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高平市主页
〖高平市简介〗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113°10'、北纬35°40'——36°0',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治县、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 高平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4个乡,市境总面积946平方千米,总人口48.49万(2010年)。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曲之乡”。高平还是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山西省园林城市 、山西省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 、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山西省文化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高平古称长平、泫氏。据考古发现,最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就已有人类聚居。高平市是尧封丹朱、神农播种、蚩尤冶铁等神话发源地。高平境内现有长平之战遗址群、炎帝陵、羊头山石窟等古迹多处,是汉代名将陈龟、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元代水利家贾鲁等历史名人的故里。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左传》云:分冀东丹山为并,东北医无闾为营。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禹贡锥指》曰:夏符合于冀州,与尧时同。殷商,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春秋时属晋,为晋国封邑,始称泫氏城。《竹书纪年》曰:周威烈王七年,赵浣城泫氏(赵浣修筑泫氏城),即在于此。战国时泫氏改为长平邑,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长平邑隶属于韩。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云:光狼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今山西高平市城西)。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将白起伐赵,冯亭为联赵抗秦,即献上党17城于赵,长平地为赵所有。五十五年,秦、赵于长平邑(今高平市西北)爆发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秦统一天下后,立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东晋太元中年(公元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上党、平阳、河内三郡,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泫氏县改属建兴郡。北魏初改玄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建兴郡改为建州,领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今高平市称长平郡,隶属于建州,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之名始于此。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并泫氏入高平县,高平改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为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改属高都郡,隶建州。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隶高平郡,属建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州改为泽州,高平县隶属泽州,开皇十六年,析高平始置陵川县,属泽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泽州改称长平郡,高平县隶属于长平郡。隋义宁二年(公元617年),废郡为州,长平郡复改泽州,高平县复隶属于泽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析泽州各一部分设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治今高平米山镇),盖州领丹川、盖城、陵川、高平四县。武德六年建州废入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盖州废入泽州。唐贞观元年至金天会五年,高平县为泽州(高平郡)所辖,先后属河东道、昭义节度、河阳节度、昭义军、河东路、河东南路,但地名无改。[6]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泽州改南泽州,天德三年复改为泽州,高平县属之。金元光二年(公元1123年),以泽州升忠昌军,高平县隶忠昌军节度。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于泽州置司侯司,高平隶泽州司侯司。至元三年(公元1267年),省司侯司,高平县复隶于泽州,属平阳路、晋宁路。明洪武九年,泽州升直隶州,高平县为泽州(直隶州)所辖,属山西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泽州(直隶州)升泽州府,高平隶属泽州府,为泽州府所辖5县之一,属山西省布政使司。民国三年,泽州府撤销,高平改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1958年,原高平县成立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高平市特产〗
高平黄梨
高平素有梨乡之称,这里的梨有大黄梨、削梨、夏梨等十多个品种,早在隋朝时期就曾经被皇室封为进贡珍品。高平黄梨的特点主要是味浓,味香,香甜适口,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其中陈土区镇铁炉村产的大黄梨品质最优,俗名“铁炉梨”。
高平烧豆腐
说起高平,就不得不提起高平烧豆腐,高平人吃烧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当年,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rdqu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炒卤面
卤面,是北方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主食。因其口感颇佳而深受大家的喜爱。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肉卤面和素卤面。将豆角掰成段状,然后入锅加葱丝、盐清炒。将蒸熟的面丝放入锅中,盖在肉和豆角之上。将汤汁均匀浇在面丝之上。然后将卤面均匀的覆盖于豆角之上,浇上汤汁。然后大火焖。十分钟以后,卤面便可以出锅了。卤面之所
猪皮冻
猪皮冻,是一种用猪皮熬制而成的凉菜。高平市米山镇的米山大食堂,这里是高平做猪皮冻最出名的地方。 猪皮冻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味道好,营养丰富,跟猪蹄一样同样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是一种美容食品。
猪头肉疙夹火烧
除了烧豆腐,猪头肉疙夹火烧,也是在高平人最常见的一种小吃。 猪头肉色泽红润,口感肥而不腻。猪头肉疙夹火烧,就是将做熟的猪头肉,加葱花、蒜汁等调味品放在烤好的火烧里,类似于北京的卤煮火烧,陕西风味的白吉馍。正宗的猪头肉疙夹火烧。火烧,最好是用传统的铁制炭火烤箱烤制。将和好的面团上油,放在烤箱上面的铁板
〖高平市景点〗
高平铁佛寺
高平铁佛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平铁佛寺高平铁佛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据正殿青石门墩上题记“金大定二年(1167年)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寺创建于金代,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铁佛殿、南殿、东西配殿、厢房等。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
良户古建筑群
良户古建筑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良户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晋城市高平市园村乡良户村良户村古建筑群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17公里原村乡良户村。东距原村乡4公里,村落三面环山,是一座规模宏大、极具特色的古村落,真实地体现了明清时期丹河流域太行古村落农耕商贾的-场景。现存文物建筑众多,有
团西炎帝庙
团西炎帝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团西炎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高平市神龙镇团西村团西炎帝庙,创建年代不详。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十一年(1672)补修。团西炎帝庙现存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炎帝殿、寝宫,两侧分别建有为耳殿、
建南济渎庙
建南济渎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南济渎庙位于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翠花山巅。坐北朝南,南北长98米,东西宽56米,占地面积约335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重修。济渎庙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一道山门、二道山门,献殿遗址、济渎殿、后宫,两侧为便门、夹殿、耳殿、
丹朱岭工业旅游区
丹朱岭工业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丹朱岭工业旅游区为公司对邻近矿区的釜山水库进行改造,新修了“湖弯”、“财弯”、“清弯”等“十八弯”美景;利用废弃的矿井,建成井下游览区和集安全培训、灾难模拟为一体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基地,以井下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为内涵,采用声、光、电、雾、轻质材料,模
高平良户村
高平良户村良户村,相传唐代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建村,古称两户,是清代高平号称“三阁老”之一的浙江巡抚田逢吉故里。整个村落选址讲究,古街幽深,古屋鳞次栉比,门楼显赫,古匾斑驳,民风淳朴,“三雕”精美。特别是村内随处可见的窗台石、门槛石,无不雕有动物、花卉图案,可谓一绝。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赞叹:“-是应该而
〖高平市人物〗
赵英深
赵英深,男,1921年生,山西沁水县人,1941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历任山西沁水县小学教员,县政府文教科科员、第五高级小学副校长,浮山县第五区、第四区分委委员、区长,浮口县政府党组成员、秘书,广东电白县委委员、副县长,化县委副书记、县长,茂名县委第三书记、县长,湛
牛卿
牛卿(1924-2005)女,山西省沁水县人,1942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山西省士敏县区妇协会、农会干部,阳城县邮局邮务员,河南省洛阳县司法科科员、城皋县邮局代理副局长、荥阳县邮局副局长、三门峡企业分局副科长,中央水利电力部办公厅秘书处副科长。1962年10月
都国伟
都国伟,山西省沁水县人。1922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村(乡)武装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沁水县四反武委会教导员、副主任、指导员。1948年1月随军南下,1948年6月任湖北郧县城关镇委书记。建国后,曾任郧县县委重点工作组组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委员),中共天门县
田霍卿
田霍卿(1945~2004),沁水县人。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晋东南地委宣传部长,中共阳城县委书记,中共晋城市委副书记、书记。1995年12月至2000年1月,在担任中共阳泉市委书记期间,提出“科技推动、外向带动、规模滚动”三大发展战略和“三步走”的强市战略,使阳泉市1997年成
贾景德
贾景德(1880—1960),字煜如,号韬园,山西沁水县人,生于1880年。1893年入旧式书院,后就读于山西大学堂中斋。光绪三十年(1904)中甲辰科进士,先放山东招远知县,继任山东郯城知县。1911年,母病逝,报丁忧返里。旋应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函邀,入幕巡抚衙门。辛亥革命后,贾景德受阎锡山力邀,从
常伦
明代著名的散曲家常伦(1492--1525),历代论者皆认为常伦学司马相如,学李白杜甫。读常伦诗与曲,感觉到常伦像李白,又最像屈原,却并不像杜甫,也不像司马相如。他的诗词散曲之所以能像屈原骚李白诗那样流传至今五百年,足以说明常伦的诗文深受历代读者喜爱,并赋有极强的生命力。常伦,字明卿,号楼居子,明代
李翰
李翰,子淑渊,号石楼居士。生于明景泰三年(1452),卒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县城宣化坊人(宣化社区)。明成化十六年(1480),参加乡试中解元(第一名);明成化十七年(1481),以三甲第103名登进士;明成化十八年(1482)河北乐亭县知县;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提升为监察御史;明弘治二
张五典
张五典(1555─1626) 字和衷,号海虹,沁水窦庄村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行人司行人,继选升户部江西司主事。1601年差管天津粮仓,不久继任员外郎。1605年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分巡济南道。在此期间,五典利用政务闲暇,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实地勘察泰山高度。万历三十九年(1611)张五典经
张凤仪
张凤仪,明末抗清女将军,沁水人,明末忠臣(尚书)张铨之女,母亲霍氏,夫马祥麟(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和抗倭将领马千乘之子)。出生于战乱时代,受母亲霍氏和张铨影响,熟读兵书史集,能文善武。早年跟随母亲霍氏及爷爷(万历尚书)张五典(退休为农时)进行抗清活动。婚后跟随马祥麟四处征战。人物生平崇祯三年,清兵陷
田澍中
田澍中 (1952~)山西沁水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沁水中学,回乡务农两年。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历任教员、会计、干事、计生助理员、文艺创作员,晋城市文联、部主任、副主编、主编、副主席。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五汉街
靳兵煊
靳兵煊 (1931~)笔名孺牛。山西沁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昆明军区第九速成中学。1946年参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38师宣传员、宣传队分队长、团报及宣传干事、炮兵连指导员,航天部第三研究院宣传科长、政工组长、文化处长、调研员。航天工业总公司神剑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文学部长。1954
葛水平
葛水平 (1966~)女。山西沁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本科班。1986年参加工作,在山西晋城上党戏剧院从事戏剧研究和创作,1996年调山西省长治市戏剧研究院。现任长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山西省女作家联谊会副会长,省青联委员,市政协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