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秀熟

张秀熟

所属地区: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发布时间:2023-12-27 21:47:17

张秀熟(1895.9.27-1994.3.25),四川平武县人,著名教育家,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1994年3月25日因病去世。1916年,张秀熟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高师读书期间,受王右木的影响,张秀熟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五·四”时期,任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成为四川爱国-的领袖。1926年3月,张秀熟加入中国0。1927年担任0成都市委第一任-和川西特委-。当年7月,张秀熟在江油建立了绵阳第一个党支部──0成都特别支部省二中支部。1928年2月至10月,张秀熟任0四川省委常委,4月,省委-傅烈等被捕牺牲后,1928年5月代理省委-。1928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张秀熟与巴县县委-王松樵等30人在重庆被捕入狱。被捕后,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把敌人的审讯变成对敌人的揭露与控诉,与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在党团组织和各界进步人士的声援和营救下,1936年10月出狱。1937年1月从成都回到平武县,创办平武简易乡村师范和平武县县立中学,任平武县参议长,四川省参议员。1937年8月至1940年任0川康特委委员,在成都从事地下斗争。1940年8月至1949年10月,党组织安排张秀熟回到家乡平武县,并指示他“长期隐蔽,以待时机”。张秀熟利用主持平武简易师范学校工作的合法身份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建国后,张秀熟回到成都,先后担任川西区文教厅长,四川省副省长兼教育厅长,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四川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0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他对家乡感情深厚,建国后6次将珍藏图书赠与平武县,总数逾万册(卷)。晚年回平武,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歌,并欣然担任平武县地方志、县政协文史委顾问。张秀熟学贯今古,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著述甚丰。民国15年(1936)后在《西陲日报》发表数十篇政论文章;民国26年(1937)编写大、中学抗战教材《抗战必读》(甲集);1960年主持编辑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20余期,收集整理大量文史资料;并主持编注《刘光第集》。著有散文集《二声集》、诗集《畅言诗录》。 “五·四”时期,任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成为四川爱国-的领袖。1926年3月,张秀熟加入中国0。1927年担任0成都市委第一任-和川西特委-。当年7月,张“五·四”时期,任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成为四川爱国-的领袖。1926年3月,张秀熟加入中国0。1927年担任0成都市委第一任-和川西特委-。当年7月,张

所属地区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地处东经103°50′--104°58′、北纬31°59′--33°02′。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全县辖9镇16乡(其中6个藏族乡)、249个行政村、1489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186073人(2004年底),其中农业人口164127人、非农业人口21946人,羌、藏、回等少数民族人口40022人,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水田1.85万亩,旱地39.2万亩)。平武县辖9个镇、7个乡、13个民...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