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台遗址

武帝台遗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武帝台又名汉武台,望海台。
据史料记载,武帝台为汉武帝东巡观海所筑。。《北魏地形志》载:“章武有武帝台”,《畿辅通志》(康熙版)载:“武帝台在盐山东北七十里”。《盐山县志》(同治版)载:“武帝台有二,其一无考,岿然,独存者,惟盐山之一台。”台基呈正方形,每边长120米,高5.6米,可分5层,土内多有素面灰砖等。采集物有战国红陶斧、豆把、豆盘绳纹碎片和汉陶罐残片、瓦片、五铢线。
武帝台位于古黄河边,为战国时齐国、燕国边境地区,黄河在此入海,原为军事瞭望台或烽火台,汉武帝在此基础上修筑而成,时间为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汉书·郊祠志》、南北朝北魏《地形志》、《土地记》均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时曾在此驻军,明永乐年间吏部尚书王翱曾登临此台并写诗道:“地筑高台百丈余,登临望海有仙居。晚年下诏方哀悔,栾大文成总是虚。”明清两朝共有四位诗人咏赞武帝台。清代《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盐山县志》、《河间府志》对武帝台均有记载。武帝台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对于研究河北省和沧州东部沿海地区战国、秦汉以来的人类活动、战争、航运、水利、农业、渔业、盐业、地质等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并提供了一些历史文物。自汉代至清代的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2008年底,武帝台被确定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要求武帝台的保护范围是:以武帝台台基边缘的基线,东扩30米,西扩50米,南扩50米,北扩50米。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文物保护意识,依照《文物保护法》和《河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另:据考,武帝台下部基址为西汉遗迹,上部系后世修筑,台往东这悔边的土地是西汉时期黄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冲积扇。故此台在汉初正是临海建筑《魏土地记》载:“章武县东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大清一统志》载此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为平地。
所属地区
黄骅市位于北纬38°09'-38°39',东经117°05'-117°49'之间。处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和东北来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国家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龙头项目黄骅港所在地。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拥有65.8公里的海岸线。全市总人口41.97万。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2万。2005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将黄骅市列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市)”之列,在计划报批、财政结算、项目申报、证照办理、土地报批等11个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激活了市域经济发展的活力。黄骅拥有中国冬枣之乡、中国北方模具之乡、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和全国体育先进市等称号。【行...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