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献唐

王献唐

所属地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 发布时间:2024-01-29 13:32:34
王献唐

王献唐(1896~1960) 字献堂,号凤笙,历史考古学家。山东日照人。

王献唐早年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系及礼贤书院文科。1917年应天津《正义报》之请赴天津,为该报翻译德文小说。1918年至济南,任《山东日报》和《商务日报》。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被德国占领的青岛,王献唐作为接收代表到青岛参加接收工作,并留任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次年任财政局股长。1924年,与青岛礼贤书院苏保志(德国人)等发起成立了“中德学社”,以研究文学、哲学为目的,主要翻译中、德两国文艺、哲学作品。是年夏,王献唐著《公孙龙子悬解》一书。1929年起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山东通志局筹备主任、齐鲁大学讲师,创建山东省图书馆协会,创办《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蜚声国内。还参与山东古迹研究会的组织领导工作,积极促成城子崖、两城镇、安上村的田野考古发掘及山东西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考古调查,自始至终参与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免遭侵华日军的劫掠,亲自将山东省图书馆的珍贵文物古籍辗转运往四川乐山,使一大批齐鲁文萃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当时任中央国史馆副总纂修、国史馆筹备委员会顾问。1948年返鲁,复任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国史馆纂修。1949年后,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

王献唐不仅是山东考古工作的开拓者,同时也是青岛地区开展考古工作的带头人。1956年夏天,他亲自带领山东古代文物保管委员会的人员来到青岛崂山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在李家宅等地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并进行了部分挖掘,出土了一批文物,开创了青岛地区科学考古的先声。

王献唐精研图书馆学,长于音韵、金石、版本、目录之学,诗、书、画、印,造诣亦深。主要著作有《长安获古编校补》、《古代货币甄微》、《五镫精舍印话》(又名《钵印典录》)、《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山东古国考》等。的书籍有《双行精舍石文》、《两汉印帚》、《齐鲁陶文》、《百汉印斋丛编》、《寒金冷石文字》等。经后人辑录的有《双行精舍书跋集存》、《顾黄书寮杂录》等。1960年11月病逝于济南。

所属地区

岚山区地处鲁东南沿海鲁苏两省交界处,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拥海州湾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一河之隔,西接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北靠日照国际海洋城,2004年9月设区,总面积778平方公里,现辖9个乡镇街道、269个村居(社区)、43.41万人。岚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为九夷,商称人方,西周为纪鄣古国,春秋时期先后属齐、越、楚,秦、汉直至唐朝归琅琊郡莒州。宋元时界牌岭以北属日照县,以南归江南淮安府。明朝洪武年间(1384年),建安东卫,时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为北方沿海“四大名卫”之一;1742年,清乾隆七年撤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岚山全境才归属日照县。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沿之。199...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