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黄陵县主页
〖黄陵县简介〗
县人民0驻桥山镇,邮编:727300。行政区划代码:610632。区号:0911。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面积228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0万,汉族为主。西汉设翟道县。东汉为楢县地。后匈奴入据。东晋设中部县。隋改内部县。唐复置中部县并设坊州。元废州仍称中部县。1944年改设黄陵县,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农林为主,农产有小麦、玉米、黍、谷子、大麻、油菜等。森林主要树种有油松、栎类、山杨、桦等,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经济林有柿、核桃、苹果等。有中药材100余种 。矿产有煤、石油等。工业有采煤、酿酒、机械、陶瓷、粮油加工等。大麻、丰收牌延安酒为土特产。有黄帝陵、北宋石窟雕刻群(万佛洞)、文庙、城隍庙、黄帝庙等名胜古迹。黄陵县辖:桥山镇、隆坊镇、田庄镇、店头镇、阿党乡、太贤乡、龙首乡、侯庄乡、康崖底乡、仓村乡、双龙乡、腰坪乡。政区位置黄陵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塬,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东靠洛川县,南连宜君县,西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北与富县毗邻,素有“陕北南大门”之称,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和陕西省经济开发的战略要地之一。政区沿革黄陵县在夏商时期属桥国领域。西周时期称白翟地。西汉时设(狄)道县。东晋时期设中部县。隋开皇六年(581年)改中部县为内部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称 中部县至明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至今。政区划分辖6镇4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人口面积总人口13万人,农业人口占71.7%。全县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自然特征黄陵县属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分为西部梁峁、川道河谷、东部塬面三个地貌单元,平均海拔1200米。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9.4Co,无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568.8毫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沮河和葫芦河,属北洛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年均流量2.3亿立方米,水库4座,总有效库容901万立方米,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资源特点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锗、镓、铀、水晶石、石灰石、砂岩、泥岩、红沙等地下矿藏。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面积10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3亿吨,属“渭北黑腰带”煤田,是陕西四大煤田之一。黄陵矿区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开发项目,是陕西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境内264万亩林地,覆盖率达64%,木材蓄积量698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各类商品材3万立方米,主要以油松、山杨、白桦、侧柏和辽东栎等树种为主,是陕西五大林区之一。林地各类野生中药材40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有豹骨、山萸肉、黄花、柏籽、槐米、黄芩、甘草等。政情慨况全县生产总值达11.4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财政收入1.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粮食总产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工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电力、建材、酿造业为骨干,相关产业作补充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水泥、白酒等。到本世纪末使地方原煤产量达到500万吨,矿区总产能突破1000万吨,发电量突破7亿度,水泥达到10万吨。农业状况形成以苹果为主、畜牧、庭院和劳务经济为辅的“品”字形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其中黄陵苹果以果形端正均匀、色泽鲜艳、含糖高、香味浓郁、硬度适中及易装运、耐贮藏等优点,多次在全国果类品评会上获奖,畅销广州、深圳等28个省市和地区,并进入港、澳和东南亚市场,成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之一。苹果面积累计达到15万亩,总产达到6.06万吨。商贸金融商饮服务遍布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昌盛。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4434.6万元。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达到3603家,完成总产值5.6亿元,上缴利税989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交通通讯县境内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运输畅通,网络密布。以西包210国道为主的9条主干公路连接成网,县境内通车里程561. 7公里,全县192个行政村通油路,与主干公路联网。西(安)铜(川)一级公路的延伸工程黄铜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黄(陵)延(安)一级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西(安)延(安)铁路横贯县境南北,秦(家川)店(头)运煤专用铁路直达黄陵矿区,年运输量可达600万吨。县境内黄渠专用机场为空运提供了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已逐步形成立体网络。黄陵通讯设施较为先进,90年引进加大拿北方电讯公司的程控电话,可直拨海内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多次进行扩容更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落户黄陵。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3426户,互联网用户478户,移动电话用户28000户。文化教育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短波广播发射台1个,电视台1个,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并率先在陕西省实现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纤联网,能接收30余套电视节目。全县现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2081人;初级中学6所,在校学生8405人;小学151所,在校学生18100人。2003年高考上线507人,上线率达84.5%,其中本科上线103人,创高考历史最好成绩;初中“三合一”考试再次名列全市第一。现有科技人员4006名,其中高级职称128人,中级职称1221人。体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自发的健身活动方兴未艾,现建有现代化、高标准的运动休闲广场一个。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现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3个,村级卫生组织197个,床位610张,卫生技术人员688人,卫生防疫机构1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拥有病房床位4张。基础设施黄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按照建设集山、水、城、陵为一体的生态祭祀型旅游名城的目标,黄陵城市建设尤其是西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轩辕大道、商业大街等标志性建筑将于今年开工建设,串珠型城市布局已初具成型。县境内电力由西北电网供给,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所,容量为2万千伏安;有35千伏变电站4所,容量为4300千伏安。县电厂年发电量2000万度,并与西北供电网络连接。金(锁)延(安)330千伏输电线路横贯县境,以及靖边—西安天然气输送管道纵贯全境,给黄陵的生产建设和经济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人文景观“轩辕黄帝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第1号古墓葬,号称“天下第一陵”。陵区三面环山,沮水绕流,形如八卦,气势非凡。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5800亩,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属全国最大古柏群,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长青、风景独特的绿岛奇观。庙内“黄帝手植柏”为世界柏树之冠,汉武帝“挂甲柏”为世界柏树之奇。庙内碑廊中陈列的石碑,多为历代帝王“御制祝文”,均为稀世珍品,同时还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郭沫若、江泽民、李鹏等名人手迹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等。随着黄帝陵庙前区和祭祀大殿两期整修工程先后竣工,一个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雄伟、庄严、古朴、肃穆”气势的黄帝陵展现在炎黄子孙面前,必将成为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展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纽带。此外,还有亟待开发的秦始皇整修万里长城的又一宏伟工程——秦直道、唐代紫娥寺、宋代石窟万安禅院(又名千佛洞)、汉代纸坊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古杏城遗址的开发等。2016年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黄陵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黄陵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黄陵县特产〗
黄陵油糕
黄陵油糕协会黄陵油糕圆如饼,形似鼓,色如铜,香味扑鼻。黄陵油糕外酥内嫩,甜香爽口。黄陵油糕选料黄陵当地软糜子面粉和食用油。主要原料为黄陵当地软糜子面粉和食用油。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炸,即将发酵好的软糜面直接入锅蒸熟,出锅后滚成椭圆形条状,亮凉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的油锅内炸至呈黄色即可。炸好的油糕
黄陵臊子面
逢年过节时候,招待客人,要吃臊子面。所谓臊子,就是猪肉在锅里拌着花椒调和酱油辣椒食盐用菜油煮透后,放进肉罐子里闷上一段时间。肉剁的细细的,瘦肉筋道有味,肥肉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嘴角流油。吃饭的时候,一个锅盛汤,汤里面有葱花鸡蛋豆腐皮海带丝香菜蘑菇,自然也少不了臊子,油汪汪的汤花荡漾,另一个锅里煮面,
软馍
软馍: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或豆馅。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蒸,就是先用碾子或磨面机将软糜子碾或磨成面粉,用细萝过筛,取出其中一份(约四分之一),用开水烫成较硬的面团,放入笼或锅内蒸,约40分钟取出,与其余生面揉和成面团,装入盆中,放在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8小时,待面团有了浓烈的香味
果馅
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果馅在各宾馆饭店、小吃店、夜市均有售。
羊腥汤
延安好吃的东西很多:洋芋擦擦甘泉豆腐子长煎饼,最应该尝一尝的是羊腥汤。羊肉,羊杂加上作料熬的汤,原料做法简单的很。围着羊肚手巾的老乡蹲在一起,手里捧着冒着热气的羊汤,在四季平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的延安,这个冬天不太冷。
黄陵大樱桃
黄陵大樱桃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产。黄陵县大樱桃品种个大味美、果皮较薄,娇艳欲滴、晶莹剔透、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大樱桃以其娇艳欲滴、晶莹剔透、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珍品”、“水果之冠”、“北方早春第一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樱桃品种多,品质优。按色泽分紫、红、黄三类。按成熟期
〖黄陵县景点〗
秦直道遗址(黄陵段)
秦直道遗址(黄陵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遗址黄陵段:保护范围:1、由旬邑县入黄陵境内艾蒿店,沿子午岭山脊至八面窑入富县防火门,全长约50公里,路面两边外延50米。2、艾蒿店、五里墩、五里墩东、五里墩西、老芦保、桂花、兴隆关等7处烽燧遗址(每处200㎡),乔家庄遗址(15000㎡)、高台遗址(
香坊石窟
香坊石窟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香坊石窟时代:北魏地点:黄陵县双龙镇香坊村保护范围:以石窟及摩崖造像为中心,东至油房沟,西至大平山坡,南至黄畛公路,北至陈家崖崖壁。2008年,香坊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双龙镇:双龙镇位于黄陵县城以西39公里处,辖12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
黄陵战国长城
黄陵战国长城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陵战国长城时代:战国地址: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周家湾村保护范围:城墙本体外延50米。2014年,黄陵战国长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畛子革命旧址
上畛子革命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上畛子革命旧址时代:1931—1937年地址:黄陵县双龙镇林湾村保护范围:(1)高窑子革命旧址:旧址本体。(2)小石崖革命旧址:旧址本体。(3)大石崖革命旧址:旧址本体。建设控制地带:(1)高窑子革命旧址:旧址本体四周外扩100米。(2)小石崖革命旧址:旧址本体四
七丰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七丰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七丰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时代:1936—1940年地址:黄陵县店头镇七丰村保护范围:旧址院落。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2018年,七丰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七丰村:七丰村…… 七丰村
黄陵银洞沟石窟
黄陵银洞沟石窟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陵银洞沟石窟时代:北宋地址:黄陵县双龙镇杜洛尾村保护范围:石窟本体。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2018年,黄陵银洞沟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杜洛尾村:杜洛尾村…… 杜洛尾村
〖黄陵县人物〗
张红萍
张红萍,女,汉族,1976年5月生,陕西省延安市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专职家属协管员。结婚16年来,张红萍悉心照料瘫痪在床多年的奶奶、患胃癌的婆婆和6级残疾的公公,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半边天,用孝心让迟暮老人乐享晚年。2001年,结婚不久的张红萍辞去工作,留在老家照料常年瘫痪在床的奶奶、右脚
张林召
张林召(1915—1987),女,隆坊镇人。农民,文盲,自幼喜爱剪纸,擅长人物造型。作品曾参加延安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与中央美术馆举办的延安剪纸展览,并曾在《美术》杂志发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国内美术专家的重视和好评。张林召的作品已销往国外,美术评论家钟阿城评价说:“张氏的剪纸造型是中国民间传统
铁钢
铁 钢(1913—1987),原名马俊生,黄陵县隆坊西寨子村人。1931年,铁钢开始在黄陵高小读书,在地下党员吴敬西老师的领导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铁钢1937年参加革命,在红军“中、宜、洛办事处”工作,主持隆坊抗日救国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随贺
任仲文
任仲文1963—1984),黄陵县桥山镇南城村人。1976年考入黄陵中学,1982年高中毕业后参军,次年加入共青团。仲文自幼敬慕革命英雄的光辉业绩,常以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模范自勉。他待人赤诚,急人之难。同村七旬老人张有发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妻子痴呆,行动艰难。仲文帮他们担水劈柴,坚持两年之久
李国杰
李国杰(1921—1977),阿党乡南河人。7岁入私塾,解放前先后两次被国民党抓丁。1947年经人介绍在国民党洛川公署为抄写书记员。解放后,曾在县政府和隆坊区政府任文书,1952年回家务农。向洛川李新要学习园艺。归后不顾父兄反对,在自家10亩好川地植上苹果。黄陵苹果即始于此。3年后收成颇丰。后来他在
鲁宗明
鲁宗明(1914—1975),祖籍四川省云阳县新阳乡同云村,两岁时迁居陕西省,辗转来黄陵县康崖底乡老虎尾巴村定居。鲁宗明勤于农耕,略识文字,乐于助人,其家小康时,卖自家耕牛为佃户娶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响应党组织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号召,在村里成立黄陵县第一个互助组。因长年务农,积累了土法修坝
肖连海
肖连海(1906—1969),原籍山东益都县,1928年前逃荒,流落陕西富平县,1936年迁居黄陵康崖底乡老虎尾巴村。解放前务农。1948年黄陵解放,先后任王庄科、三河口、肖家川、梨园、张家寨、老虎尾巴等村的行政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联合本村农民,组建肖连海农业
刘树信
刘树信(1920—1968),黄陵县太贤乡备村人,七、八岁时开始在本村私塾念书,10岁上小学,经常读一些进步刊物,时值刘志丹领导游击队路过村子,宣传革命,在树信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印象。1935年刘树信小学毕业,毅然离开家乡,到陕北绥德师范上学,1937年上半年,红军进驻绥德,刘树信对革命有了初步认识
雷建席
雷建席(1915—1967),又名雷洪,黄陵县店头镇人,出身贫苦家庭。解放前务农,店头解放后,参加民兵,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担任七丰大队民兵连长。他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忠于职守,不辞劳苦,协助-门抓获各类罪犯甚多。1953年带领民兵在深山搜捕-的-匪徒,持续27昼夜,将匪徒全部抓获,荣立
李永珍
李永珍(1922—1958),黄陵县阿党乡阿党村人。幼时聪颖,8岁开始读私塾,13岁入县立高小,后去西北农民学院附属中学读高中。中学时代,永珍上进心强,聪明好学,品学兼优。1943年,入国立山西大学文学院读书。1944年回黄陵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8月重新入国立河南大学教育系(当时这所学校在陕西宝
杨向荣
杨向荣(1895—1951),字向之,号智全,乳名保儿,黄陵县太贤乡北村人。小时家贫,仅读书数年即缀学务农。1911年在北村加入红帮,1918年投靠军阀榆林镇守使署井岳秀,并任蒙边剿敌总指挥。1922年经冯玉祥介绍加入基督教。杨向荣死心踏地为军阀卖命,1922年至1936年间在陕北佳县、神木、府谷等
张学让
张学让(1913—1964),乳名学堂,黄陵县太贤乡四圣村人。8岁入私塾。先后在延长、延安、西安等地读书。在西安省立师范就读时,于1937年10月加入民先队,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返乡,任桥山小学校长。11月在黄陵参加国民党,先后在洛川中学、中部师范、泾阳省立铜川师范及眉县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