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窝遗址

花窝遗址是一处远远早于殷商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遗址。该遗址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发现,同年夏天,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开发试掘,清理灰坑4个经开掘,出土器物具有独特的风格。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这,有铲、斧、凿、磨棒,并有少量尖状器、刮削等细石器;陶器为手制,火候较低,质松易碎,均为红陶,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文饰有压印纹、划纹、锥刻纹、蓖点纹等。器形有小口双耳、三足器等。
花窝顾名思义是一个土地肥沃、景色秀丽的所在,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城东北14公里高村乡花窝村,相传三千多年前,黄飞虎在镇守淇水关(今高村桥)时,把淇水关西北二公里许的一块风水宝地,辟为他的私人花园,他还招慕了许多种花名匠为他种植花草。有一棵柳树保存至今这个花园集各种名贵花卉于一园,经过花匠的精心培植,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馨香扑鼻,舞姿斗艳。每当黄飞虎心情愉快时,便携家小来这里赏花观景,一玩就是一天,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到这里扰忧解愁,消磨时光,很快这里的花卉名扬全国,人们把这个花园叫做花窝,一直沿袭到现在。
花窝遗址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远古研究所进行碳素分析,距今7130±120年,是豫北地区首次发现,这对填补仰韶文化以前的新时代历史空白和探索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示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花窝遗址在面貌上具有新郑裴李岗和邯郸磁山文化类型。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研究裴李岗和磁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说明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遗址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所属地区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北岸,总面积567.433481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1.7%。总人口26万人(2002年)。辖朝歌镇、高村镇、北阳镇、西岗镇、桥盟乡、庙口乡、黄洞乡、铁西区8个乡镇区,175个行政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北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2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不久将建成的京广高铁、107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县城而过。淇县原属安阳市管辖,1986年国务院批复省政府,将淇县由安阳市划归鹤壁市。1999年,淇县辖2个镇、5个乡:朝歌镇、高村镇、黄洞乡、北阳乡、西岗乡、庙口乡、桥盟乡。2000年,淇县辖2个镇、5个乡。...河南省鹤壁市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