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所属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发布时间:2023-12-05 19:38:47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原位于凉州(今武威)的护国寺内,现存甘肃省武威市文化馆。

碑凿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西夏碑的碑身高2.5米、宽0.9米,两面刻文。一面刻有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是西夏文楷字,计28行,每行65字。另一面刻有汉文,碑头有汉文小篆题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正文是汉文楷书,计26行,每行70字。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上半段残缺。碑文的四周有线刻的卷草纹,碑头题名的两侧各有一个线刻的伎乐菩萨,作舞蹈状。题名的上端是云头宝盖。线刻伎乐菩萨、宝盖、卷草纹图案等,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是迄今所存为数不多的西夏艺术珍品之一。

碑中的西夏文和汉文所讲述的内容大体相同,但叙事的前后很有差别。两面的文字不是互译的,而是各自撰写、然后刻写上的。碑文记述了凉州城内护国寺佛塔于西夏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地震时倾斜、西夏皇太后和皇帝下诏加以重修之事。虽然西夏文和汉文的碑文在段落次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所记内容却基本一样,可以互相比较研究。西夏碑碑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未见于史籍记载的宝贵历史资料,同时对于研究西夏的语言文字来说,也是极为宝贵的材料。

1961年3月,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凉州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璀璨的明珠。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增长13.83%。 区人民政府住所地武威市东大街66号。在凉州大地上,农村已形成了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四大支柱产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粮、扩经、增畜、兴果,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2003年农...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