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蕃
何蕃(1905—1974)
生于1905年10月13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五)。广东兴宁人,字超然。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毕业。
1932年2月出任中央军第十七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第2师(师长黄杰)工兵营中校营长。
1933年率部参与了古北口长城抗战。
1935年1月升任上校营长。7月17日获颁长城抗战青天白日勋章。
1936年3月23日叙任陆军工兵中校。
1937年3月调任第2师(师长郑洞国)补充旅(旅长钟松)第2团上校团长。7月所部改称独立第20旅(旅长钟松)第659团,仍任上校团长。8月所部改称第61师(师长钟松)第181旅(旅长杨文瑔)第362团,仍任上校团长。
1938年5月升任第183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9年4月考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深造。
1940年2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165师(师长王治歧)少将副师长。
1941年6月3日晋任陆军工兵上校。9月兼任师政治部主任。
1942年6月升任第165师(辖三团)少将师长。
1945年10月调任军政部第15军官总队(总队长袁朴)第3大队少将大队长。
19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12月入中央训练团兵役班第二期受训。同月毕业后派任西安团管区少将司令。
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
海外经历
1949年6月辞职后移居香港。
1950年4月移居台湾。
1974年5月20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所属地区
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线上,毗邻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历史沿革古代属龙川县地。东晋置兴宁县,以境内宁江而得名。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地区性重贸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称。1994年撤县设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兴宁组军抵抗元军。 明代才子祝枝山55岁时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晋置县,因兴宁江而得名。一说县内兴旺无内患而得名。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