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先后被批准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种精妙的建筑设计可谓独具特色,包含着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种种文化内涵。高家大院,在我国不止一处,多指历史人物或名人故居等。在西安就有两处高家大院:其中位于北院门144号的是高岳崧的故居,兴隆巷42号高家大院则是高培支旧居。涿州城内鼓楼北大街362号也有高家大院,主人是高晓轩。
别名:高家大院
门票参考:15元
开放时间:8:30~22:30
旅游景区级别:3A
所在地/隶属: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
基本介绍
高家大院位于西安市繁华的商业街——北院门清真小吃街上,占地4.2亩,总居住面积2517平方米,房屋86间,其中现对外开放56间。此院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院内现有西安中国画院等4家单位办公。
西安北院门144号民居有如下项目:明清建筑艺术、古家具、传统民居楹联、砖雕艺术;茶馆、民间剪纸、皮影戏、古筝表演、名人字画、中国画精品、老照片、瓷器及具有陕西特点的旅游纪念品等。
高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是西安市保护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先后被批准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培支(1881~1960),著名剧作家、教育家,于1912年创立西安易俗社,曾4次担任易俗社社长,并于解放后率先将易俗社上交国家。高家大院是高培支先生生前旧居建于清代中叶,因该宅院保留了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历经百年沧桑后“高家大院”作为我市惟一一所民居院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2001年2月被市政府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又被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九分,南北长50米,东西宽12米,建筑布局为三开间三进院落,街房、厢房、过厅、二门、上房一应俱全。院内两侧的厢房都是“房子半边盖”的典型陕西民居特色,过厅为硬山明柱出檐式,且前后、东西相向对称,上房为硬山明柱出檐二层楼房。二道门为三开门,即正门带两个偏门,门楼砖雕精美,除花鸟竹木之外,“平为福”、“苍竹”等字如浮空中,与白纸窗棂相映成趣。每年有大量的建筑专业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实地考察和临摹测绘。
大门为生漆木门,拴马桩立于门侧。两个门墩上的浮雕是麒麟蝙蝠梅花鹿等吉祥动物。过厅的房门上刻有牡丹、梅花、宝剑、方鼎;上房的门上则为“梅兰竹菊”四君子。房上虎头瓦当、院内雕花门窗……二门及其偏门上的砖雕更是精美异常,整个大院古韵四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家大院的门楼砖雕及房屋的木质构件刻花精细,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该院落从房屋结构及室内家具陈设都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样完整的院落如今在西安已很难见到。
易俗社是世界上现存的三家古老的剧院之一,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而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高家大院”已成为古城西安内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更成为一出出戏剧、一部部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出舞台”。《激情人生》、《西安事变》、《女囚》和《拯救少年犯》等影视剧均选择这座传统民宅作为主要拍摄景地,电视剧《永远有多远》也在此拍摄了部分场景。
建设沿革
高岳崧的父亲高景清,字春潭,由太学生议叙道员,赏戴花翎。是个在当地出名的义舍财、保乡梓的乡绅。高岳崧幼年时,素来是个有个性的人。他嗜好看书写字,擅长写文章,字也写得好。由于出身官府人家,成为禀生。同治八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当时,人称高岳崧承继父志,能为义举。同治十年,应礼部会试,考中进士。殿试御赐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1966年,高家大院被收归国有。
1990年以前,在西安古城墙内,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院占宅院数的一半以上。但随着城市开发和低洼棚户区改造,老宅院逐渐消失。
1999年,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与化觉巷125号、西羊市77号一起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并由挪威投资,对几处故居进行了整修,按照当时中挪两国达成的协议,西安市将以这几个院落为起点,带动西安市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从而在钟楼、鼓楼附近发展与古都风貌相匹配的民居旅游。“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挪威方面共投资550万元,其中用于高家大院整修的资金约86万元。但86万元的投入并不能将整修工作完成,高家大院随即因资金不足而面临窘境。此时,依靠政府拨款不现实,靠原院内的4家单位出资也很难实现长期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西安市房屋管理部门在与4家单位协商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西安中国画院是文化单位,高家大院是文化遗产,两者相融合,可以保留在院内,其余3家单位搬出大院。高家大院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主任杨霜林以个人名义出资开发。
2001年,这座民居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8月,投资470万元的二期整修工程开工,重点在“家”文化上做文章。同年,获得“公元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3年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负责对故居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保扩性修葺。作为西安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被列为挪威特隆姆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教学基地、长安大学历史文化名域研究所研究基地。
活动及其他
家文化
而高家大院的主体建筑是明代的,此其价值一;现存古民居大都远离现代都市,像高家大院这样位于繁华闹市区的不多,此其价值二。
旅游项目的生命在于有个性。高家大院没有山西王家大院的恢弘,没有江南周庄的细腻逼真,但高家大院是西安城内一个官宦人家的宅院,满是跨越400年时空的动人故事,值得在“家”文化上做文章。 根据这一思路,高家大院被设计成展示陕西关中百姓生活的有个性的“家”来开发。游客们走进宅院时,可以产生跨越时空、到数百年前的邻家去串门的亲切感。 既然是“家”,不能仅仅让游客从照片、家居陈设上找感觉,里面必须有活的人、活的东西、活的生活。因此,除了一般民居共同的参观建筑样式、房舍格局及家具摆设外,高家大院的旅游项目全部具有参与性。
西安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书画市场交易很活跃。高家大院里也有画室,但高家大院书画室的主要目的不是交易,而是营造书香门第的气氛。这间书画室位于一进院南厢房的二楼,作画的多是些美术学院的学生。参观的游客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在学生的指导下挥笔作画。大院还投资数十万元设置了香草美人摄影室,仅服装就投资10多万元。游客不仅可以穿上古人服装拍照留念,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拍摄者还可以在院内任意选景拍摄整套的仿古系列照片。
大院的开发者们还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语言、礼仪培训,每逢重要的活动、节日,工作人员全部穿上仿古服装,以“家”里不同的身份出现,让整个大院回到清代或明代的某一特定时间的特定场景。
活文化
古宅的保护与开发联系是否紧密,取决于对传统文化旅游内涵的挖掘是否深入。只有用心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市场开发,才能实现对古老宅院的保护性开发。为了找到适合开发的项目,高家大院的开发者费了很多心思。起初,开发者凭个人喜好,把西藏的“唐卡”艺术引进了高家大院,不仅如此,还杜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但是,故事无论如何生动,它毕竟脱离了高家大院作为陕西民宅的实际,无法引起游客的兴趣。可想而知,唐卡项目只能以失败告终。
开发者从这件事情中得到教训,古民居开发要和真实的历史,和当地的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古宅保护和市场效益之间应当存在更准确的“着力点”。开发者经过分析之后,最终将大院定位在发掘关中地区的“活文化”——民俗文化上。这样,走进大院的游客在了解古代建筑、古人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其中,增强了旅游的互动性。2004年3月份,合阳腔皮影代表人物党凤菊被请进了高家大院。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陕西关中地区很流行。关中人将皮影表演技术娴熟的人称为“把式”。“把式”能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在幕后表演厮杀、对打,一个人可以把几个人的动作同时表现出来,配上音乐锣鼓,场面逼真,令人眼花缭乱。党凤菊就是这样的好“把式”。 党凤菊从孩提时代便随母亲学习皮影表演,曾带领着40多人的大演出团在陕西各地演出。后来剧团不景气散了,党凤菊和另外两名同行被邀请到大院做长期演出。在高家大院,党凤菊常演的剧目有《卖杂货》、《借水》、《百宝箱》、《吊孝》、《背吞》等,来看演出的主要是外国游客,他们常常会在看完演出后,到后台跟党凤菊学着摆弄皮影。
高家大院有南北三个跨院,这个戏台触发了开发者们关于“大家族堂会”的构思。他们设想以具有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秦腔、皮影戏、木偶剧、古代乐舞等多种形式的演出,在中国第一个“还原”古代名门望族堂会的景象。长安大学历史名城研究所马王平老师认为,这个想法既符合了高家大院的官宦宅第身份,又可以充分展示关中地区的民风民俗,“市场前景应该不错”。陕西歌舞剧院的一位导演目前正在帮助大院管理方策划具体的演出内容,“堂会”每晚将限量接待280名客人。随着“大家族堂会”的出炉,高家大院的整体策划也将到位。围绕着“家”这个中心和民俗风情的主题,大院在即将到来的节日中将会陆续推出“正月初一到高家大院过春节”、“回到400年前过‘元宵’”等活动。寒冬到来的时候,高家大院的茶社准备挂起红灯笼、生起炭火盆,让来此游玩的客人一边和朋友烤火聊天,一边赏雪、品茗,在大院充满怀想的气氛中度过一段闲适的时光,总体策划到位后,高家大院每年至少可以为北院门地区吸引80万人次的游客量。
所属地区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陕西省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