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捷轩

张捷轩

所属地区: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发布时间:2023-12-12 23:24:34

张捷轩(1865-1939),原名张登先,行二,人称“二老捷”,安徽省凤台县城北乡马场村人,晚清凤台著名秀才。

清同治四年(1865)生。幼时家贫,无力读书,后在清老贡生吴近襄门下求学,并得其照顾。捷轩聪明好学,奋发进取,深有造诣。

光绪年间,乡试中秀才,在当地颇有声望。青年时,曾追随吴老贡生举祀孔庙,并习典仪。

民国初期,成为城关著名学者,登门求教者日益频繁。

1915年,刘沛任凤台知事时,一位“师爷”王芙之善交文友,爱弄笔墨,到任后,与张捷轩结为至友,相互唱和。地方有争讼事宜,多请“二老捷”出面调停,张遂成为当地“红人”。

1916年,军阀倪嗣冲部下第一营驻县城。营长李华堂怂恿其部下,在县城内外为非作歹,偷抢扒拿,00,干尽坏事,民众称之为“官土匪”。

1918年,午收季节,李华堂的匪兵到城郊抢农民收割的麦子。群众无奈,找张捷轩出面交涉。匪军不给张面子,要把他扔入粪池中,张只有主动跳下粪池,避免匪兵的直接侮辱。匪兵得意忘形地走后,张由群众拉上来,洗涤后,去找县长刘沛交涉。刘无奈,从行政经费中拨现洋2000元,疏通关节,才把匪兵调走。从此,“张捷轩下粪池”的故事,在民间传播开来。

1929-1931年,凤台地区频遭蝗灾、旱灾、水灾及瘟疫,民不聊生,纷纷乞食他乡。张捷轩为灾民撰写《饥民苦情书》,内容哀惋感人,逃荒的灾民以此作为“文书”,得到异乡人的同情和帮助。

1931年,参与更换“五校长”(五位小学校长)事宜,当时引起一番 , 平息后,凤台县教育更加蓬勃发展。

1937年,其门婿管鹏(字鲲南,寿县人)任安徽省主席时,捷轩曾应阜阳行署某专员聘请,短期任该署参议。

1938年,辞职,返回凤台,在北大街开设“合裕”绸布庄,以经商为业。

1939年,为逃避日军侵占之难,-武汉,因水土不服,病故异乡,享年74年。

张捷轩博学多才,一生未出仕做官。其所作诗词、文章,多在战乱中散失,仅遗《饥民苦情书》。对旧社会丑恶现象、-污吏深恶痛绝。1938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地方集资举办迎“鬼节”,在县城北大街“盂兰会”法坛上写的对联云:“土豪劣绅,伙成三害;凶神恶鬼,各霸一方。”

所属地区

属地:安徽省淮南市邮编:232100区号:0554牌照:皖D方言:中原官话(信蚌片)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凤台临淮河,辖西淝河,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水面16万亩,人口70万,其中乡村人口60万。全县辖城关镇、大山镇、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乡、城北乡、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