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李永珍

李永珍

所属地区: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发布时间:2024-01-13 03:20:38

李永珍(1922—1958),黄陵县阿党乡阿党村人。幼时聪颖,8岁开始读私塾,13岁入县立高小,后去西北农民学院附属中学读高中。中学时代,永珍上进心强,聪明好学,品学兼优。1943年,入国立山西大学文学院读书。1944年回黄陵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8月重新入国立河南大学教育系(当时这所学校在陕西宝鸡,后迁开封市,又南迁江苏省苏州市)。李永珍在开封时就积极倾向革命,刻苦攻读俄语,阅读革命书籍,利用学生自治会发展进步力量。为了使自治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摆脱当局的控制,李永珍组织进步同学齐心协力争取能代表学生意愿的人当选,使自治会改选成功。改选后的自治会革命气氛活跃,以“-”为阵地宣传革命活动,引起反动当局追查。李永珍继续积极组织进步同学进行秘密斗争,宣传进步刊物。1948年学校南迁,李永珍在途中亲眼目睹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支不同的队伍,鲜明的对比,对李永珍震动很大,更坚定拥护共产党,渴望找到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此时,河南大学迁到苏州,中共地下组织——上海工委在苏州积极发展革命力量,李永珍由薛进明介绍加入了党组织。后河南大学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李永珍任书记。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宣传、联络、壮大革命力量,秘密创办进步刊物《新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党员发展到17人。他们利用学生自治会这个组织,从政治、师生学习及生活待遇方面与校当局展开斗争,又组织学生-、上街-。反动当局无法安宁,加紧镇压。在-下,身为支部书记的李永珍,经常与上级党组织接头,联络,上行下达。勇敢、谨慎、顺利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李永珍离开学校,先后在苏州市-、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第二中学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讲求实效,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的赞扬。尤其使人们难以忘怀的是1958年正值大炼钢铁,身为校长的李永珍吃住在校,亲自带领师生建起炼钢炉。虽积劳成疾,身患肝病,但仍一直带病工作。1958年10月,病情恶化,转入上海,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36岁。李永珍逝世后,学校为纪念他,将炼钢炉命名为“永珍炉”。

所属地区

县人民0驻桥山镇,邮编:727300。行政区划代码:610632。区号:0911。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面积228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0万,汉族为主。西汉设翟道县。东汉为楢县地。后匈奴入据。东晋设中部县。隋改内部县。唐复置中部县并设坊州。元废州仍称中部县。1944年改设黄陵县,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农林为主,农产有小麦、玉米、黍、谷子、大麻、油菜等。森林主要树种有油松、栎类、山杨、桦等,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经济林有柿、核桃、苹果等。有中药材100余种 。矿产有煤、石油等。工业有采煤、酿酒、机械、陶瓷、粮油加工等。大麻、丰收牌延安酒为土特产。有黄帝陵、北宋石窟...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