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石正典

石正典

所属地区: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 发布时间:2023-11-27 22:32:09

石正典,字慎五,男,苗族,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任申年),殁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戍年),享年75岁。永缓直隶厅上七里丁牛寨(即今花垣县麻栗场镇金牛村)。兄弟四人,正典居长。祖父石老岩,是乾嘉苗民起义军武术教练。

其父石文魁,先后任外委、守备等职,其子石廷琛是清时举人。石正典自幼受训较好的家庭教育,及至若冠之年,书已读成,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年)赴湖南省参加乡试,得中恩科举人。之后在家继续苦读,于同澡三年(1864年甲子年)毅然赴京参加会试,后经吏部核定,以大挑二等,于同治八年(1869年已已年)派任湖广岳州巴陵县学教渝。任后不久,再经吏部核准候补截取巴陵知县。

石正典在巴陵为官十六年,爱民勤政,刚正不阿,深受民众的爱戴。他审案时,遇到一些刁犯抵赖,石正典就会用苗语吼道:“阿梦得鬼踏,搂欧包刀!”(意为:那鬼崽子,捉起来打了)两班衙役,都是石正典从家乡带来的亲朋,听了县官的吩咐,便将犯人捉住痛打。后来,在当地便流传老爷发金腔就会打人的说法。石正典几次欲辞官归故里,均被当地百姓挽留。直到72岁时,才因年迈请求朝廷准许退休回家。回家三年后,石正典因病辞世。

石正典一生好学,所作诗文词赋较多,后因社会变故,现遗稿存留不多,文有《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诗有《赋得何可一日无此君》、《赋得冬山如睡》、《赋得二十四桥明月夜》、《赋得十月先开岭上梅》、《赋得冬岭秀孤松》等。这些诗文,文笔隽秀,意境高远。譬如“遥看山意态,宛似睡容颜”,“林含风料峭,树枕月弯环”,“蝶梦苍松外,花眠翠竹湾”。品味这些诗文,美感非常,如赏美人,如喝蜂蜜,甜美滋涌,欲罢不能。

来源:县政协文史委整理

所属地区

武陵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花垣县,地处湘、渝、黔边陲,总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二十六万,是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古代为辰阳县地,定名永绥县,一九五三年改名花垣县,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平均海拔五百米,最高的莲花山海拔一千一百五十九米,最低的狮子桥海拔二百一十二米。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十六度,年平均降雨量一千四百一十八毫米,年平均日照一千三百二十四小时,无霜期二百六十九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悠久的历史渊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繁荣的农村景象,灿烂的地方文化,众多名胜古迹,独...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