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清代建筑群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第二松花江从乌拉街镇西流过,东南距吉林市区约35公里。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群由魁府、后府、萨府和清真寺四部分组成。
“魁府”位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门前是乌拉街镇东西向出入的主要道路109乡道。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二进四合院建筑。最早的主人是王魁某,故称为“魁府”。光绪年间(1875年)王魁某出征伊犁,受到光绪帝的煲奖,晋为副都统,赏赐金银,衣锦还乡,修建府邸。后卖于曾在张作相手下任伪松花江上游水上公安局长的张茂塘名下。解放后,此宅曾被辟为永北县政府、永吉县农业展览馆,后为乌拉街人民公社所在地,乌拉街满族镇招待所。主体建筑正房设于南北中轴线上,两侧厢房东西对称。南面临街处为一面阔三间的倒座,大门设在总体平面的东南,两侧置有耳房各一间。中为拱券形大门,门房外墙两侧置有八字抛山影壁,门瞻立面以大门为中心,依次迭落成三级。正房以及东西厢房均为硬山、抬梁式,斗拱、木架结构的青砖瓦建筑。前出檐廊后出梢,磨砖对缝,建造精良。头、墙脚等处还嵌以漂亮的砖石雕图饰。正房与东西厢房相连的“迥廊”至今仍较完好。
“后府”位于乌拉街镇东北隅,现永康路南,西南距镇政府约300米。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管理打牲乌拉地方总管三品翼领云生的私人府邸。因镇内还有“东府”、“前府”,而云生宅邸居此,兼居“两衙署”之后,故称“后府”。光绪六年(1880年),云生任乌拉总管后,开始营建府邸,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落成。辛亥革命后,“后府”逐年败落。民初尚有余辉,至伪满,只残留四合院一套。虽还有人看守院落,但百花园和南园早已凋零,院墙几倾,满目萧条。后曾作为永北县政府,辟为永吉县“四化站”、县炼铁厂办公室、县师范学校老师住宅。现仅存正房和西厢房。
“萨府”位于吉林市第三中学(原永吉县第三中学)院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1年),系时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第十三任总管(正四品)索柱的私邸,为典型的清初时期“二进四合院”格局。1786年索柱调任吉林副都统之后,转卖给他人。因其曾为一显贵萨大人所有,所以亦称萨府。建筑面积500?,有门房三间,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六间,与清末时期相比,明显存在着奢侈豪华与简易典雅之别。正房有套间,间壁为松木板结构,地面为松木地板,飞檐翘脊,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脊饰,文革被砸掉。解放后,“萨府”一直辟作永吉三中教室。2004年以后,萨府归吉林市第四十九中学管理和使用,局部曾几经小修,所以整体上保护较好。
清真寺位于乌拉街镇西南,距镇政府700米处,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是乌拉街仅存的一处寺庙建筑。坐西向东,殿是长方形宫殿式的楼阁,北廊5间,南廊3间,对厅3间,正殿匾额正书“德维教化”。此寺院对厅和南廊已拆除,1984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现北廊为讲堂。该寺自建立以来,一直是穆斯林们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各大节日里,均举行隆重的礼拜,礼主麻及做各种纪念性的活动。
乌拉街镇:乌拉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国家星火密集区龙潭区内,地处松花江上游、松花江冲积平原始段。南望龙潭山,北筇衔凤凰阁、西临松花江东倚长白山众余脉、方圆188平方公里,是一块矿物产资源丰富、农业比较发达的一块风水宝地。乌拉街古为城,今为镇,是祖国东北松花江畔“资深”的关东文化名镇。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劳动、生息、繁 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 乌拉街镇
所属地区
邮编:132021代码:220203区号:0432龙潭区位于吉林市区北部,第二松花江北岸。总面积1265.86平方千米。总人口534347人。区人民政府驻遵义东路65号。全区辖14个街道、4个镇、2个乡:龙华街道、土城子街道、东城街道、泡子沿街道、龙潭街道、新吉林街道、山前街道、遵义街道、榆树街道、靠山街道、汉阳街道、承德街道、新安街道、 铁东街道、乌拉街满族镇、缸窑镇、江密峰镇、大口钦满族镇、江北乡、金珠乡。以及兴华经济管理区、阿拉底经济管理区、棋盘经济管理区、天太经济管理区。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湘潭街道(Xiangtan Jiedao)代码:220203001邮编:132021面积3....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