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西安兴教寺

西安兴教寺

所属地区:陕西省西安市 发布时间:2023-11-30 15:09:54

兴教寺,又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中国佛教八宗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祖庭之一,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畔。兴教寺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后其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也归灵于此,陪伴在玄奘灵塔左右。1961年3月4日,兴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正院中轴线,将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和卧佛殿一线贯通,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建筑。

西安兴教寺

别名:兴教寺

门票参考:免费

开放时间:8:00~17:00

适宜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所在地/隶属: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西韦村

建筑格局

兴教寺现由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组成。

正院中轴线,将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和卧佛殿一线贯通,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建筑。

山门为楼阁型砖砌,正上方镶嵌着“护国兴教寺”五个大字。

山门内钟鼓二楼东西相对。现存钟楼为1931所建。

五楹大雄宝殿,红柱碧椽,飞檐凌空,门额上有原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大雄宝殿”牌匾。殿内供奉着元代铸造的释迦牟尼镀金坐像,高约3米,重1.36吨。还供有明朝铜铸阿弥陀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西侧有唐朝铜铸观音像,东侧有明朝木雕地藏菩萨像。大雄宝殿绘有彩色壁画,殿后为讲经堂。

藏经楼位于东跨院偏门内,五楹架构,建筑宏伟,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屹立于参天古柏浓荫掩映之中,周围花竹密茂,雅致幽静,别有天地。藏经楼为二层:一层陈列有关玄奘法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法师墓地的照片;二层珍藏有《碛砂藏经》、《大正藏经》、《频伽藏经》、《续藏经》、《大中华藏经》等五藏大藏经,达万卷之多。还珍藏有巴利文《贝叶经》数片。

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是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园测和窥基遗骨安葬之地。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三塔”已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在苍柏翠竹之中,三塔作“品”字形参差耸立。

三座塔之北的慈恩殿内陈列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石刻像等。

三座塔之后是三藏院,大殿内有精美浮雕,描述西天取经的经历。

大遍觉堂建于1931年,供奉着玄奘大师法像。

法堂建于1929年,内供奉元代铜铸毗卢佛像,堂内四壁镶有《金刚经》刻石及明代佛像画轴卷。

法堂后有卧佛殿,此殿内供奉长约9米的香樟木雕刻卧佛,金箔贴身,右肋而卧,金光闪闪,满殿生辉。

文物遗存

兴教寺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藏有明代铜佛像、缅甸玉佛像各一尊,明永乐年间壁画数十幅,还有历代经卷数千册。而最有价值的文物遗存就是著名的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是玄奘舍利塔、窥基舍利塔、圆测舍利塔三塔的合称。三塔位于兴教寺慈恩塔院内,中间最高的一座是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的玄奘舍利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西侧为造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的玄奘弟子窥基舍利塔,东侧为造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的新罗王之孙圆测舍利塔,形式均与玄奘塔略同。

玄奘舍利塔

玄奘塔立于兴教寺塔院正中,塔背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0)篆刻的《大遍觉法师塔铭》。

玄奘塔为砖造,总高21米,五层,平面方形,仿楼阁式。底层边长5.2米,每层檐下皆用砖做成简单的斗拱。斗拱上面,用斜角砌成“牙子”,其上再加叠层出檐。第一层塔身经过后代修缮,已是平素的砖墙,没有倚柱;而以上四层则用砖砌成八角柱的一半的倚柱,再在倚柱上隐起额枋、头拱。塔内有小方室供奉玄奘塑像。底层较高,以上各层依次收减。因是墓塔,所以除层外,其上四层概不能登临。玄奘法师舍利塔高七丈,共五层,底层拱洞内有 玄奘法师塑像。塔背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的碑刻,因亦称大遍觉塔。中国砖塔之砌作木构形者,当以此为最古。

窥基舍利塔

灵塔始建于永淳元年(682年),大和三年(829年)重建。坐北朝南,为方形三层楼阁式砖塔,高6.76米,底层边长2.4米。层间叠涩檐下施一排菱角牙子,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瓶式塔刹。底层龛室内有窥基泥塑像,北壁嵌有“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并序”碣。二层南壁镶有“基师塔”砖铭。

窥基是玄奘的大弟子,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所以《开元释教录》始作窥基。窥基生长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中,祖父尉迟懿是隋朝宁国公,父亲尉迟敬宗是唐朝开国公,伯父尉迟恭是唐朝名将,受封鄂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东归长安,专注传译事业,并着意物色、培养传法的人才。偶然在路上遇窥基,见其眉目秀朗,举止大方,便有意度他为弟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七岁时,窥基正式舍家受度为玄奘弟子。先住弘福寺,同年十二月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复有朝命度窥基为大僧,并应选学习五印语文。两年以后,应诏参与译经。从此,他一直跟着玄奘参加慈恩、西明、玉华等的译场,随从受业。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在玉华宫译场逝世,译经事业中止。窥基重新回到大慈恩寺,专事撰述。

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窥基在慈恩寺翻经院圆寂,年五十一岁。十二月四日葬于樊村北渠,靠近玄奘茔陇。后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七月启塔荼毗,迁入平原新塔,位于玄奘舍利塔的西侧。

圆测舍利塔

圆测塔通高7.10米。底层龛室置圆测泥塑像,北壁嵌“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舍利塔铭并序”碣。二层有“测师塔”砖铭。

圆测是新罗(朝鲜)王的孙子。随遣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是唯识宗的继承人之一。武则天当政时期,圆测颇受优待,每遇中外名僧论道,必邀圆测首位开讲。垂拱年间(685年—688年),圆测受诏助中印度僧地婆诃罗译出经论十八部、三十四卷,武则天写序于各经之首。此时,新罗王数次上表,请圆测师回国,弘扬佛法。但因武则天垂情惜才,婉言拒之,是以未能回国而留居大唐。

证圣元年(695年),圆测再一次应诏助于阗僧实叉难陀译经。然译事未终,即卒于佛授记寺,时为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七月二十二日,临终前,圆测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的舍利塔旁。火化后弟子慈善分其遗骨,带回长安,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同州龙兴寺僧广越,又取丰德寺东岭上测师遗骨一份,葬于兴教寺玄奘塔之东侧。

所属地区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陕西省西安市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