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华州区人物

华州区人物

李维俊
李维俊(1906~1928)陕西华州(今华县)人。1923年入私立西安成德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回乡被聘为高塘小学教员,1926年任高塘小学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渭华起义开始后,李领导群众镇压土豪劣绅,斗争恶霸。渭华起义中,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就设在高塘小学。
刘安国
刘安国(1895~1989)字依仁。陕西华州(今华县)人。幼入私塾,1907年入华州高等小学堂,1911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三中学。西安起义爆发后,刘参加支援东征。1912年考入西北大学预科,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博物科,其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察哈尔一中教书,1
蔺际成
蔺际成(1915~1996),原名蔺善祥,化名雷松茂。男,汉族,中共党员。1915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瓜坡乡南沙堡村一贫苦农家。幼年丧母,8岁入学,靠父兄供养读书。因家境贫寒,高小毕业后到油漆店、杂货铺当学徒,维持生计。1935年春,在国民党华县县政府粮库做勤杂工。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参加华县
宁景俞
宁景俞,1901年6月13日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东阳乡何家村。1924年春,宁景俞在本地谷堆小学上学期间,与一些进步学生发起成立了青年同志会,提出反对陈腐落后的教育制度等口号,引起校方的不满。校长赵连成等公开出面压制,以“开除”相威胁,强令学生埋头读书,不许过问政治和参加社会活动。校方的强制手段引起学生
赵正才
赵正才同志生平(1924-199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第二炮兵政治部原副主任赵正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七时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赵正才同志是陕西华县人。一九二四年八月出生,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一九四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
刘增敏
刘增敏,1919年6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1937年3月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授予上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任北京空军军训部第一副部长,同年任三机部试飞局局长、第六研究院副院长、
郭敬书
郭敬书,男,汉族,陕西华县人,1920年1月生,1936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10月至1949年4月在重庆、南京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49年5月至1960年10月先后任南京市人民法院科长,重庆市人民法院副科长、办公室副主
冯达
冯达,1915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韩良寨村,1938年2月参加革命,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期就积极从事民主进步运动,投身革命后参加党组织,积极为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政治处政治教员、教育股长,南下部队一支队政治部教育股副股长、联络科科长、三支队宣传科科长,三
李廷弼
李廷弼,男,汉族,陕西华县人,1917年10月出生,1934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华县、蓝田县地下区委书记,晋绥边区神池县委组织部长、晋绥边区二专署建设科长,五寨县副县长、神池县县长、专署副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安市城市建设局局长、市人委四办副主任兼城建局局长、市规划局局长
冯毅
冯毅,汉族,1919年1月生,陕西省华县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安吴堡青训班学习、任政工干事;1939年1月起在陕西省华县赤水镇三涨村小学校任教师(区委宣委、区委书记);1942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固林县委秘书科长;1945年10月中央党校六部学习,任支部书记。
李晓莉
李晓莉,女,汉族,1974年4月生,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中学教师。李晓莉专注讲台二十五载,为人师表,桃李满园。七年如一日照料患病公婆,久病床前有孝媳。她用瘦弱身躯支撑着一个艰难家庭,用爱与执着弹奏出生活的强音,传承着孝老爱亲的美德。1992年李晓莉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专注业务,兢兢业业,受到
姜启化
姜启化(1913—1936)。陕西华县人。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九军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于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来源:白银市图书馆
刘丰
刘丰,男,经济师,1949年生,陕西华县人,毕业于西安商业学校。自幼喜爱书画,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享誉长安的书画纂刻名人。其作品传统功力深厚,拙扑中见飘逸。灵秀中见奇巧,书画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书画大赛和展览,并多次获奖。百余幅作品在国内报纸和杂志上发表。96
李永乐
李永乐(1938~1962),陕西华县人。童年在农村度过。1956年初中毕业,到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长乐西路派出所工作。1960年11月加入共产主义宵年团。工作认真负责,对所管户勤段的情况了如指掌,鼎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辖区杨家村垃圾成堆,他积极组织群众,并带头拉架子车清运,彻底改变了该村脏乱差的卫生
郭仲文
郭仲文,郭钊子,字翊周,华州郑县人。大和末为殿中少监。开成初,诏仲文袭父太原郡公,制上,给事中封敕奏曰:“伏准制书,赠司徒郭钊嫡男仲文袭封太原郡公者,臣近访知郭钊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孙,有男仲辞,已选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称嫡子。若仲文承嫡,即沈氏须黜居别室,仲辞不合配尚贵主。伏以郭仲文,尚
郭鏦
郭鏦,郭子仪孙,郭暧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母升平长公主,大历、贞元之间,恩礼冠诸主。顺宗在东宫,以女德阳郡主尚鏦,时鏦与公主年未及冠,郡主尤为德宗之所钟爱,故鏦之贵宠,焜翟一时。顺宗即位,改封德阳为汉阳公主。鏦累官至卫尉卿、驸马都尉,改殿中监。穆宗即位,鏦为叔舅,改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郭敬之
郭敬之(667—744)字敬之,祖籍山西太原,后居华州郑县,唐朝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王郭子仪的父亲。他开始为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县)录事参军,此后一直迁转各地,郭敬之曾先后任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寿(今安徽寿县)、绥(治今陕西绥德县)、宪(治今山西娄烦县)五州刺史。郭敬之
郭暧
郭暧(752年—800年),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霍国夫人王氏所生。郭暧在官位为太常主簿的时候娶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 他的年龄与升平公主的年龄相近,十余岁许婚。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外戚。唐建中四年(783),发生朱泚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唐德宗逃至奉天(今陕
薛自爽
薛自爽(1898~1928)原名春喜,又名卓茂。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幼读私塾。1914年起在本县高塘和泾阳县当学徒,因不堪掌柜-,1918年回乡务农。恶绅支光辉、王振乾横行乡里,逼死多条人命。薛联络四五十个穷兄弟,于1924年初分别包围支、王庄院。支、王闻讯逃往华州,状告薛抗粮抗捐、聚众闹事。
杨叔吉
杨叔吉(1884~1966)名鹤庆,字叔吉。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曾就学于临潼雨金两等小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考入三原宏道学堂,经同学李天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密购《革命军》《民报》等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书刊与同学阅读,又倡议组织学生自治会。该校监督胡均为此威胁、打击进步学生,杨
杨松轩
杨松轩(1872~1928)名鹤年,字松轩,自号补拙轩主人。陕西华州(今华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入私塾发蒙。十九年(1893)入华州少华书院,二十二年(1896)入泾阳味经书院,师从刘古愚。二十四年(1898)随刘古愚到礼泉烟霞草堂继续求学,次年八月返回故里,组织妇女天足振学会,提倡男剪辫子
潘自力
潘自力(1904~1972)原名定九,曾化名自励、志励。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1920年夏考入私立咸林中学,在魏野畴、王复生等的启发影响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1923年夏到北京准备考学,经杨钟健介绍加入共进社,暑假中又经刘天章、王复生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吉国桢
吉国桢(1899~1932)又名凤洲,字干卿,化名纪浩如、周国荣。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1920年春考入华县咸林中学,在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的影响下,接受新思想,会同潘自力、苏士杰等同学发起组织学生自治会,开展读书、讲演、体育、编演新剧等活动。1924年夏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不久加入
郭蕴生
郭蕴生(1868~1930)名毓璋,字蕴生、紫岩。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应童子试中秀才,乡里视为“神童”。十年(1884)开始在乡教书并被补为廪生。十七年(1891)后在西安关中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就读,二十年(1894)在西安考举人,中亚元。翌年主讲少华书院,后至西安,在帝
白奂彩
白奂彩(1607~1684年),字含贞,陕西华州(治今华县,辖今华县、华阴、潼关厅)人。清康熙年间关中著名学者。他敬仰关学宗师冯从吾的学术理论,尊其为老师。他精心读四书五经,并多有心得体会。特别是他酷爱收藏书籍。他的藏书之多在当时陕以西地区少有。而且对藏书多能认真校勘,精心研究,达到熟记贯通的程度。
王士棻
王士棻(?~1796年),字兰圃(一为检斋),清乾隆朝廉吏。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秋审处总办。他在刑部任职二十多年,熟悉刑律,执法公正,不畏强权,平反冤案,颇有正直之声。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得宠,和珅的家奴仗势横行通州,霸占车行
郭德海
郭德海(?~1234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宝玉子。金朝末年,他任谋克【注:谋克:金初女真族军队组织名称,辖300户。金兵南侵,谋克随之南迁河北、山东一带,授田定居,相当于地方组织。】驻兵山东。1211年其父投降于蒙古军,他随即脱离金朝,隐入太行山中。1213年,蒙古太师木华黎领兵南下,他
郭宝玉
郭宝玉(生卒年不详),字玉臣,华州郑县(故治即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朝末年,他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注:猛安:金初期女真族军队组织名称,辖3000户。金军南下中原时,有些猛安迁移于河北、山东一带,授田定居,相当于地方组织。】,领兵驻扎于定州(今河北定县)。1
郭侃
郭侃(?~1280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年)人,郭德海子。幼年受万户史天泽的器重,在其府中长大,年届弱冠,封百户,常随史出入战阵,颇骁勇。1232年,诏命史天泽率本部南渡黄河,会兵河南。他领兵在新卫州(今河南汲县)打败四万金兵,随后渡过了黄河,追至归德(今河南商丘),进兵攻汴梁(今河南开
李荐
李荐(1059~1109年),字方叔,北宋文学家。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人。六岁丧父后,勤奋苦学,几年后便以其学识闻名当地。元丰(1078~1085)中,他去黄州(今湖北黄冈)向文学家苏轼求教,甚得赞赏。苏轼称其文章“笔墨澜翻”。行文“有飞沙走石之势”。李荐遂受于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李荐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