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花瓶子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商洛市 > 丹凤县 > 花瓶子镇主页
〖花瓶子镇简介〗
花瓶子镇位于丹凤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邻武关镇,东南与商南县白玉镇接壤,南与竹林关、东岭乡相连,西与月日乡相接,北与铁峪铺毗邻。辖8个村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2261户,9811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0亩。花瓶子乡群山环绕,重峦叠嶂,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属全县贫困乡之一。全乡荒坡面积22900亩,有自然草场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有乡办林场1处1200亩,村办林场5处5200亩。花瓶子乡已有7米宽的乡级沙石路面公路81.5公里,村组公路252公里,建成了南通竹林关、北接铁峪铺镇、东南连商南(太吉河)南北迂回、全乡畅通的公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车,组组通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乡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进行校舍改造。目前已建起花瓶中学教学楼一座460平方米,双河小学、油房坪龙王砭初小、石门庙沟初小危房改造已竣工投入使用,使教学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花瓶子乡林业资源丰富,境内的橡树、青钢树、松树数目庞大。林特产品有:板栗、核桃、柿子、山萸、樱桃等。农业生产主要以洋芋、玉米、小麦为主,黄豆、大豆、绿豆、杂豆、高梁为辅。全乡每年种植脱毒洋芋4800亩,平均亩产3200斤,最高亩产3918斤,最大薯块达1.6斤,单株最高产量3斤,薯块大(半斤左右),质量好,深受西安、湖北、河南客商的好评,洋芋年产值可达480万元。在产业发展中,以林果业(板栗、核桃、山萸)、中药材、薯芋、养羊为主。现已建成板栗基地6处3200亩,核桃建园5处3000亩,山芋建园6处2670亩,花椒建园1处350亩,樱桃、桃等果类经济林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药材7317亩,其品种有黄姜、黄芩、连翘、柴胡、丹参、二花、丹皮、当归、山楂、百合、天麻、杏仁、灵芝等40余种。花瓶子乡山坡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全乡有自然草场1200亩。在退耕地内人工种植草苜蓿3600亩,为发展养羊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乡养羊514户、5695只,产值156万元;建立了赵湾、花中(国家肉羊示范村)、油房坪三个养羊基地村,共发展养羊390户,羊存栏2674只、出栏217只;全乡生猪存栏8000头,其中木笼养猪3000头,养猪产值240万元。
〖花瓶子镇特产〗
丹凤蕨菜
丹凤蕨菜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特产。蕨菜是大家都熟悉的山野菜,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悠久。主要是在春末夏初采收嫩菇叶作鲜菜食用,也可腌渍和晾晒制干。同时蕨菜的根部还含有大量淀粉,可以加工成淀粉食用。蕨菜,别名蕨儿菜、鹿角菜、拳头菜等。蕨菜是凤尾蕨科蕨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日本。蕨菜是一种野生蔬菜,
丹凤天麻
丹凤天麻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特产。丹凤天麻个肥色佳,表面皱纹紧密,皮细肉厚,质地坚实,断面白色,半透明,无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丹凤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独特的地域和气候是天麻的最佳适生地。丹凤天麻主要品种以红杆天麻为主
炒蕨菜
蕨菜是一种孢子植物的幼嫩茎叶,生长于灌木丛生的阴坡和潮湿谷地,极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是一种最"洁净"的蔬菜,被誉为山菜之王。它味道鲜美,质地脆嫩,入口滑爽,营养丰富。早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食用蕨菜了。宋代陆游也用“箭筍蕨芽甜如蜜”来称赞蕨菜的美味。民间也有&ldqu
北瓜揽饭
北瓜揽饭 龙驹寨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尽管名差南北,却是一样的东西,据说这是如今治糖尿病的最佳食疗瓜类。当地人以它为主料做出的“北瓜揽饭”,在龙驹寨流传了数千年,有民谣为证:“死不在赵徐二沟扛活,北瓜豇豆吃死,红
丹凤葡萄
丹凤葡萄,有近两千年栽培史。相传,唐太宗时,丹凤有突厥人进供葡萄,太宗指曰:“真龙眼也”,从此就有龙眼葡萄之名。清宣统三年,天主教徒华国文从西安往南阳途中,在丹凤龙驹寨发现酿制葡萄酒的上等原料,即丹凤葡萄,便从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处学得酿造葡萄酒技术,在此创办美利酿造公司。所产葡萄酒质量上乘,成为过往
万湾李梅
万湾李梅万湾村地处丹凤县城城西14公里处的棣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丹江),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地下水灌溉),是一个天然的无公害生产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勤劳的万湾人大力发展李梅等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栽植李梅1500余亩,挂果500余亩、年产优质李梅500余吨。所产李梅个大、肉厚、
〖花瓶子镇景点〗
丹凤马帮会馆
丹凤马帮会馆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丹凤马帮会馆时代:清地址: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关社区保护范围:东、西、南、北四周至建筑外檐。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米。2014年,丹凤马帮会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凤青瓷器帮会馆
丹凤青瓷器帮会馆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丹凤青瓷器帮会馆时代:清地址: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中街社区保护范围:会馆主体建筑四周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米。2014年,丹凤青瓷器帮会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
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从商州区的陈塬街办凤山村到商南县白浪镇月亮湾村,包括丹江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隶属于商洛市下辖的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是丹江干流及丹江支流老君河、资峪河、武关河、银花河的滩涂及县域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
丹凤桃花谷风景区
丹凤桃花谷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桃花谷风景区位于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沪陕高速旁边。景区明代设巡检司,清代建丹水县;自设商密古国始,商贸活动频繁,水旱交通发达,是“水膛通荆襄,骡马入蓝关”的水旱大码头,其骡马古道一直是长安历代王朝的主要生活物资补给线;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是商洛
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区
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项目是以312国道(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为主轴,以中华原生文明为基调,以先秦时期商於古道历史文化典故和遗存、秦楚融合之地生活方式和秦岭-丹江自然生态资源为重要内容,通过营建历史文化创意体验空间、旅游空间和文化再生产空间。
丹凤高山寺
丹凤高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高山寺座落在丹凤县铁峪铺镇白果村银杏树沟上,因所处的位置之高而得名。寺庙脚下,南归铁峪铺镇,北属北赵川乡,西为双曹乡辖区。旁边一碑文记载,高山寺始建于民国十一年间,后经两次重建。庙内,观世音等诸神塑像栩栩如生,威坐神坛。虽山高路遥,地域偏僻,仍有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地址:
〖花瓶子镇人物〗
石侠
石侠,原名王瑞,1923年3月30日出生于陕西西安,陕西商县(今商州)人。1938年春在中学时就参加了中华民族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同年9月到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2月在抗大一分校学习,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一分校留守大队营部书记、队列干部、抗大总校政治处书记,1945年4
姚南薰
姚南薰(1883~1916),字琴堂。陕西商州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回陕后在军界任职。因联合志士反袁,事情败露,在西安被捕遇害。
赵万成
赵万成(1916~1946)原名徐志宪,又名雷玉秀,陕西商县人。幼时家极贫,难以度日,逃荒到澄城县刘家洼乡鲁家河村居住,后移居黄龙山区将军庙乡李家坬村(今红石岩乡辖)落户。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任中共将军庙区区委书记,兼李家爪村支部书记。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5月结业,被
周寿娃
周寿娃(1911~1951)又名兴文。陕西商州人。曾任国民党地方军自卫队队长、常备队队长、营长、突击大队队长、绥靖警卫团团长等职,最盛时拥有 2 000多枝, 290多枝,轻重机枪26挺,炮2门。1933年起,残杀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500余名,- 妇女600多人,0、0人民财产无法计算,是横行商洛山
苏育民
苏育民(1918~1966)乳名三意,号勇三。原籍陕西商州,寄居西安南柳巷。出身秦腔世家。其父苏长泰创办长庆社,他与长兄-、仲兄新民均继其父之艺业,并以三兄弟的乳名大意、二意、三意改长庆社为三意社。三意社以辅、佐、盛、兴为班序,培养了如严辅中、周辅国、杨辅敏、王辅生、田佐民、杨佐熙、徐盛华、康盛富和
麻振武
麻振武(1893~1927)字蔚文,亦作允文,绰号麻老九。陕西商州人。幼随祖父、父亲逃荒,落户于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赵家崖。十七八岁时与陈家滩王英亭(老八)等结为异姓兄弟,麻排行第九,人称“麻老九”。清宣统三年,麻闻听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辛亥革命爆发,即在家乡孝义、陈家滩一
郭景富
郭景富 (1942~2008)笔名京夫。陕西商州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商州师范学校。历任商州市中小学教师、文艺创作室主任,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及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专业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新女》、《文化层》、《
高信
高信 (1942~)原名李高信。陕西商州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陕西商县中学。1964年在柞水县人民银行工作,后任商洛地区文研室主任,研究员。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主任。现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陕西鲁迅研究会会长,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赵俊贤
赵俊贤 (1938~)陕西商州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西北财经学院助教,西北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中国当代文学风格发展史》(合作),论文《新诗民族化的锐意追求》、《创作模式的
鱼在洋
鱼在洋 (1963~)陕西商州人。大学本科毕业。1983年参加工作,历任商州市城关中学教师,商洛地区群艺馆文学干部,《商洛报》副刊部主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小说集《我们那片树林》、《鱼在洋作品精选·雪夜奇遇》,编著少儿读物《黄继光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杨靖宇、方志敏》、《
孙见喜
孙见喜 (1946~)陕西商州人。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曾先后担任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作协理事。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贾平凹之谜》、《中国文坛大地震》、《鬼才贾平凹》,长篇传记《贾平凹前传》(三卷
商高
商高 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以地得姓。周成王时,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经》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