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

河套灌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河套灌区是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是中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
北依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南麓洪积扇,南临黄河,东至包头市郊,西接乌兰布和沙漠。1949年有引黄干渠10条,灌溉面积约19.43万公顷。1961年后自黄河三盛公枢纽引水,分为保尔套勒盖、后套、三湖河3个灌域。作物有小麦、杂粮和向日葵等。灌区土地1.16万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73.7万公顷。1987年实灌面积48.37万公顷。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引黄控制面积1743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1988年,河套灌区配套工程计划开始实施,配套面积达21.11万公顷。有灌渠991千米,排水沟渠791千米。
河套灌区地处我国干旱的西北高原,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灌区年引黄水量约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
河套灌区远在秦汉时代即开始挖渠,唐贞观年间,在河套修建了大型渠道,有的渠可灌600公顷以上。清中叶后,开渠种植日盛,清末已建成八大干渠。中华民国时代,将灌区向东延伸至乌拉山前的三湖河地区。由于过去建设缺乏全盘规划,渠系紊乱,旱年水不进渠,汛期泛滥成灾。20世纪50年以来,修建了三盛公水利枢纽,健全排灌系统,又修筑了黄河防洪大堤,同时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扩大灌溉面积,形成草原化荒漠中的绿洲。
2019年9月4日,内蒙古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所属地区
临河区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坐落在黄河“几”字弯上方,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依阴山,东与乌拉特草原紧密相连,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地理坐标为107度6分——107度44分,北纬40度34分——41度17分。全区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其中区面积29.1平方公里。区辖11个镇、3个乡,城区设10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52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26万。 临河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6.8℃,平均降水量140多毫米,日照强且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区土地面积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2万亩。全境地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