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高友三

高友三

所属地区: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发布时间:2023-12-12 21:35:44

高友三(1896—1980) 又名高会益。胶州城里人。民间艺人。出身铜匠世家,11岁辍学从艺。青年时铜匠技艺即已出众。他打制的“十二生肖铜印”和“铸铜佛像”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曾学习过绘画、剪纸,其《胶州八景图》剪纸作品被当时瑞典籍牧师以重金购买收藏。1915年他设计、制版印制而成的《友三铅画之宝》,以每匣套售价100块银元面世。 1922年,胶州大同印书局从德国买进的一台自动号码机出现了故障,书局四处请人修理均无结果,高友三闻讯便毛遂自荐,数日内修好,书局大为惊喜并给以重谢。通过修机器,他详细研究了其机械性能和工作原理,并改进仿制了两台,以每台60块银元的价格向外埠销售。1935年,高友三的剪纸、工艺品参加了青岛工艺品展览会并获奖,瑞典、日本、美国的古董商纷纷前来订货,以每套4块大洋成交; 胶州花边厂包销其产品,向国外发售。1942年,在中国工艺品博览会上,其剪纸获奖。之后,他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汇成《高友三窗花集》20余卷收藏,迄今仅存的两卷藏于胶州市博物馆。

其剪纸作品曾多次参加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胶州专区工艺美术展览会展览,多次荣获奖状、奖金,并被县政府授予“光荣艺人”称号。1956年,他创作的雕刻花卉、铜刻佛像、剪纸册等参加了山东省工艺品展览会,其全部展品被国家收藏。1957年7月18日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 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同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山东,在参观工艺美术品时接见了高友三,并在其剪纸作品一侧题下一个“翼”字,以示鼓励。1965年春,他整理自己多年收藏的历代钱币,编写出《历代古钱谱》,其大部分手稿藏于青岛市博物馆,胶州市博物馆存有两卷。1973年创作的窗花《渔樵耕读》四联参加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会,获荣誉奖。1980年春病逝。

所属地区

胶州,因胶水“水色如胶”而得名。夏、商为莱夷之域,周初,东有莒、西有介,莒南迁后为计。《胶州志、大事记》载:“周武王十三年(己卯)都于计”(计,即计斤,在今胶州南关城子村)。秦,置黔陬县。公元529年(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始置胶州,"领东武、高密、平昌三郡,治东武陵,以胶州名始此"(《学古编》),此时治所在今诸城市。隋,立胶西县。唐,设板桥镇。宋,复立胶西县。至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置胶州于胶西县,领胶西、高密、即墨,即现在的胶州市。至明清,均称胶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胶州为胶县,1987年2月12日国务院(1987)26号文件“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总体介绍】胶州市位于胶州...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