过明朝皇帝派来招降的使者。由于当时辣椒刚传入中国不久,栽培和食用尚未普及,这位使者不识辣椒,也不习惯辣味,误认为沙洋人在食物中放进了毒药,企图毒死他,致
沙洋米茶
沙洋米茶,也叫焌米茶,也叫米茶、酸米茶、炒米茶,得名于“食之裹腹,饮之解渴”。叫焌米茶是因为该小吃中间带少许的米粒,似茶一样,发酵后更好吃,所以叫“焌米茶”。其制作方法为:先将大米或麦米放在锅里翻炒至熟透,然后盛起,待锅里的水煮沸后,将少许炒米放进锅中
龙凤缘
龙凤缘是沙洋长湖一带的传统名菜。清顺治年间,荆门人王三荐为官清正,时人称其王青天。甲午(公元1654年)12月郑成功攻打漳州,次年6月,王三荐为避战乱而逃往京城,投靠靖南王耿继茂,适逢其子耿精忠娶妻,王三荐命随身的荆门籍厨师做了一道以鳝鱼和鸡肉同烹的菜肴,取名“龙凤缘”,靖南
南风菜
南风菜是沙洋民间的春腌菜,早在清朝晚期就已有此菜。因出晒时天气多刮南风,故名南风菜。南风菜多以大叶芥菜或腊菜,在春季腌制发酵经南风吹干而成。食用时可与多样荤素搭配,佐以酱油、白糖、生葱、生姜、八角、桂皮、芝麻油等料,配制成各色佳肴。如用南风菜烧肉,南风菜烧鳝鱼,南风菜烧猪蹄膀等,在宴席上颇受欢迎。南
火烧粑
火烧粑是沙洋农家传统的民间小吃。在沙洋流传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它是小麦面或苞谷面用冷水和好后,做成圆圆的粑粑放在火塘里,用燃烧过的柴火灰埋好,再堆上正在燃烧的柴火,烧上一段时间,从灰里刨出来,这就是火烧粑。拍去上面的灰尘,火烧粑焦黄锃亮,香味扑鼻,甜滋滋、香喷喷、脆生生,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做烧粑,
〖沙洋县景点〗
洋县文庙大成殿
洋县文庙大成殿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洋县文庙大成殿时代:清地点:洋县洋州镇文明西路洋县中学院内保护范围:以大成殿为坐标,东、西檐水各外延5米,南、北檐水各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西分别向外延伸3米,南、北分别向外延伸5米。2008年,洋县文庙大成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老街古建筑群
华阳老街古建筑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华阳老街古建筑群时代:清、民国地址:汉中市洋县华阳镇保护范围:(1)华阳古街:东、南、西为东西河之间,北至将军桥;(2)华阳城址:城墙以内;(3)华阳街戏楼:东、南、西至外檐,北至外檐以北50米;(4)华阳村塔:塔本体。建设控制地带:(1)华阳古街:同A区;(2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北3公里,与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洋县县城出口相接。是集自然保护区与科研、朱鹮保护与观赏、游览、会务、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1983
洋县谢村民居
洋县谢村民居时代:民国地点:洋县谢村镇东韩村保护范围:四周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洋县谢村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韩村:东韩村…… 东韩村
汤家庵千佛洞
汤家庵千佛洞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汤家庵千佛洞时代:明地点:洋县八里关乡王河村汤家庵组保护范围:以洞门为中心,向东50米,向南70米,向西30米,向北5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向东、南、西、北分别外延50米、30米、70米、95米。2008年,汤家庵千佛洞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醴泉寺大殿
醴泉寺大殿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醴泉寺大殿时代:元地点:洋县磨子桥镇磨子桥村保护范围:东至檐水向东12米处,南至檐水向南24米处,西至檐水向西30米处,北至檐水向北4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檐水向东40米处,西至坡根,南、北同A区。2008年,醴泉寺大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洋县人物〗
张富清
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
冯新柱
冯新柱,男,汉族,1960年7月生,陕西洋县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1979年10月至1981年7月西安统计学校统计专业学习;1981年7月至1989年11月陕西省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工作,先后任计财科出纳、计财
薛华
薛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70年出生地:陕西汉中洋县毕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薛华,1970年生,陕西人。扎实的专业基础,日将月就的学习、创新能力,赋予他学者的气质、宽广的胸襟、战略的眼光。历经十年磨练,凭借-远瞩的战略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思路、高度的市场敏感力,将海大由一个作坊式的小厂
黄成连
男,曾用名黄黑娃,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1月参加工作,小学。1953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11月至1959年2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工兵战士、班长。1959年2月至1968年2月为甘肃兰州炼油厂工人、工段长。1968年2月
李文镇
李文镇(1940~1983)陕西洋县人。1958年高中毕业后,在洋县农中、师范任教两年。1960年考入西安医学院,1965年8月毕业,分配来宁陕县医院工作。1966年“文革”开始,群众组织相继成立,相互对立、攻击,一片混乱。李文镇坚持工作,不参加派性活动,被指斥为“逍遥派”,屡遭非难。1978年开始
蒲海水
蒲海水(1922~1935)陕西洋县人。1935年3月,由鄂豫皖西进的红二十五军,解放了蒲的家乡--洋县华阳镇,他的父亲还被乡亲们选为常家坝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只有13岁的他,也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还常为红军和游击队送信。他机智勇敢,深得红军指战员喜爱。同年6月,红二十五军为粉碎国民党军“围剿”转至外
王辛德
王辛德(1911~1934)又名新德、建英、益之、一心。陕西洋县人。1929年考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次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曾主编《前驱》《追求》《曙光》等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进步刊物;还在家乡谢村镇与中共党员李含秀等举办农民夜校,培养、发展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建立中共洋县谢村支部。11月
王燮
王燮(1911~1933)字仲融。陕西洋县人。1929年考入洋县中学,受中共党员教师尚辛友、阎灵初等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参加-。翌年转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小组长。奉中共陕南特委指示,与同学、中共党员王辛德、赵文藻等负责书写、刻印、发送党内文件和宣传材料,常常通宵劳作,黎明前
刘宝谔
刘宝谔(1884~1952)字梦锡。陕西洋县人。从小随曾任苏州知府、上海候补道员的祖父生活,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后在上海从事工程建筑。清宣统元年(1909)被西(安)潼(关)铁路筹备处选中,派往美国留学,专攻土木建筑工程。办理出国手续期间,结识了被派往德国留学的李仪祉,两人遂成莫逆
刘宝濂
刘宝濂(1885~1966)字楚材。陕西洋县人。12岁随祖父到上海读书,后考入南洋公学,毕业后与邵力子一起受聘到陕西,刘先后在陕西师范学堂、西安府中学堂任教。期间,经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他组织学生300余人,帮助革命军进攻满城,又带领学生军守卫西仓,为革命
岳震川
岳震川(生卒年不详),字中干,号一山,陕西洋县人。生性酷爱读书,肄业于关中书院,与洋县王檀魁、勉县严景云同称“汉南三杰”。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大挑授知县,随即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担任顺天乡试对读官。为赡养父母辞官回乡。他回到陕西,先后在关中、汉南、关南三书院掌管教务,
杨乾运
杨乾运(?~554年),字玄邈,南朝梁将领,氐族。傥城郡兴势县(后魏分城固置兴势县,在今陕西洋县)人。其家是当地氐族的首领,他的父亲杨天兴仕齐为安康郡守。杨乾运弱冠被辟为梁州主簿。北魏孝昌元年(525),除宣威将军、奉朝请。不久,任梁州治中,除安康郡守(南朝宋置郡,在今陕西汉阴县西)。西魏大统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