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
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锦州市 > 北镇市主页
〖北镇市简介〗
北镇市(前身为北镇县,升县级市后改称为北宁市,几年后最终定名为北镇市)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东麓。介于东经 21°33'至东经122°12',北纬41°19'至北纬41°48'之间,东接黑山县,西邻义县,南与盘锦市毗邻,北与阜新市搭界,东南与台安县相望,西南与凌海市相通,南北长53.9公里,东西宽约53.1公里,面积1782平方公里。全市辖3街道、11镇、6乡,下设27个居民委员会,324个村民委员会。北镇市地处连接东北和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102 国道横贯东西,境内有火车站5 个。全市有乡级以上公路32条,520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2条66公里,省级公路3条75公里,县 公路4条85公里,乡级公路23条29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屯网路化。自然地理地形山脉医巫闾(lǘ)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简称闾山,位于北镇市西北5公里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望海峰高达867米。自隋代开始,此山便为“四大镇山”的“北镇”,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气候特点北镇市全境属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地名由来北镇,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据《周礼》记载,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扬州金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合称五座镇山。据《广宁县乡土志》记载,“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在明、清有广宁大山之称,至今广大群众仍称其为“大山”。两汉的无虑县,唐代的巫闾守捉,都是由医巫闾而得名。金代开始改为广宁,沿用至清末。民国二年 (1913年)全国统一县名,因与湖南广宁县重名而改称北镇县。历史沿革北镇市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尧时地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夏商时复属冀州。西周时为燕国封地,东周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秦属辽东郡。西汉时在此设无虑县,并于境内置辽东郡西部都尉府,上属幽州刺史部。东汉,无虑县初属辽东郡,汉安帝时移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魏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隋朝,初属燕邵,大业八年改燕郡为辽西郡。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 (今义县)。西晋时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 。南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今朝阳)。隋朝时属燕郡 (今义县)。唐朝,属河北道之营州,境内置巫闾守捉城,城内屯扎地方驻军,北镇市在辽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辽代的九位皇帝有三位葬于闾山,为保护陵寝,置显州,属中京道,州下又设三州三县(奉先、山东、归义三县)。金灭辽以后,在政权机构设置上是路、府、州、县四级建制。于金天会元年(1123年)升辽显州为广宁府(属北京路),府址在今广宁镇,下设闾阳、望平、广宁、钟秀四县。元置广宁府路辖闾阳、望平二县。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广宁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且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华城镇。明末,后金崛起,广宁城为兵家相争之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广宁府,统宁远州、锦县、广宁县。翌年,移府治所于锦州府。从此,广宁县为锦州府所辖。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属锦州府置广宁县。民国元年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 (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1934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95年3月撤消北镇县,设立北宁市(县级)。200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北宁市更名为北镇市。文物古迹青岩寺青岩寺位于北镇市常兴店镇西部,是闾山主要浏览胜地之一。青岩寺有上、中、下三院。进了由赵朴初亲笔题字“青岩寺”的山门,踏上石铺甬道,来到群峰环抱的山脚下,就是青岩寺下院。下院寺门上书“天开静域”,寺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配殿、禅堂等。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寺院富丽堂皇,气势壮观。青岩寺始创于北魏,盛于中唐。至今香火绵延。常盛不衰。青岩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于群峰环抱之中,形同坐井观天;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等,院中青桐翠柏,郁郁森森。中院座落于香炉峰上,香烟袅袅,岗气蒸腾。上院筑于险涯绝壁之畔,势若凌空飞悬,风景佳绝,数百米峭壁间退出一刹天然阶台,边缘筑一带砖墙,墙下深渊眩目,群岭如烟。尤为上院“歪脖老母”名闻天下。据《东北古迹轶闻》载:南海落潮,现一青石佛像,请至青岩山云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门不能入,有戏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言已,佛像之颈即歪。众皆骇,吃惊老佛显圣。从容移入,皆肃然起敬而出,忘请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歪脖老母”是“世界唯一,中国仅有”的一尊佛像,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鼓楼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明代扩地时保留下来。辽东总兵李成梁、马咏曾先后做过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为二层单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结构,重檐建于楼座之上。鼓楼的台基为砖砌,东西长24米,南北宽20米,高8米;楼的上部有女墙,中有券门,门洞高6米,宽4.5米;北面有门,内有40级台阶可上楼台;台上正中为两层阁楼,高8米,有梯可攀。清末民初曾屡加修葺。1929年(民国十八年),在南北两面新添“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北镇鼓楼对研究明代钟鼓楼的建筑结构、形式,有重要价值。它与其南侧30米处的李成梁石坊遥相呼映,成为著名的旅游场所,游客络绎不绝。 崇兴寺崇兴寺位于北镇市区东北隅。建于辽代,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近年修复。现有正殿5间,进深3间,内塑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像。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佛殿3间,东塑观音、龙女、善才;西塑地藏王菩萨及侍者佛像。东西有僧房10间,前殿有弥勒、韦陀像。寺南有双塔,东西相望,间距42米。东塔47米,西塔45米,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是我国三千多座古塔中一对著名的姐妹塔。因外形别致,秀丽挺拔,被誉为“禅塔双标”。崇兴寺双塔基座每面宽7米,基座上雕有各种花纹,下部雕有狮子、负重力士和莲瓣。向上为仰莲座,座上承托塔身,塔身每面有拱龛,内雕坐佛,外立胁侍,上饰华盖、飞天和铜镜。塔檐十二层,由下至上逐层内收,每层檐角俱挂有风铃,随风摇动,声音清脆悦耳。崇兴寺双塔塔顶的莲花座、宝瓶、鎏金刹杆、宝珠、相轮均保持得相当完好。西塔的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小石碑。1963年崇兴寺双塔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成梁石牌坊李成梁石牌坊位于北镇城内鼓楼南,步行街中,为古广宁府八景之一“石坊耸立”。石坊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当时的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镇守辽东功勋,命巡抚辽东地方兼军务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周咏等人,为其建造的石质三间四柱五楼式、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牌楼。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高9.25米,宽13.1米,翘檐、通枋及栏板斗拱等制作精美,间饰人物,四季花卉,鲤鱼跳龙门、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龙、五鹿、海马朝云、犀牛望月、喜禄长寿封候等浮雕,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观瞻、流连忘返。坊额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下刻“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中柱柱脚前后各有夹柱石狮两对,边柱前后各置鼓心雕花云形抱鼓石两对。外侧各有石兽一只,整架石坊精秀俊美,是辽宁地区几座著名石坊姣姣者。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李成梁石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隔四百余年,仍然保存完好。由于石坊构制的巍峨,奇特,精细壮观,它博得历代文人、学者对它的讴歌和评点,尤以清末进士李维桢所作《古风歌行》最具特色。其中有“独留杰构矗穹空,哲匠雕镂讶鬼工”的诗句。石坊歌形象地描述了石坊的伟丽,肯定了劳动工匠的精巧技艺。简单的叙述了建造石坊的历史背景,颂扬李成梁的历史功绩。另对他晚年的贿通权门,骄奢无度等腐败行为也作了客观的叙述,可谓褒贬适度。最后以对石坊这一历史遗迹空留人世而吊古伤今作结,词语尽而意无穷。
〖北镇市特产〗
凉拌海蜇
凉拌海蜇,是舟山的特色小吃,是一道夏日凉菜。凉拌海蜇制作简单,所有调味料放入小碗中拌匀制成调味汁备用,海蜇洗净切丝,用热水快速焯一下,捞出过冰水备用,胡萝卜、黄瓜洗净切丝,香菜洗净切末,把所有食材放入碗中,淋上调味汁,拌匀即可。海蜇凉拌后,质脆而韧,清凉爽口,是常用的佐酒佳肴。食用价值海蜇的营养极为
海蜇
产品名称:海蜇产品别名:海红、水母产品产地:宁波产品特性:鲜香脆嫩、营养丰富产品简介:海蜇,原名海红,又名水母,系属腔肠动物,全身呈胶质透明而粘滑,大的直径约有1公尺,上部形如覆盖,下面之中央为口腔,口缘有腔腕4个,与胃相接,自由游浮于海面。共覆盖部位,经腌制后,俗称"海蜇皮",简称"皮子",缘瓣经
炸芊子
炸芊子先将鸡蛋打散,然后将平第锅放少许的油烧热,然后将打好的鸡蛋倒入锅内,要迅速的将鸡蛋滩成薄薄的饼状,然后放一边待用。和馅,根据个人口味,什么馅都可以,一般是鲜肉馅,放葱姜蒜末,放好各式调料,和好。 将鸡蛋饼摊开,将肉馅整齐的在饼的一端码一排,然后卷起来。不要卷太厚,然后在最后一卷抹上水淀粉,这样
高家烧鸽子
锦州风味小吃——高家烧鸽子 高家烧鸽子成为首家拥有注册国家专利产品的烧烤店,2005年被锦州市烧烤协会评为锦州风味烧烤名品店,并成为锦州烧烤协会理事单位。 据《本草纲目》记载,鸽子有滋阴壮阳、补肾生肌的功效,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还具有滋补养颜、益智健脑等
白家锅烙
锅烙是锦州地方风味,始创于1945年,因在操作技术上以白荣书为主,取名白家锅烙。白家锅烙的特点是底色金黄,形如虎蹄,口感鲜醇,咀嚼脆生,鲜香水灵,香而不腻。
豆角烀饼
锦州美食豆角烀饼的主菜是豆角、排骨和土豆,用铁锅炖到一定火候,排骨都离肉了,调料的味道也完全浸入到菜里了。饼属于大家常说的春饼,很薄,一般地方是放在菜的上面,有的饭店是分开上,饼放在盘子里,比如荣鹏烀饼!
〖北镇市景点〗
琉璃寺西山遗址
琉璃寺西山遗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琉璃寺西山遗址保护范围:建筑遗址墙外墙基外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50米,南20米,西90米,北3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樱桃沟村民组西北约100米的黄土台地上,在北镇市区西北约8公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内,遗址所在黄土台地背倚骆驼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周围群山环抱,风景殊绝。整个台地经过了全面考古勘探,
小阁石刻
小阁石刻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小阁石刻,位于北镇市河洼村北一座孤山上。据考证为辽代石刻。石刻在小阁庙宇遗址后的一座山峰崖壁之上。山峰顶部有一人工砌筑的平台,平台南北长7.5米,东西宽4.5米。平台东侧有24级台阶可通其上。台面表面暴露有砖瓦等建筑饰件,也发现有开凿的圆形柱础坑。在平台北部自然凸起的崖
医巫闾山——双峰山风景区
双峰山风景区位于闾山中南麓,在闾山风景区中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风格而独树一帜。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宗教民俗风貌。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更有发展绿色食品养生保健的自然条件。历史悠久。双峰山风景区据史料可考可追溯到唐、明代,寺院距今560年历史,由于历史原因留下大量古文化建筑遗址。宗教文化
医巫闾山——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
医巫闾山——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医巫闾山——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信息来源:北镇市旅发委作者:龙波发布日期:2018-12-27浏览次数:1775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朝阳景区建成于1993年,位于闾山东侧中部,北镇市西郊,景区面积479公顷。森林覆盖率90%,公园内有成片的天然油松林近30
二道沟辽代重点遗迹区
二道沟辽代重点遗迹区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二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位于北镇市富屯乡当地人称二道沟的沟谷及医巫闾山绝顶的西山之上。是为辽代乾陵范围内的主要墓葬及建筑遗迹遗物分布区域,是北镇境内重点文物保护区域之一。二道沟为西北向东南走向,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3公里,分布面积30平方公里。自1956年以
〖北镇市人物〗
孙雪涛
孙雪涛,男,汉族,1966年10月生,安徽太和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09—1988.09河海大学水电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学习1988.09—1991.06河海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
齐国庆
齐国庆(1897-1928),字仲嘉,安徽太和人。1922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移到安徽。1927年下半年,南京地下党组织恢复后,返回南京从事革命斗争。12月4日,被任命为中央大学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党员和进步学
纪鸿儒
纪鸿儒(1899—1938),安徽太和人,幼儿有过目不忘之能,有神通之称,乡党许之为大器。纪鸿儒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7年8月,因淞沪战役中表现出色,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五十一师一五一旅三○一团副团长。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又建战功,升任荣誉团长。1938年4月,任第五十一师三○二
王劲草
王劲草(1917—2010)男,高级农艺师,安徽省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城关镇刘响场村人,十五岁考入阜阳三中,十八岁赴南京读高中。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因走上街头,呼吁抗日,-,被学校除名。1939年,考入西北农学院,毕业论文《小麦蛋白质之研究》,获金陵大学农学院费氏奖学金。毕业后在陕西农
王家和
王家和(1917—2007)男,字万事,号三泰,又称万和山人,笔名畔丁,太和县人,文化馆退休干部。1927年从师孙丹仪。1939年以绘画谋生离乡背井,流落他乡。1949年,投入文化工作,搞剪纸创作。历任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阜阳剪纸学会
韩振江
韩振江(1914.8—2005.8)男,1914年8月出生,原墙镇名利村人。1926年,12岁的韩振江逃荒到六安给地主放牛。1929年初,参加六安独立团。1931年10月,在七十三师二一七团二营五连当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韩振江被任命为排长。1933年2月提升为五连连长。1934年
张仲明
张仲明(1911—1994)男,太和县关集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张鹤云为地方开明人士。张仲明少时家庭生活优裕,早年在南京陶行知创办的安徽中学读完初中,在阜阳省立第三中学学习2年,因反对校方的高压统治闹 被开除。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就读3年,因参加学生-被开除,后又就学于上海持志学院国
徐子佩
徐子佩(1908—2003)男,税镇镇渔池村人。幼年读私塾,13岁进入新集渡口小学,15岁就读于河南省开封中学,后转学到南京。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1928年秋,联系在北京就学的太和进步青年邹安中、张筠如、刘志一、吴幻舟、孙云锦等人,出版了以宣传马列主义为宗旨的《太和月刊》和《青芒》。1929年秋
朱荫桐
朱荫桐(1904.9—2001.9)男,字葆华,曾用名朱保,太和县旧县集人。少年在阜阳读书,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28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成立,与蒋介石争夺党权和政权。1929春,朱荫桐从上海前往安徽省省府所在地安庆,成立了安徽省改组派总部,任省干部委员,9月,负
高警寒
高警寒(1902.12—1996.6)男,旧县镇高小庄人,幼年在旧县小学读书,1919年到阜阳省立第三师范读初师,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1925年和顾衡等人参加“五卅”反帝-。1925年8月在北平清华大学化学系读书,1926年3月18日,参加北平群众向段祺瑞政府-大-。1929年9
张东杲
张东杲(1907-1928),字若晦,太和县关集人。1921年考入阜阳省立六中读书,因 学校无理开除太和学生而愤然离校,旋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一中学高中理科,曾主编太和旅宁同乡会刊物《太和之光》。1925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三一八”惨案,他是工大学生--的组织者之一,反动派的
张仲田
张仲田(1891-1983),太和县城郊张湾人,主任医师。张仲田幼时随父学习祖传治疗骨伤的医术,20岁便成为方圆百里著名的正骨妙手,被群众称之为“张半仙”。张仲田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贫富患者,他一视同仁,一样精心治疗。对贫苦农民,尤不讲价钱,极少收费。一次,一个驻军司令之子腿跌成粉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