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古建筑群

蒙顶山古建筑群(名山区)
雅安蒙顶山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被赋予了很多耀眼的光环。山中古建筑群庞大,文物古迹甚多,遍布漫山。
天梯古道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56级石阶,沿30°-50°的坡度上升,古云:“云梯可到天”,故名"天梯"。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
天盖寺始建于汉代,宋代重修,遥对群山,四周环绕12株千年古银杏,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茶神殿,乃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殿内供奉着茶祖吴理真的全身塑像。
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即阴阳石牌坊,重修于明代天启壬年(1622年),左门上雕刻的是双狮戏球,右门雕刻的是双凤朝阳,中间雕刻的双龙戏珠,相传皇上才能走这道门,牌坊上方是精美的镂空雕刻,历经三百多年依然风韵犹存。
古蒙泉又名甘露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这是吴理真为了浇灌茶叶在两山之间凿的井,井深数尺,井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侧立"古蒙泉"二碑。石栏镌刻二龙戏珠。
甘露石屋位于皇茶园左侧甘露峰,明代全石结构建筑。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到。相传此地原为茶祖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僧人洪音修建石室作凭吊祭祀之用。
蒙顶山五座山峰,酷似一朵莲花,皇茶园恰恰在莲花的中心;2000多年前,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于皇茶园中。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茶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
永兴寺始建于三国时期,天竺僧空定大师所建。当时取名为“大梵音院“,清代定名为“永兴寺”,意为永远兴旺之意,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赵宋时,西域僧不动法师来到四川,见到蒙山云雾缭绕俱大乘气象,逐居之,大师悲心广大,集撰显密经论而成《大忏悔文》及《蒙山施食仪》由于适应时代之思潮,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各宗晚课之必诵仪轨,传遍海内外。由此永兴寺便成为《蒙山施食仪》的发源地。同时由于永兴寺至唐代开始,历代高僧都有种茶、制茶、以茶入禅、以禅会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修行生活中,由此一来永兴寺又成为蒙山禅茶文化的发源地。
智矩寺在过去是专门为皇帝制作贡茶的地方,过去从皇茶园采摘的茶叶便送到这里加工,由高僧盘坐诵经制成贡茶。
含:永兴寺、甘露石屋、天盖寺、智矩寺、古蒙泉、千佛寺、文昌庙、千佛崖摩崖造像、盘龙石刻、蒙山石刻、红军石刻标语、红军战壕
保护范围:现有文物点占地范围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所属地区
名山县素有“仙茶故乡”美誉的名山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幅员面积614.27平方公里,人口25.85万,辖9镇11乡。东距成都90公里,西临雅安13公里。古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今天是川藏国际旅游线的起点。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 赋,蒙顶茶闻名遐迩。白居易称:"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文同 赞:"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更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千百年来被广为传颂。名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个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盖率32%。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白燕、亮虾...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